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今天,杭州第十四中学举办120周年校庆,五湖四海的校友七千多人,一起汇聚到西湖边的校园里。
十四中的校园装扮一新,校史馆、时光之门等各处,都遍布校友快乐的身影。孙祖瑛、赵碧野、邱锋、唐新红、何东涛等多位老校长,也到了现场,和师生们同庆。
几百张毕业照前
挤满了白发苍苍的校友
早上8点不到,就有白发苍苍的校友走进校园,也有30多岁的校友带着孩子回到母校,还有刚读研一的学生一起回来……大家戴上红色的丝巾,跨越多年重新回“家”,分外开心。
也有毕业生见到当年的老师,紧紧相拥,红了眼眶。
今年74岁的汪漪,1965年毕业于浙江省杭州女子中学。她一身红衣,专程带来了自己的毕业证书,现场吸引了一群人围观。
现场,最让大家留恋和动容的,当属操场上的几百张毕业照。从1904年建校时模糊的黑白照片,到后来照片变成彩色,背景里有了新校园。120年的时光,被浓缩进这些照片中,静静地等校友来发现。
1981届初一(3)班的毕业照前,几位校友正指着照片,热烈地讨论。他们是1978年进校读初中,1983年高中毕业。
“当时高中正在进行2年制到3年制的过渡,我们高中读了2年。”一位穿西服的校友陈晓明说,他是当时的高中班长。提起当年的事情,这群人打开了话匣子。
“我们这届还是很值得说说的。1978年进校,当时杭州刚开始评重点中学,十四中就被评上了。”
对于学校的感情深,很多时候是因为人。大家回忆起当时的老师,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我们的初中语文老师章肖凤,在2008年班级30年聚会时,拿出了一叠作文纸,我们都被震惊了。这些都是我们读书时写的佳作,贴在教室墙上,没想到被章老师收藏了30年。”陈晓明说,到了高中毕业,同学们的去向都不错。
“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科大等,很多人考进名校。当年全省第一名陈开奇,就是我们的同班同学。我们同学中出了很多各个行业的专家、名医、国外大学的终身教授等。无论哪里、哪一行,我们的人生道路有一个同样的起点、共同的人生前缀。”
院士校友邱爱慈说:
“母校不仅是我知识的摇篮,更是我精神的灯塔”
上午10点,校友嘉宾们齐聚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建校120周年庆典仪式。
校党委书记陈利民致感谢辞:“梳理百廿十四办学历程,深感每一次的变迁,都体现了十四中人攻坚克难、勇毅前行的精神,120年,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厚植爱国情怀,砥砺强国志向,是十四教育的底色;牢记教育初心,培养时代新人,是十四教育的本色;推进多样育人,拓宽教育视野,是十四教育的亮色。”
中国工程院院士、1959届校友邱爱慈也来到现场,讲述了自己和母校的故事。
邱院士精神矍铄,她说:“我是1953年从绍兴龙山小学考入当时的浙江省立女子中学,初中毕业后又保送上了高中。回首往昔,我在母校度宝贵的六年时光。当时学校课程丰富多样,课外活动五彩纷呈。有读报、辩论、各种文艺活动,还有很多体育运动。刚进学校时,我还是一个稚嫩、瘦弱的黄毛小丫头,但是毕业时,我的身体已锻炼得十分强壮,健康充满活力。在母校的培养下,我逐渐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身体健康的青年,这为我后来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母校不仅是我知识的摇篮,更是我精神的灯塔。”
仪式上播放了校史微电影《百年十四·炬火传薪》,这部影片由学校200多位师生参与拍摄,深情演绎,赢得现场观众多次掌声。
一家四代人与十四中的故事
120年,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正青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历经了四代人的工作与求学。十四中2024级新生吴子清和爸爸来到了现场。
今年中考志愿填报时,吴同学的第一志愿就是十四中。选择的理由是什么?吴爸爸总结,学校历史、文化和底蕴,就是最好的答案。
吴子清一家与十四中有着特别的缘分。吴同学的太婆曾是杭十四中的教职工,外婆曾是十四中的学生,如今吴同学接过家族传承的接力棒,也来到了十四中的校园求学。
“西子湖畔的杭十四中,是杭州学子的学府天堂,正因为学校120年的历史,才有我们跨越四代人工作、学习的经历,也体会、收获到了杭十四中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吴爸爸感慨,传承在一个家庭四代三人中流转,不仅仅是一个身份,更是一种精神。
在这里,我收获了一辈子的好朋友
在人民大会堂的门口,穿校服的志愿者在帮两位奶奶拍合照,其中一位是85岁的寿蕙珍奶奶,是1957届校友。
“我是1954年到1957年在杭女中读书的,高中毕业考上了浙江农学院。”寿蕙珍奶奶说,她和初中同学一起来参加校庆典礼。
几位奶奶都是花白头发,但都笑得很开心。组织起这次相聚的是张烈奶奶,今年她也是85岁。回忆起70年前的时光,她思路清晰,说:“我们班当时60多人,年纪最大的和年纪最小的,能相差八九岁。女中就是我们的家,班主任赵楚珍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才,为祖国作出贡献。”
张奶奶说,她们几名同学关系很要好,现在每个月聚一次,一起吃顿饭,“毛开心嘞”。
另一位奶奶性格开朗,拉住记者的手,笑着说:“我们学校很好滴,在这里,我收获了一辈子的好朋友。”
十四中的历史上,有大半时间是女子中学,所以今天的校友里有很多大姐和奶奶。
81岁的徐桂兰一头短发,正在帮别人拍合照。她是1959年从浙江省立杭州女子中学高中毕业的,考进了浙江医学院,后在红会医院工作到退休。
“学校100年校庆的时候,我正在上班,没能来现场,很遗憾的。今年120年校庆,我一定要来的!”
相识27年
这场相聚我们期待很久了
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有一群人特别显眼,他们穿着同样的T恤,上面印着“为你2来,不负7待”的标语,这是2000届毕业生。大家聚在一起,每当有同学来,就喊“班长”拿T恤。
大家口中的“班长”名叫张骁,今年42岁,在杭州市中医院工作,离十四中不远。
“我们班是1997年进校的,算起来大家相识27年了,这场相聚我们期待很久了。之前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大量聚起来,这次趁着母校120岁生日,暑假里我们就开始商量,今天开个同学会。班里50人,今天来了30多人。”张骁说。
“班长,郭老师来了!”这一声呼喊后,穿白衬衫的郭建飞老师就被热情的同学团团围住,有人往他手里塞了件T恤,其他人则是热情地攀谈:“郭老师,你怎么这么年轻”“郭老师,20年没见了”……
接下来,郭老师就成了“背景板”,和校友们逐一拍照。接着,大家又把他请到C位,拉起横幅,拍了张大合影。
郭老师说:“这个班确实都是精英,我记得是十二中和十四中合并前的最后一届。当年,浙江大学第一年招7年制的临床医学专业,班里有六七个人考去了。当时计算机也火起来,也有同学考进了浙大计算机系。班里还有保送北京大学的,后来留在中科院工作。”
后来,这个班的校友走进了当年的教室,大家畅谈读书时的趣事,有人说,仿佛回到了当年。
今天,七千多名校友重返母校,大家来自各行各业,有人工作已数十年,有人则刚踏上工作岗位。大家职业各不相同,但是对母校的情谊都一样。
校友们逛校园,在食堂就餐,坐进曾经的教室,尽情回忆,也尽情畅想,有人已经相约:“等母校130、140年……校庆时,我们再一起回来。”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张娜
编辑 肖旭
审核 毛迪 邹滢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