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岁月中,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历经百年风雨洗礼,多次地震考验而依然屹立不倒,这背后蕴含着古人卓越的建筑智慧与现代科技力量的双重守护。
我们特别邀请到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文物建筑检测鉴定与抗震评估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文革先生,就文物建筑的抗震防震问题进行了权威解读。
文物建筑是如何抗震的?
A
首先,我们对文物建筑地震的震害做了详细的调查,地震来了以后,文物建筑有可能会产生哪些破坏?哪些地方是薄弱环节?
另外,我们确定了文物建筑抗震的设防目标,在这个标准里,按照两级进行评估,第一级评估针对文物建筑结构特点,还有相应的保护部位。第二级评估是在第一级评估的基础上,有可能第一级评估通不过,再进行第二级评估,第二级评估就要验算承载能力。
所以是一个目标,两级评估。第三部分我们还针对性地提出了重点保护部位的评估。
现在的建筑设计的话,一般设计使用周期是50年,但是对于古建筑保护来说,希望它长久地留存,而不是几十年的事。像故宫已经过去600年,故宫的单院长还说,希望下一个600年永续保存,这是我们的理想,也是我们的目标。
另外,文物建筑有一些体现它的价值的方面,也就是说我们在标准里提到的重点保护部位,比如文物建筑里的天花藻井,还有它屋盖上的这些脊兽等等,这些部分也有可能是我们地震作用的情况下最容易破坏的地方。
所以重点把这部分拿出来做评估,这是跟一般建筑不太一样的地方。
天安门城楼我们从13年开始做评估,16年又做了一次评估。根据我们评估标准里的相关要求,分别做地基基础这部分评估,天安门城楼的主体结构分两大部分,下边这部分是承台,是砖石结构,承台之上的主要是木结构,代表了文物建筑里主要的两大体系。
砖石结构首先我们要把砖和石的力学性能等搞清楚,上面木结构这部分都是可以看见的,我们用全站仪,扫描相关测点的位置,通过利用三维激光把整个外形,包括变形情况扫描清楚。
另外,我们要把它的砖灰,还有木材的强度的情况要搞清楚。还有要用微站阻力仪要测一下它内部的木结构的现有的一些状况,是不是存在空鼓、虫蛀等。
在这种充分勘察清楚的情况下,把整个体系搞清楚,也就相当于给人看病一样。每个人的抵抗能力不一样,有的身体比较强,有的比较弱。所以我们要了解它的抵抗能力,然后根据我们的评估的标准,一级一级进行评估,最后得出总体的一个结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