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应急演练现场。
图为参观现场。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9月29日电(记者 张林虎)27日,记者从国家管网呼和浩特输油气分公司组织的媒体公众开放日活动上获悉,管道建成12年来,累计安全输油4200万吨。
据了解,本次活动特邀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呼和浩特市发改委等相关政府部门、多家主流媒体,以及呼和浩特作业区上下游用户及管道沿线群众走进呼和浩特作业区,通过观看视频短片、实地参观、互动问答等方式,向公众多维度展示输油管理、主要工艺设备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呼和浩特作业区是一座原油和成品油的合建站,是长呼原油管道的末站,呼包鄂成品油管道的首站,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具有油品接收、原油计量化验、成品油增压外输、清管器收发等功能,负责管理169.8公里管道,是呼和浩特分公司管辖的最大一座场站。
据呼和浩特输油气分公司党委书记冯毅介绍,随着2012年10月长庆油田-呼和浩特石化原油管道(长呼原油管道)、2014年6月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成品油管道(呼包鄂成品油管道)的建成投产,管道输送成为内蒙古油气输送的重要方式,这也结束了建厂以来成品油一直依赖火车、汽车出厂的历史。
“以前,在内蒙古地区大范围降雪后,铁路、公路的运输就会严重受阻,导致用户柴油需求告急,同时上游的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又面临着憋库风险。”冯毅说,如今12年的油品输送,保障了呼和浩特石化油源,缓解了铁路、公路的负担,对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和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目前,呼和浩特作业区逐步实现电气、仪表、通信自主运维,开展输油泵、泄压阀自主维护保养和故障处理,实现关键设备完好率100%。
与此同时,投产12年来,呼和浩特作业区坚持管道与环境双重保护,定期进行环境监测,推进低碳技改,加速低碳替代,本着节能、降耗、减污的目的,综合运用管理、技术手段,实施工业生产全过程防治,实现“输油不见油”的清洁生产,努力打造绿色管道。(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