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第一部。
当日上映,毫无悬念地拿到单日票房冠军。
时隔一年回归,你最关心的肯定是,还能拍出点什么新意来?
Sir看完了片。
可以肯定地说,精彩程度超过了上一部——
志愿军:存亡之战
上一部《志愿军》只是开端,主线人物的故事还没有完全展开,更多的是做背景介绍——
我们为什么要打。
这一部《志愿军:存亡之战》(以下简称《存亡之战》)已经不需要过多解释了,就是打,用实战场面告诉你——
我们为什么能赢。
01
如果要说观感上有什么不同。
上一部是全景式。
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内到国际,从外交博弈到战场对抗,沙盘视角观察历史。
第二部呢,变了。
更聚焦,更紧凑,更微观。
故事视角直接聚焦一家三口,父亲李默尹(辛柏青 饰),哥哥李想(朱一龙 饰),妹妹李晓(张子枫 饰)。
一开场就把所有人都能体会的情感给到——
分别。
因为国内战争失散多年的一家人好不容易团聚在一起,没过几天日子,就因为一场新的战争,再度分别。
李默尹作为军委的参谋报名去了朝鲜前线。
哥哥李想,此时是63军188师的一名营教导员,也接到命令归队,开赴朝鲜。
只剩下妹妹李晓,追着父兄的军车哭泣。
这个被战争打碎的状态,也是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真实写照。
随着妹妹李晓也申请上了前线。
这一家三口在朝鲜终于团圆,但也可能面临更残酷的生离死别……
剧情也更紧凑。
讲了三场战斗,但最重头的戏,都集中在——
第五次战役里的“铁原阻击战”。
为什么?
片名就是答案,这是一场事关抗美援朝成败的“存亡之战”。
如果你还不了解,Sir先简单科普一下。
这场战役的背景是,敌军在与志愿军的反复交手中,找到了我军的弱点:补给。
没有制空权,补给线一旦过长,敌军通过空袭切断补给线。
如果此时再趁势打反击,就很容易造成我军的巨大损失。
而铁原阻击战,就是敌军趁志愿军急需撤退休整,进行补给时突然发起袭击,我军被迫进行的一场战斗。
铁原市,是朝鲜半岛中部的交通枢纽,我军的大量物资和伤员在此周转,一旦陷入敌手,不仅会造成重大损失,更可能引起战线的全面崩溃。
于是,处于铁原前线的63军,接到志司命令,面对两倍的敌军,要死守铁原。
李想,正是63军的一名营教导员;李默尹,此时也正好在63军189师的前线。
因此,铁原在电影里,既是志愿军的存亡之战,也可能是李家父子的生死诀别。
当然,作为战争片,肯定少不了战场细节。
这么说吧,这一次的战场相比于上一部的松骨峰,更进一步。
比如,土木作业。
上一部朱亚文饰演的军工专家吴本正,这一次也来到了前线进行武器情报的收集。
正好赶上了铁原。
在前线阵地,他利用自己的土木工程知识,教战士们构筑工事:
为了抵挡敌军的坦克,要怎样设计战壕,宽度,间隔,土层的松软搭配,怎样利用弹坑做掩护,怎样有效使用反坦克装备……
Sir很少看到战争片能把细节讲得这么清楚。
这种微观的视角贯穿全片。
尤其是,五次战役末期本就缺乏补给的63军,要面临敌军重装部队,在缺少弹药的情形下,如何用血肉一步步阻挡敌军。
整个电影的大部分时间,就是李想率领63军的战士,在和敌军反复争夺铁原前线的三道防线,一次次击毁坦克,挫败敌军进攻。
为了把战争场面做“实”。
电影下的工夫不止于此。
很多人看预告片里,在189师指挥部挂职的李默尹拿起枪在跟敌人战斗,他身旁的189师长也拿着枪,就觉得假。
毕竟师长还需要亲自拿枪去一线作战?
这恰恰是真的。
189师针对敌军作战比较教条的特点,采取了化整为零的战术:全师以营连排为单位,分散化作了两百多个战斗小组,像钉子一样扎在阵地上。
分散敌人的目标,尽一切可能,减缓对方进军速度。
哪怕这样的代价可能是……全员牺牲。
战斗最危急的时刻,师长蔡长元亲自带着身边的警卫员和指挥部的通讯员、文化教员等非作战人员,拿枪上阵杀敌。
时间就是生命。
生命,这时却是用来取时间。
宏大的叙述,放在一个个具体的人身上时。
历史课本中的内容,在这一刻有了血肉。
02
就像导演在采访中,说到了第二部的核心——
人。
陈凯歌,一直擅长用道具作为任务命运的线索。
在《志愿军》里。
你肯定已经留意到了,钥匙。
李晓去联合国当翻译的时候,拿出了一把钥匙。
然后挂了起来。
原因在第二部揭晓:
李默尹离家前,交代李晓收好家里的钥匙,等他们回来。
对于李晓来说,钥匙,就是家。
无论走到哪里,那都是她心系的位置。
再举个例子,花。
一家三口在北京分别之前,因为自小离散还没见过几面的兄妹俩,很快就要面临分别。
而且枪炮无眼,一分开很有可能是再也不见。
于是妹妹在哥哥的军用水壶上插了一朵小花.
既是关心,也是念想。
而哥哥,则把这朵花夹在了笔记本里,做成了干花。
在铁原前线一防失守最危急的关头,这朵花再度出现。
这朵花离乡离土,却不曾凋零。
淡淡的花香,战士们嗅一嗅——
哦,原来是希望的味道。
《存亡之战》里使用了好几处这种意象和诗意的表达,一眼就能看出是导演的手笔。
有一幕戏Sir最感动。
孙醒(陈飞宇 饰)在松骨峰战斗后遭受了剧烈创伤失忆,在李晓和杨三弟(张宥浩 饰)的帮助下恢复记忆。
使用的方式,是所有人课本里都学过,作家魏巍那篇闻名全国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
对,这篇文章的主角就是第一部里发生在第二次战役里的松骨峰战斗,电影中孙醒的设定,就是幸存者之一。
而到了《存亡之战》时,时间已经来到了第五次战役。
当汽车驶过松骨峰的山头,当初血肉模糊的战场,如今已经荒草丛生。
战友死前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但眼前就只是行军路边的一个无名山包。
事殊时异,这种情绪拉扯极为浓烈。
更别说恢复了记忆的孙醒,来到教导员李想身边,大声喊出自己的部队番号,第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
瞬间获得了全场所有志愿军战士的注目。
从松骨峰到铁原。
不仅是战局的扭转,战线的推进,更是志愿军悍不畏死,英勇牺牲精神的传承。
这种心路的铺陈,导演在铁原战场,为第一部里好几个角色的转变收尾,完成救赎——
杨三弟打不开那门巴祖卡,终于打开了。
杨传玉(李卓阳 饰)错过了松骨峰上最后的战斗,一直看不起自己,在这一部也在结尾证明了自己。
还有军工专家吴本正,亲临一线才明白了战事之艰,也终于知道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他从前线听到了一个词:
抵近投弹。
指的是,战士为了能让手上的武器最大发挥效力,比如无后坐力炮,比如掷弹筒,他们会选择最靠近敌人的地方去使用。
这在吴本正看来是瞎胡闹。
先不用说靠近会更容易被打中,有些战士甚至都进入了自己武器的杀伤半径里,即使命中自己也会非死即伤。
可是战士一句话堵住了他的嘴:
武器弹药奇缺,战士缺乏实弹训练。
这让吴本正在战场上背负着极大的压力。
但现场的战士们没有一个人怪他,反而只希望吃一点部队招待专家们配的红色山果子。
对,你看到的这群人的样子,就是这么可爱。
03
主旋律题材不好拍。
因为观众觉得,你说的我都懂了,猜到了。
那么对于任何一部希望拍得吸引人的主旋律来说,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就是,在合理的范围内,打破。
打破刻板印象,打破固有套路。
那么《存亡之战》特殊在哪里?
它做到了出乎意料和历史还原的结合。
那些你不敢相信的,都有史实依托——
拿起枪亲自在战场上冲锋的高级指战员。
抵近射击,为了击毁敌军坦克,伤亡达到三分之二的悍不畏死的反坦克班组。
为了迟滞敌人的进军速度,为友军转移争取时间,在水库作战哪怕伤亡殆尽的突击小队。
根据抗美援朝战史的研究,片中大部分的情节设计,其实都有着真实的案例原型。
为此电影在幕后做了大量的工作,确保真实感。
长达三个月,二十万平米的布景,成百上千人参与真实构筑工事,上万米的战壕,连起来十几公里种类多达十四种以上的坑道。
而战斗戏的拍摄,导演团队不仅自行设计坦克,而且为了达成现实中步坦炮协同的效果,动用了超过两千人同时参演。
哪怕只是看幕后纪录片。
也能看出这战场塑造的真实体验,从烈度和数量上,也绝对是国片顶级水准。
但除了真实之外,更重要的,是情感。
铁原战斗发生的时间是1951年5月底到6月初。
有一场戏。
夜袭敌军坦克之前正好是芒种,几名志愿军士兵在坑道里聊起了时令。
河南籍的士兵说老家到了种大豆的时候,江西籍的战士则说他老家种芝麻……但说着说着,所有士兵都不可避免地想起了家。
在有今天没明天的阻击战前线,再铁血的人,都难免泛起涟漪。
同样的场景还出现在两军对峙的时候。
李晓,利用广播在阵前对着敌军宣传,唱起了著名的《黄河大合唱》中的《河边对口曲》。
这首创作于1939年的曲子,是抗日战争时期最广为流传的民乐之一,歌词讲述了山西人张老三和东北人王老七因为国破家亡,决定一同上太行山打鬼子,相约共同打回老家的故事。
天南海北,山川相隔的陌生人,因为共同的敌人,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生活经历,走到一起,成为同志,哪怕挨冻受饿,流血牺牲,也要打败敌人,在所不惜。
这种故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发生了太多次。
也正是千锤百炼,让五湖四海的国人凝结成了一个整体——中华民族。
当歌声响起,对于普通士兵来说,这不仅是种高粱玉米小麦芝麻的故乡记忆,更是保家卫国守护乡土的战斗决心。
《志愿军》试图告诉大家的是——
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志愿军战士的流血牺牲,就是无上光荣。
是血肉之躯,真刀真枪,站着赢的。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要拍志愿军?
导演的回答是,不能忘。
不能因为时间冲刷。
不能因为和平已经成为常态。
忘记了历史中,为后辈牺牲奉献,与每个人的岁月静好遥相呼应的人。
所以这才是国庆档中,必不可少的一部片。
正因为有我们的记忆。
他们的生命才长青。
他们的鲜血才会一直赤热。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