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生逢乱世,有的人选择苟且偷生,有的人选择为国家献出一腔热血。人究竟该怎样活着才算有意义,不负今生呢?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人生来都要面临死亡,但不是每个人都曾真正地活过。尤其是在民族危亡之际,有的人为了一己私利出卖灵魂,有的人为了民族大义付出一切,后者才是奉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战士,他们是时代需要的英雄,也是时代造就的英雄。
说起地主,很多人想到的形象都是《白毛女》中的黄世仁《半夜鸡叫》中的周扒皮,是盘剥百姓、祸乱一方的代表,抗日时期他们趋炎附势,择利而为。但在中国历史上却有一个以民族大义为己任的大地主,带领着全家老小和村民们英勇抗日,自己和六个儿子都死在了战场上,真正做到了"我将无我,无负人民"的大义,这个地主就是戴万龄。
家族发迹史
戴万龄的祖籍是山东,他祖上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乾隆年间,受到饥荒影响,举家搬迁到现在的吉林省一带。依靠着几代人不断的辛勤劳动,戴万龄继承了一份不小的家业,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地主。但戴万龄与影视剧中的恶霸地主不一样,也许是因为祖辈都是农民的关系,他格外体恤农民,遇上天灾,他会主动减少农民的地租。虽然家财万贯,但从不仗势欺人。
苦心经营之下,戴万龄成为敦化县沙河沿的首富,他拥有无数的牛马,两百多余垧土地。不仅如此,他还经营作坊,有油坊、纱坊等手工业作坊。事业有成,戴万龄的家庭也很美满,一共有六个儿子,子嗣繁茂。
精忠报国史
家庭和美,生意兴隆,戴万龄事事满足,直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彻底改变了戴万龄的生活。
富庶一方的戴万龄担任着敦化县沙河沿的百户长,他痴迷英雄岳飞,崇拜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满怀家国情深。机缘巧合之下,他与东北军营长王德林结拜为兄弟,二人均是忠肝义胆,气味相投。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很快沦陷,王德林不愿意东北彻底落入日军之手,率领旧部成立救国军,顽强抵抗日军的侵略。次年春天,他退到了戴万龄处,戴万龄设宴招待救国军。宴席上王德林慷慨陈词,讲述如今中国的形势。
戴万龄深受感动,决定带领六个儿子和护院参军,在他的影响下,村子里三百多青壮年也加入了抗日的部队,其中大部分是猎户。在戴万龄的指挥下,这支精兵杀敌无数,这极大的鼓舞了他们的士气,但也招来了日军的侧目。
日军毕竟准备充分,军队素质高,武器也比他们先进,戴万龄的部队受到了重创。朋友们知道日军设下包围圈要抓戴万龄,劝说他到苏联一避,遭到了戴万龄的拒绝,他誓死与国家共存亡。
1937年,戴万龄乔装回到老家,执行为部队筹粮的工作。不想这一次却被汉奸出卖被捕。没死在与日军战斗的战场上,死于自己国人的出卖,大概是戴万龄最痛心的一件事。日军对戴万龄严刑拷打,想让他说出情报,面对用不完的刑具、数不清的虐待,已经六十六岁的戴万龄一句都没有多说,最终被气急败坏的日军杀害,到老到死戴万龄都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
满门忠烈史
有戴万龄这样爱国情深的父亲,他的六个儿子在战场上同样英勇善战。父亲牺牲后,六个儿子更加努力抗日,将生死置之度外,六个儿子都牺牲在了战场上,每一个都是有气节的中国人,尤其是他的小儿子戴克政。
戴克政从小通读英雄史,与父亲一样崇拜岳飞,十六岁加入救国军,立下了不少战功。1935年,戴克政出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四团第二连的二排排长,由于战功卓著,同年他从共青团员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党员。
1938年8月,戴克政在小山团执行看守任务,和十几个部下看守一个看守所,不想被敌军发现,很快就被包围。戴克政没有慌乱,沉着应对,带领着十几个部下坚守阵地,与二百多个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但敌我战斗力相差悬殊,戴克政最终阵亡。戴克政的儿子戴友喜于2017年在《兰台内外》中口述了这段历史。
结语
能在国难当头抛弃荣华富贵,坚决的带领一家老小踏上战场,将生死置之度外,戴万龄一家无愧满门忠烈这四个字。戴万龄不过是一个地主,他本可以和自己的六个儿子关起门来好好过日子,不理会门外的世界。但在国家被侵略时,他带领家人挺身而出,保护祖国。在生命遭受危胁时,他拒绝离开祖国,将热血洒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之上。他彰显了中华儿女的气节,称得上一代英雄。
参考文献
《兰台内外》
《铁血抗战史》
《国民救国军抗日血战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