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58。
男,63。
每个月都在纠结社保的你,对这两个数字一定敏感。
2040年,我国将进入加速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将接近三成。
再结合目前的生育率……
有没有想过,你的不退休干到死之老年生活会怎样?
不敢想?
不要紧。
还可以看看日本的“最后一代”。
都是怎么极限养老的:
住宅区的两人
団地のふたり
豆瓣9.2。
很多人说是《重启人生》中老年版。
出品方NHK。
专业给社会揭短一百年,你熟知的“三和大神”和“孤独死”等沉重话题,都来自它。
NHK出品的电视剧,主打一个脑洞奇大,正视现实。
当年的现象级爆款《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就是借着新垣结衣的国民人气,来聊性别歧视、就业难、少子化等国民问题。
这次也不例外。
野枝和小奈,一对从小玩到大的单身闺蜜,五十五岁回到童年生活的小区,搭伙过日子。
看到这设定。
估计很多女同学已经羡慕哭了:
没老公,没孩子,还有工作……
这是什么神仙日子?
打开《住宅区的两人》,你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少女感。
没滤镜,没修图,但清新自然不做作。
光看她们做饭已经走不动道。
吃到好吃的,会捧着脸对闺蜜卖萌。
聊起男团两眼放光。
下楼丢垃圾会打扮美美,就是为了偶遇留学生小哥。
但别误会。
才不是国产剧里,独立多金身材辣的女强人。
这部剧的中年妇女。
只有普通人的可爱与真实:
进门之前,整理刘海,深吸一口气。
明知故问:
你最近都上夜班?怎么老见你?
小哥随口回一句,“你看起来像三十五”。
她会小鹿乱撞,嘴角疯狂上扬……
然后?
没有然后了。
因为一转身,奶狗有他的生活,而你也有。
这才是真实的中老年生活。
没有做梦,没有浪漫,只是把琐碎的日常,尽力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就已经筋疲力尽了。
《住宅区》的魅力也在于,它拒绝输出假装的正确答案:比如女人只要不结婚,不生娃,不贷款,就能潇洒自由,站在人生巅峰。
却给人放下心头大石的治愈感。
和闺蜜一起养老,确实惬意。
工作日,可以随时去公园钓鱼,开心了,唱两句怀旧老歌,一定不担心旁边的人接不上。
但……
衰老的烦恼,也不会因此减少:
晒一晒太阳,会累;骑个斜坡,更累。
也搞不清楚是年纪大了,还是运动少了。
或者是……
两个都有吧。
比起很多年轻人,两位女主的生活已经超幸福。
野枝从小就是优,一路读到博士。
对外都介绍:
哇,金光闪闪的大学教授。
但只有闺蜜知道……
这工作钱少事多还受气。
每天通勤四小时。
公交车说是二十分钟一趟,但不知道是不是司机太老了,每次都会迟到;等你决定走路回家吧,车一定又从你身边开过。
野枝教古典文学,工作认真,但熬大夜备的课,根本没年轻人感兴趣。
给学生点颜色瞧瞧:
比如让他们不及格?
别想了,你没编制,只是兼职,要是再随便发飙,工作就没啦……
可不能发火
毕竟会成为职权骚扰
真的很讨厌
毕竟少子化嘛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尊贵的客人
小奈呢,插画师,不用坐班。
听着贼酷?
但疫情后,她收入更不稳定,野枝常安慰:
是现代人太浮躁,只玩游戏,都不看书了。
只有小奈比谁都清楚:
可能只是……我的画风太out了吧。
如果想象中的搭伙养老是:
经济自由,人格自由,旅行说走就走。
那么《住宅区》会告诉你:
就算是在发达国家,有钱有闲的养老生活,仍然是童话里骗人的。
闺蜜在一起,内心的吐槽没说出来,对方就知道你要说什么。
但过分有默契的相处。
也是关于老年生活的比喻:
比如这一幕。
俩人刚刚还在快乐手冲、自制甜品。
下一秒,空气突然凝固。
发生啥了?
不,难过的就是,啥都没发生。
现在的你是五十五岁。
但是你比谁都清楚,就算到了六十五岁、七十五岁、八十五岁……
生活,都不会再有任何变化。
至于年轻时的小成就?
不好意思,就算读过博士,因为年代久远,你妈都给忘了。
你余生唯一的变化是:
在这个全员老人的小区里,你会从帮老阿姨拆纱窗的小姑娘,逐渐变成,需要别人帮你拆纱窗的……
真老人。
就像蔡康永说的:变老,哪有优雅的?大部分人都活在狼狈里,眼睁睁看着越来越老的自己,越来越狼狈。
但别误会。
其实《住宅区》真是来治愈你的。
只不过,它不掩盖生活和社会的真相,像国产剧那样给你塞糖衣红药丸。
于是你会看到:
在这个夕阳红小区里。
公园是美丽的。
但秋千上,永远是没有小孩的。
环境是宁静的。
但代价是,小区不允许有流浪猫,因为老伯连猫咪的叫声都受不了……
这同样是一个残忍的比喻:
在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了三成以上,一切需要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令人激动的新事物,好像都不会在这里出现。
每次提到这些。
野枝和小奈总忍不住想当年。
但很快她们又意识到:
既然自己也选择了单身,又有啥资格抱怨社会衰败呢?
慢着……
难道这部剧,是来催婚催生的?
那倒不是。
只是当少子化和老龄化,已经成为赤裸的现实。
比起逃避和遮掩,更有效的做法是:
让故事,有抚慰人心的力量。
小区搬来了一个单亲家庭。
按照日本人宇宙最强的边界感,邻里之间的距离,本来是相当讲究的。
但孩子,对这个社区来说,实在太稀缺了。
某天,春菜闻到了饭菜的香味,撞进了小奈的家。
但晚上听到春菜家有打闹声,误以为是父亲家暴小孩。
俩人拿起棒球棍冲进去。
结果。
只是正在做饭的春菜,碰到了蟑螂害怕而已。
但这次意外,却打开了这个单亲家庭的心结:
原来,春菜爸爸是被妻子“抛弃”的。
春菜心疼情伤未愈的爸爸,努力装懂事,尽管心里想念妈妈和同学,也不敢跟爸爸倾诉。
幸好有了野枝和小奈。
交不到朋友的春菜,才不至于在新的社区里厌学,不再假装大人,而是重新学习:
作为一个孩子,应该怎样抵达快乐。
其实,这部剧更加准确的翻译,应该叫:
团地的两人。
团地,指二战后,日本政府为了加速东京的城市化,吸引外来人口,推出的“廉价商品房”。
后来,因为经济腾飞,团地房变成了最标准的“中产梦想”:
它是一个青年离开小城市,成为上班族,在大城市站稳脚跟的资格证明。
就像《甜蜜蜜》里张曼玉心心念念的“香港身份”。
可到了90年代,金融危机,房价狂跌。
经济一蹶不振。
整个社会,也像不再对年轻人具备诱惑力,反而住满老年人的团地社区:
家里纱窗坏了,你找不到维修工来修,只能拜托五十五岁的“小姑娘”。
如果说过去,团地代表着成功。
那么今天,仍然住在这里的人,大多是因为失败。
剧里曾出现过这么一句话:
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种局面呢?
说的,大概也是这一代人普遍的疑惑。
自己的一生都在为了梦想努力打拼,工作兢兢业业,时刻不敢停歇,等到终于住进了梦寐以求的房子,达成了年轻时的期望后,忽然发现:
青春和激情,就这么溜走了。
回头看,好像啥都没干,就到了快要退休的年纪。
而更重要的是。
时代仿佛突然间变了似的,自己成了一个多余而无用的人,进入到了无人在意的垃圾时间。
怎么办?
想找个伴吧,发现过去不想找,现在也来不及找了。
决心自己过吧,每况愈下的身体也在提醒你:
要是没人在身边,就是换个纱窗,都要拖个好几年……
不也是很寂寞吗?
自己的人生,怎么过着过着,突然就落得如此地步呢?
想不通。
不过《住宅区》告诉你,既然事已至此,别指望年轻人了,老人力量再小,一起帮帮忙,总能干成一些事的。
就像剧中,小区里的老人们都会把自己“过时而无用”的老物件交给小奈,让她拿到二手交易平台上卖。
一本吉他谱2999块(145人民币)。
一个暖水壶3800块(184人民币)。
一个钥匙扣600块(29人民币)
虽然吃一顿不错的食物,光是主要食材就得花去8400块(408块),收入远抵不上支出。
但至少。
那些老物件都有了自己新的价值。
毕竟。
哪怕整个国家只有一个人对这些“过时而无用”的东西感兴趣,也该值得去庆祝,不是吗?
所以啊。
或许,老龄化社会是令人担忧。
但那种每个人都自带一堵透明的墙,永远低头赶路,只在意逐利和发展的社会氛围,也是有毒的。
如果衰老和降级不可避免。
那我们还可以学会:
怎么把更多的小确丧,有限转化为小确幸吧。
快退休了,还要和父母一起住,是挺失败。
但至少,还有会做饭的闺蜜等着你,就算偶尔吃便利店快餐也很香。
没谈过轰轰烈烈的恋爱,是挺没劲。
但到老了,还有激情追追少年团,还能因为小哥哥一句夸奖而脸红……
也是一种幸福。
或许,这就是《住宅区》没啥特别的情节,但仍能有9.2分的原因:
如果注定要在垃圾时间里浮沉。
如果社会不能给你美好的允诺,流行文化没有让你激动的事情……
没关系。
失败地活着,苦涩地笑着,也是生活本来的滋味。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很可能是魔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