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沧海千秋 海丝遗珍:福建水下考古工作纪实

0
分享至


昙石山,孕育了福建古文明,福建的海洋文化从这里开始。壳丘头,印证了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闽台同源的远古家园引人回望。福建13.6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域之下,藏着中国海洋文明的密码。

东南卫视“海洋季风”通栏节目带之《山海福建》,10月2日18:00,换个角度,从“水下”看福建。

2024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水下考古·平潭展示体验馆正式向公众敞开大门。


这座位于平潭海洋科技文化中心的文化地标,以其独特的沉浸式展览和前沿技术引领参观者深入探索中国悠久的水下文化遗产。


场馆的开放,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水下考古的平台,也激发了人们对海洋文明的探索热情,更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展现出积极形象,推动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与合作。


但这并非福建水下考古事业首次与社会公众面对面。

福建省博物院12号展厅,“闽迹踪寻”福建考古成就展作为固定陈列展览常年对公众开放。

展览里的展品为数十年以来,经福建考古工作者孜孜不倦地追求、调查、发掘出的部分文化遗存。



福建是我国水下考古工作开展较早的地区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福州连江定海举办了中国第一期水下考古培训班实习,由此拉开了我国田野考古走向海洋的序幕。

得益于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重视与关怀,“四个一”机制的效应惠泽至今。如今的福建已成为中国水下考古最为重要的基地之一。


福建水下文化遗存的时代序列完整,从五代时期延续至清代,出水遗物多为陶瓷器及少量其他物品。

陶瓷器不仅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出口商品,更是远洋航船的理想压舱物。

它们成为研究论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航线、港口及商贸交流的重要实物证据,佐证了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


一艘沉船,便是一本“一千零一夜”,装载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缤纷故事。

密集的沉船本身即为海上丝绸之路繁忙景象的映射,而出水器物各式各样,件件都在诉说着它从哪里来、要到哪儿去,勾勒出古时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繁荣。


“海舟以福建为上。”福建地区除了拥有陶瓷烧造的悠久历史,更有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的水密隔舱技术


在古代,福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力船舶,保障了福建古代海外贸易经久不衰,奠定了福建对外交流的窗口地位,也奠定了外向型经济在福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不同于出土文物,水下考古打捞出的海捞瓷由于长期浸泡在高盐高压的环境中,出水后要第一时间对文物进行脱盐处理和凝结物清洗

一般来说,陶瓷器需在去离子水中浸泡数月到半年不等,才能完成脱盐的步骤。


脱盐之外,还有许多复杂的工序——一件文物从出水到展览则需要经历一个更为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






对于文物修复师而言,最大的困难可能是“时间”,他们的工作往往是以“年”为单位来计算的。

福建水下考古的三十年也是中国水下考古的三十年,三十余载砥砺前行,我国已逐步建立起了一个符合中国实际的、与国际接轨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和水下考古科研平台。

水下考古作为探索海洋文明的一门显学,魅力独具、使命光荣。为研究古代文明、人类迁移、对外交流、海上贸易和航海历史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在一代代水下考古工作者的接续努力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正在为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作出应有贡献。


每周三18:00,东南卫视“海洋季风”通栏节目带,15分钟旅游专题片《山海福建》,深耕福建山海旅游资源,以极具特色的主题式行走,带你游遍福建,感受闽地福文化。


编辑 | 陈亦阳

主编 | 吴怡吟

监制 | 王丽明


读完点个【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东南卫视
东南卫视
海洋时代,中华情怀
3449文章数 2159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