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跟着档案探寻宝山滨江记忆

0
分享至

溯江流乃连九脉,乘长风可通四海。全长约6公里的宝山滨江,已从江海屏障的海塘成为了人民城市的景观岸线。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卷卷档案、一幅幅老照片穿越这场时光之约,一起探寻宝山滨江的历史变迁。

宝山成陆以来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在早期成陆过程中受季风、海潮影响,河流水患、台风多雨、海岸线坍没时常接踵而至,陆地一边形成一边又不断坍陷,明万历年间“宝山烽堠”与吴淞城、清初黄姚镇相继被冲没。因而,兴修海塘成为宝山历代要政,也是宝山人民得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清乾隆版《宝山县志》中绘制的《县境全图》(清乾隆11年,1746年)(宝山区档案馆馆藏)

在长江岸边长大的我们的记忆里,大多有儿时到“胡塘”观日、捉螃蜞的经历。这里的“胡塘”即“胡公塘”,是宝山人民为纪念知县胡仁济而命名的。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胡仁济(1675—1744年)调任宝山知县,在任8年连年主持修筑海塘,胡巷桥北(今吴淞)至顾泾港的护城土塘和南至虬江口的衣周土塘即由他主持修筑。土塘长三十里,面宽七尺,底宽两丈,高八尺。1739年(乾隆四年)接筑自顾泾港北岸起至镇洋县(今江苏太仓县)界,高一丈二尺,面宽一丈五尺,底宽五丈五尺,并在塘外坡加筑六桩四石护塘坝,在吴木烽、采淘港、月浦湾、顾隆墩等处筑桩木芦柴制作的埽工护岸。1740年(清乾隆五年),又修筑自吴淞炮台起至小沙背南端海塘,以青石条梯状铺排,并以铁构件加固,成为境内标志性的建筑工程之一。为修筑海塘,胡仁济甚至把自己的俸金捐献出来用于海塘建设。宝山人民为纪念他,遂将此堤称为“胡公塘”(又称“胡塘”)。


清光绪版《宝山县志》中绘制的全境水利图之第二排二号(清光绪8年,1882年)(宝山区档案馆馆藏)

清朝一代名臣林则徐当年也曾修筑过宝山海塘。1835年(道光十五年)农历6月,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闻报宝山县境内连遭风潮,海塘被全线冲坍,即命宝山县先行抢修,并筹捐修建石塘,并于1838年(道光十八年)竣工。


宝山海塘清乾隆初年(1736年)与道光十五年(1835年)对比图,刊载于《宝山县志》。通过对比图,清晰显示一百年间的海塘变迁。


胡仁济留下的手迹《胡仁济劝民十则楷书轴》,创作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其中记载有宝山官民合力兴修海塘的历史。原件存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胡公塘遗址。2009年在建设滨江工程中原海塘被覆盖,并向外延伸。

1898年,淞沪铁路从现河南北路塘沽路口上海车站延伸至吴淞炮台湾通车后,坐小火车来宝山滨江看晨曦朱霞和苍茫江雾一度成为时尚。李行南在《申江竹枝词》中这样描绘宝山滨江观日:“海日初上恰五更,红光晃漾令人惊。须臾已见腾腾上,碧落分明挂似鉦。”

20世纪初,梁实秋、郭沫若、朱自清在吴淞的中国公学讲学之余,也都喜欢到这里览胜、抒怀。张允和晚年在《温柔的防浪石堤》里曾讲述当年在中国公学读书时与周有光在宝山滨江岸边散步时情景。也是在这里,朱自清先生来中国公学教书时,曾写信给友人,信中描绘了宝山滨江的风光:“江岸由水门汀砌成,颇美丽可走。岸尽处便是黄浦与长江合流之所。烟水苍茫,天风浩荡;远远只见一条地平线弯弯地横陈着,其余便是帆影笛声。你若能来,我们皆大欢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宝山县遭受强台风、大汛、暴雨侵袭,海塘被冲毁达11公里。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宝山县政府立即成立县防汛修塘救灾指挥部,时任宝山县长的易素之发动干部群众、各界人士及驻军共7.93万人次抢修海塘。修复后的宝山海塘高6.8米,顶宽4米,有效地把海潮对沿江田地、房屋、财产的破坏降到最低。


1949年台汛中被全线冲毁的宝山海塘


1949年9月21日,苏南松江行政区专员公署任命易素之为宝山县县长。(宝山区档案馆馆藏)


这本影集记录了解放初期在党的领导下,宝山各界抢修海塘、救灾防汛的珍贵历史画面。2021年,由易素之子女捐赠给宝山区档案馆。

修建堤坝



运送土石



各界参与




1950年,宝山干部群众一起加固宝山海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代代宝山人民依靠勤劳和智慧苦干实干,留下一串串奋斗足迹。宝山海塘的风貌,也随着历史不断翻向新的一页。




1950年代的宝山海塘面貌(宝山区档案馆馆藏)

改革开放以前,限于财力、物力、技术等多种因素,宝山海塘设施较为简单,结构上大部分都是土塘加以碎石路面。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宝山海塘设施的标准也迅速提升,实现了“三级跳”。

1978年,宝钢落户宝山。宝钢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厂区内的主体工程,还有厂区外门类众多的配套工程,海塘工程就是保障宝钢安全的重要配套工程。宝钢工程指挥部专门成立江堤分指挥部,全面负责江堤的加固工程。1982年10月,加固工程动工建设,1985年9月主体工程竣工。整个工程包括宝钢厂区范围内7.5公里江堤,还包括向东延伸至吴淞口、向西延伸至与江苏太仓交界点,全长24.6公里。加固标准按百年一遇潮位、12级台风的抗御标准建设。


1986年的宝山海塘


1992年,宝山海塘工程俯瞰。(宝山区档案馆征集照片)

2005年至2008年,海塘实施圈围工程。长江口南支河段南岸的罗泾港区位于陈行水库下游、石洞口华能电厂上游,圈围工程将海塘沿线向长江推进了八、九百米,增加了宝山海塘总长度,其防御标准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在宝杨码头实施圈围工程基础上建成开放式的滨江公园。这次圈围工程,使宝山海塘抗御标准提高到二、三百年一遇的台风大潮标准。

在推进深度融合、加快转型发展中,宝山海塘沿线早已旧貌换新颜。自2000年开始,滨江沿线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最早,这里有一座临江公园,大成殿内建有“陈化成纪念馆”,东侧兴建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2005年,规划建设了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后又建成了开放式的滨江公园。2011年10月15日,“东方之睛”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开港。2012年,这里被授予“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称号。2018年,扩建后的邮轮港成为亚洲最大的邮轮母港。2024年,宝山区委、区政府对邮轮滨江带6公里核心海塘岸线实施新一轮贯通焕新工程,全面提升滨江带海塘的景观功能,打造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如今,全新打造的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已成为中国连接世界的桥梁,见证了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崛起。


2010年4月27日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首次停靠大型邮轮——钻石公主号(宝山区档案馆征集照片)


2024年3月5日,搭载着4200余人的国产首艘大邮轮“爱达·魔都”号与“威斯特丹”号、“鼓浪屿”号、“蓝梦之星”号一同靠泊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首迎“四船同靠”盛景。(宝山区档案馆征集照片)


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俯瞰(宝山区档案馆征集照片)


滨江步道上休闲游玩的市民(宝山区档案馆征集照片)


吴淞口日出(宝山区档案馆征集照片)

斗转星移

海天依旧,烟雨仍然

焕然一新的宝山滨江

你若能来,我们皆大欢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东方网
东方网
东方网原创频道
90969文章数 13654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