在人们的印象里,高尔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穷苦人的代言人”,更是一名铁骨铮铮的硬汉。作为“勇敢的海燕”,其满满的正能量,曾经感染了多少革命志士和热血青年?
然而人往往又具有多面性,在“斯大林慈父”统治时期,一代文豪高尔基居然成了拍马屁的绝世高手,这又是为何?
01勇敢的海燕
1868年3月28日,高尔基出生于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木工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但母亲也很快去世。11岁时,高尔基便走向“人世间”独立谋生,曾当过学徒、搬运工、面包工人等,尝尽了人间冷暖。
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高尔基越来越感觉到沙俄政府的腐朽,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他逐渐成长为革命志士。他以笔作为武器,用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不断激励人们进行革命斗争。后来在革命活动中,与革命导师列宁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友谊。
作为俄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高尔基在俄国民众和世界舞台上享有崇高的声誉,甚至超过了长期处于地下状态的列宁。因此,列宁格外珍惜与高尔基的友谊。但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两人却逐渐产生了矛盾和分歧。
革命爆发后,俄国各地出现了很多流血事件。1918年1月,高尔基对苏俄政府用武力解散全民参选的议会并屠杀抗议的工人而感到痛心疾首,并进行了公开批评。他激愤地写下“来复枪驱散了近百年来俄国最优秀分子为之奋斗的梦想”等文字,并把这一天与沙皇时期的“流血星期日”相提并论。为了保护和营救知识分子,高尔基常常与列宁发生激烈争吵,从而成为著名的“不合时宜”者。
1919年初,高尔基再次为一大批受到迫害的知识分子求情。列宁对此难以容忍,但又不愿意与高尔基当面翻脸,于是劝说这位“公知”出国疗养。随着高尔基倡议成立的全国贩济灾民委员会被解散,一批知识分子被处决,1921年10月16日,黯然神伤的高尔基离开了俄国,在意大利一住就是10年。
02成为“金丝雀”
1924年,列宁去世了,高尔基为此还为他撰写了传记。高尔基出国这10年,很巧妙的避开了苏联国内激烈的政治旋涡。比较超脱的政治立场,让党内斗争的双方都想争取到高尔基的支持。
最终斯大林脱颖而出,为了占据舆论的制高点,他非常希望高尔基回国。为此,他还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欢迎高尔基回国的运动,发动各行各业的人给高尔基写信,连少先队员和中小学生也被动员起来。
此时的高尔基在意大利生活拮据,而苏联的国力已经恢复,并且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日新月异。最终在故土情结的加持下,高尔基返回了苏联。
1928年5月,高尔基从意大利回国。斯大林十分开心,授予高尔基列宁勋章,并让他享受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同等特权待遇。
斯大林在莫斯科市内为他提供了一幢花园式洋房,在莫斯科郊外和克里米亚为他建造了两幢豪华别墅,供他避寒。更为特殊的是,为了方便高尔基前往克里米亚休假和出国采风,还为他准备了一节经过专门改装的专用列车车厢,可以随时挂上火车头出发。
回国后的高尔基在1929年至1933年都被允许去意大利继续过冬,以避开苏联的严寒。随行的还有两名苏联医生,对他进行全程护理,全部费用由苏联政府买单。
1935年,高尔基的好友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去莫斯科看望他。结果罗曼·罗兰惊讶地发现,高尔基住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别墅里,花园、草地、森林、河流应有尽有,至少有10平方公里。而且,在这座大别墅里,为他服务的秘书、厨师、医生、护士、清洁工、园艺工、警卫人员等等,总共有四五十人,他简直就是过着贵族王侯一般的生活!
为了拉近彼此的关系,斯大林还经常带着他的孩子去拜访高尔基,和他的孙子一起玩耍。两人经常密谈,并且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1932年,斯大林下令将高尔基的家乡下诺夫哥罗德市以他的名字命名,莫斯科主要街道也以他的名字命名。当斯大林将莫斯科艺术剧院以高尔基的名字命名时,文化官员伊万·格龙斯基提醒道:“斯大林同志,莫斯科艺术剧院是契科夫创办的,高尔基跟它一点关系都没有。”
斯大林回答道:那无所谓。高尔基是一个虚荣的人,我们必须用无形的绳索将他束缚在党的旗帜下。”
03吹鼓手
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高尔基是聪明人,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高尔基在日记里和信件里私下称斯大林为“主人”,经常会有“没有机会和主人谈话”,“因为主人身体不适,没有到我这里来,我明天要去看望主人”的字样。
就这样,“革命的海燕”一旦被收买,就蜕变成了“笼中的金丝雀”,再也不敢放声啼叫。
1929 年,斯大林50 岁生日,当时苏联报刊最多把他称作卓越的“列宁主义者”,但高尔基的文章却极为谄媚,用他的笔将斯大林描绘成了神。 1932 年,高尔基称斯大林为“我们的领袖”,1933 年则变成了“能力日益增长的、强有力的领袖”,1934 年更是给斯大林戴上了“当今的列宁”的桂冠,由此在 1935 年产生了“四大导师”的说法。
高尔基不断地抬高斯大林的地位,他说道:“斯大林同志在世界上的作用与意义正迅速地增长。” 他还情不自禁地歌颂斯大林:“您是伟人,是真正的领袖,而苏联的无产阶级是幸运的,因为领导他们的是一个在逻辑力量和永不枯竭的精力方面,堪称第二个伊里奇的人。”。
04隐瞒真相
但天有不测风云,正当苏联的奇迹和斯大林的威望如日中天的时候,不曾想一本叫做《在地狱岛上》的书在全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本书的作者是尤德别松诺夫,原是一名古拉格的劳改犯。他想尽办法逃到英国后,根据自己在索洛维茨岛劳改营的经历,控诉了在国家机器的暴力对待下那惨无人道的生存环境。
这本书出版之后,导致西方反苏情绪日益高涨,这大大影响到了苏联的声誉。而当时的苏联羽翼未丰,还离不开西方的援助。斯大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决定派一位具有公信力的人物去古拉格视察,以此“证明”那本书是扭曲了事实真相的。于是,他挑中了高尔基。
1929年6月20日,高尔基来到索洛维茨岛的劳改营机构进行调查。当局提前对这个最著名的古拉格进行了布置:参观医院病房时,医护⼈员全都穿着崭新的⽩⼤褂;他没有看到那些衣不蔽体的囚犯,以及他们所进行的超负荷的体力劳动;每人单独睡一张木床,有床垫;孩子们全都聚在一起,每一个人都很快乐。……
古拉格的犯人们本来认为高尔基是一位敢于说真话的革命家,所以对他报以极大的希望,希望“革命的海燕”能够帮助他们摆脱绝境。
当高尔基乘车去儿童教养院参观时,忽然一个十四岁的男孩子开口说,想和他单独聊聊。于是,在一间密室里,这个男孩子就把想说的话都说了。一个半小时后,高尔基流着眼泪走出来了。古拉格的犯人们都在等着好消息。
谁知几天后高尔基一行人刚离岸,那个男孩子就被枪毙了。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高尔基随后连篇累牍的发表文章大赞劳改营,声称劳动营是“一种全新的劳动模式”。 他还雄鹰和海燕的名义,宣称犯人们在那里生活得非常之好,改造得也很好。
05结束语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高尔基晚年,他和斯大林之间出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斯大林让高尔基为自己写传记,但高尔基一直找理由拖延,这让斯大林很是不爽。
1934年12月1日基洛夫遇刺,正在疗养的高尔基听说慈父准备把锅甩给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12月16日,两人被捕。高尔基和加米涅夫是好友,立即打电话给斯大林询问,但遭到斯大林冷落回应。随后,《真理报》连发几篇文章攻击高尔基。随后,高尔基被限制出国。
1934年5月,高尔基的儿子马克西姆·佩什科夫突然“感冒”丧命。1936年6月14日,身患“感冒”的高尔基也逝世了。他死前曾绝望地说:“我实在太疲倦了!好像他们把我圈在篱笆里,我走不出去,我实在不习惯这种生活……”
葬礼那天,走在最前面的抬棺者,竟然是最高统帅斯大林和二号人物莫洛托夫,身后还有一百多万读者送行,规模之大,后无来者……
图/来源网络,文/来源于凭阑听史,欢迎大家点赞、分享、关注和评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