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白云怡
“我亲眼见证了中国是如何从一个新兴国家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驻华代表夏泽翰(Shahbaz Khan)博士日前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说道。夏泽翰2008年加入教科文组织,曾在印尼、马来西亚、日本等多个亚洲国家任职,也多次在中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在采访中,夏泽翰同记者分享了自己对于中国过去这些年里在文化保护、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应对等领域所作贡献的观察和看法,尤其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如何为国际合作注入新动力,深入探讨了中国在全球发展和文明互鉴中扮演的角色。
“中国能够让可持续发展的成果惠及农村,这一点尤其值得称赞”
环球时报:您和中国结缘很早,不仅在华工作多年,还到访过中国很多城市和乡村。您如何评价中国过去这些年的发展?
夏泽翰:对不少国家来说,中国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我曾在亚洲多国任职,也来过中国很多次,我亲眼见证了中国是如何从一个新兴国家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我也注意到,中国对“全球南方”的关注越来越多,积极帮助其他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中国的变化和技术进步让人印象深刻,而且中国能够让可持续发展的成果惠及农村,这一点尤其值得称赞。许多城市里的好学校和乡村地区的学校结成“对子”,为后者提供帮助,这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案例。
上世纪90年代我第一次来中国时,这里的出行还不太便利,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发达。而今天的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庞大、速度最快的铁路网络。以前,中国的通信也不发达,而现在,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使用价格实惠的智能手机。
我们也为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且拥有全球最多的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在提升国际社会对全球挑战的认知和理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碳中和等问题上。
我看到的中国每一天都在进步,在不断朝着更高水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与此同时,中国还能坚守自己的价值观,这正是中国最美丽的地方。
环球时报:您是联合国著名水文专家,曾和中国在许多水利和环保项目中有合作。您如何评价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努力?
夏泽翰:我和中国同事在水资源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已超过25年,我和同事曾在中国长江和黄河沿岸开展过农业用水效率相关研究。近些年我们注意到,中国在农业用水效率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在用水量减少的情况下,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却得到提升。中国的进步可以说超出我的预期。
我一直很关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些年来,我考察了中国许多水域,看到河流和湖泊变得更加清洁,中国在减少污染和扭转湖泊退化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也收获了很多成果,比如对长江的生态保护就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进展。
中国也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政府间项目作出重要贡献。不久前,中国的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迎来了成立40周年的日子,这一中心已成为全球国际合作的典范,促进了世界泥沙科学的发展进步。
凭借在基础设施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中国还帮助其他亚洲和非洲国家开展水资源管理项目,比如中国正在帮助巴基斯坦开发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水是生命之源,可以说,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合作正在为人类创造更好的未来。
“全球发展倡议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为此作出贡献”
环球时报:您如何评价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它在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夏泽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支持上述目标,中国也为此作出贡献。
当前,许多国家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中面临困难,尤其是亚洲和非洲国家,比如我的祖国巴基斯坦。很多挑战是“全球南方”国家共有的,如水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就业保障、青少年教育等,这需要建立在尊重与平等基础上的国际合作来应对。
以水资源安全为例,中国克服了许多障碍,确保为其人民提供安全的饮用水。为了帮助其他在这方面有困难的国家,中国近年来在海外建立了许多旨在提供支持和专业知识的中心,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农业技术与实践,提高作物产量,确保粮食安全。
在教育这一基本人权方面,中国近些年通过更好的技术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帮助8亿人摆脱贫困。中国还设有教育交流项目,为其他国家的学生提供奖学金,这些对和平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也对中国在太阳能电池板等绿色能源领域的发展感到兴奋。正是由于中国企业的创新,这些技术正在变得更加可负担,许多国家得以利用这些技术推动自己的发展目标。
“全球文明倡议蕴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环球时报:您曾多次表达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也多次在华出席与世界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活动。在您看来,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在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与各国相互理解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夏泽翰:全球文明倡议蕴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它尊重文明的多元,并主张平等对待所有文化。长久以来,中国一直对各种信仰和文化予以包容,致力于构筑更加和平的世界。这些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以来通过跨文化对话积极倡导的原则。
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彼此,才能共享繁荣。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自那时到今天的十年间,中国在世界遗产保护、文明互鉴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目前,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已达59项。我自己不久前刚参加了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本身就是团结的象征。都江堰和大运河也是有意思的世界遗产案例,都江堰凸显了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而大运河在历史上促进了商品、服务、思想和人口的流动,它们都让我们对人类文明历程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