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艳
通讯员 杨振
很多人知道“满汉全席”,但不知其并非源自宫廷。
9月28日上午,武汉出版社在武汉中心书城举办《紫禁城的盛宴——千叟宴笔记》新书分享会。该书作者、湖北大学特聘教授、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潘洪钢,在与一众爱好历史的书迷交流时强调,“否认满汉全席在清代的存在是错误的,宫廷中没有,不等于这种宴会形式不存在”。
何谓千叟宴?《千叟宴笔记》书中有道,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冬季,各地通往京师的官道上,老人络绎不绝,有达官显贵也有平头百姓,他们奔京城而去,只为参加国家大宴——千叟宴。
《紫禁城的盛宴——千叟宴笔记》(通讯员供图)
“千叟宴正是传统饮食文化的集中体现,这本书便以千叟宴为引子,介绍清代宫廷饮食文化、官府菜、全国各地的饮食及饮食文化特点以及清人的养生等,对清朝人的‘吃’来了一次立体而又全面的勾勒与描述。”潘洪钢教授介绍,“满汉全席是清代饮食文化的精品,是满菜与汉菜结合的典范,至今仍是品种和菜式最多、最豪华的宴会形式之一。”
由此,潘洪钢重点分享了“满汉全席的真实性”这个话题。
新书分享会现场(来源:马波摄)
一直以来有一种说法,清代没有所谓满汉全席,它只是后人的一种臆造。如《京城旧俗》等书就说,清宫御宴“满汉全席”只不过是一种虚构,这一名称来源于一段相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北京和天津献艺的著名相声演员万人迷编了一段“贯口”词,罗列大量菜名,名为“报菜名”,颇受听众欢迎。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相声界仍称这段贯口词为报菜名。后来传来传去竟被讹称为满汉全席。
潘洪钢直言,否认满汉全席在清代的存在,这个说法在根本上是错误的,因为,宫廷中没有,不等于这种宴会形式不存在。满汉全席恰恰是清代社会多种因素促成的一种宴会形式,它成型较晚,但出现不晚,根据记载,早在乾隆时期,社会上就有了“满汉席”的记载了,只不过没有冠之以全席的称呼罢了。“可以断定,至迟在乾隆前期,这种大规模的豪华宴会就已经开始流行了。满汉全席并非产生于宫中,而是来自社会上,在官场接待中最早出现了将满席与汉席合并的形式,只是没有全席的称呼。把满汉全席说成子虚乌有,甚至归结为一段相声的流传,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潘洪钢教授(来源:马波摄)
他向在场书迷和读者进一步解读了清代满汉全席产生的原因与过程。他认为,满汉全席的产生首先受宫廷大排满席与汉席风气的影响,而官场吃喝之风极盛与上层人士宴饮无度,民间“汉请满人用满菜,满请汉人用汉菜”的饮食文化融通,也对满汉全席的产生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潘洪钢教授是满族人,著有《明清宫廷疑案》《细说清人社会生活》《官商两道—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商人与官场》《清代八旗驻防族群的社会变迁》等著作。其中,《细说清人社会生活》等书在台湾出版繁体版影响广泛。
在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他在写作时注重寓考证于故事之中,谈掌故兼备史实,力求无一事无根据,每设一说皆有出处。“这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学术著作,只是一本写清代饮食的小书,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清代饮食文化的窗口。”他笑言。
读者和书迷一起合影(武汉中心书城供图)
有业内人士评价,《紫禁城的盛宴——千叟宴笔记》视角新颖,史料丰富,叙事生动,读其有一种走进历史故事现场的感觉。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