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3分钟,带你了解真实的曾国藩!
#百度付费专栏#曾国藩真正适应官场,是他48岁时,第二次出山的时候。这是曾国藩在官场上真正实现人生价值的阶段。
久历官场的曾国藩,为何第二次出山就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了,他到底做对了什么?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去了解。
48岁以前,曾国藩的官也做得非常不错,他在朝中为官的时候,仅仅用了7年时间,就从翰林院一名从七品检讨,升授为正二品礼部侍郎。这样的升迁速度,在大清王朝的官场上,非常罕见。
可是,成为湖南团练大臣后,曾国藩的升迁就停滞不前了。并非是曾国藩没有能力,而是他遇到了一个多疑、少谋,还自以为是的领导,此人就是咸丰皇帝。
随着太平军日渐强大后,咸丰皇帝也很想将其消灭。可是,朝廷的军队太过于腐朽,随着曾国藩带领的湘军异军突起后,咸丰皇帝又担心曾国藩拥兵自重,成为朝廷新的隐患,因此,对曾国藩是既要利用,又要提防。
咸丰皇帝对曾国藩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不给他地方实权。这给曾国藩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一是无法筹集粮饷。湘军属于民间武装力量,朝廷并不会给予粮饷支持,因此,曾国藩必须想办法自筹,可他又没有地方实权,无法动用地方的赋税,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二是要花费大量时间和地方官员打交道。曾国藩是以湖南团练大臣的身份开展工作的,这也让曾国藩深感不便。按照清朝的官制,团练大臣并不在官员序列中,而是属于一个临时职务。在官场上,没有谁会把一个手中没有权力的临时官员放在眼中。
三是无法给予手下将领应有的地位。将士们跟随曾国藩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能获得一官半职,可是,曾国藩的手中没有权力,无法安排将士们的工作。
没有实权的曾国藩,在官场上举步维艰。
那么,曾国藩第二次出山的时候,他到底改变了什么,让自己在官场上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了呢?
曾国藩仅仅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变:改变自己,顺应环境。
这一点,我们从曾国藩写给弟弟曾国藩的信中就能看出来。曾国藩在信中说道:
与官员及绅士交际,则心虽有等差而外之仪文不可不稍隆,余之所以不获于官场者,此也。
曾国藩为官清廉,不喜欢官场上虚与委蛇的客套,可是,这却成了他在官场上生存的障碍,因此,他第二次出山的时候,无论对谁,虽然心里有等差,但表现方式却是十分谦虚、和气。
我们举一个例子就能看出,曾国藩的改变有多大了。他于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再次出山前往江西军营,途经长沙时,做了一套非常官样的文章,那就是去拜访长沙大大小小的衙门,甚至连长沙县衙也去拜访了。无论对方的职位多小,曾国藩都一律和其兄弟相称,并非常真诚地请他们帮助自己。
曾国藩作为一个正二品大员,他能如此平易近人,尊重每一个比他地位低的人,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欢迎和支持。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曾国藩始终保持一个度,那就是自己绝不贪,和官场上的人可以同流,但绝不合污。这就是曾国藩所修炼的“和光同尘”的为人处世方法。
曾国藩的这个方法,在《曾国藩心学》中有非常详细的讲解,感兴趣的读者,一定要去看看。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曾国藩传》、《曾国藩大传》、《曾国藩年谱》、《清史稿》。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客多文史智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