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科学技术协会、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等联合主办的“2024京津冀优秀科普图书书目发布暨科普创作出版主题交流大会”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办。现场发布首都科普好书30部、天津优秀科普图书10部、河北优秀科普图书10部,并现场为相关学校捐赠京津冀优秀科普图书。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李昕在发言中表示,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是对京津冀地区科普事业的一次重要总结,更是对未来科普工作的一次展望。科普工作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北京市科协始终将科普图书的创作与出版视为重要任务,致力于为广大公众提供优质、权威的科普资源。
中国版协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总裁聂震宁在会上作了题为《机遇与挑战:全民阅读与科普图书》的主题分享。他表示全民阅读和科普图书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国民科学素养提升至关重要。科普图书正面临发展机遇,同时科普图书的创作和推广也面临诸多挑战。他表示,一方面要加强科普图书的创作和出版,鼓励更多优秀作者投身科普事业;另一方面,要加强科普图书的推广和普及,通过多渠道、多平台宣传,让更多人认识到科普图书的价值和魅力。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陈颙以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兼科普出版与编辑专委会主任颜实作主旨发言。陈颙通过视频形态分享了他的观点:“人像一个瓶子,知识像瓶中的水。人生下来瓶子的大小相差不多,但科普读物能帮助一个人不断扩大自己的瓶子,装更多的水。”颜实表示,这次评选作品主题多样,涵盖多个学科和领域,既展现了全国各地的科技成果与文化特色,也体现了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的责任与担当。
大会特别设置了“京津冀与中国”环节,邀请了来自科技史、出版领域的京津冀三地嘉宾进行分享。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教授吕变庭从区域科技史的角度,探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文化与科技融合之路;新蕾出版社副总编辑高雅分享了三地如何寻找在博物馆中讲述科普故事的独特视角。同时,主题发言部分作者们围绕城市科技、地球科技与景观、鸟类博物学、气象气侯以及中国天文观等五大科普阅读关键词展开,展现了科普创作的广阔天地与无限可能。
科普实践环节,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策划编辑陶然分享了如何带领孩子们聆听动物故事的经验,强调了科普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科普对话围绕“科普创作的魅力与挑战”以及“科普出版的创新路径与推广策略”两个主题,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为科普创作与出版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与思路。
大会不仅展示了京津冀地区科普创作的最新成果,更为广大科普工作者和出版机构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科普领域的深入实施与显著成效。
据了解,2024年 “首都科普好书”活动自7月初启动,共收到来自145家出版机构的346部作品参与报名,参与机构数量在去年基础上持续增加。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