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清晨的沧州南大港湿地雾气弥漫,透着些许寒意。摇曳的芦苇间,不时有三五成群的水鸟展翅、觅食。
在湿地巡护的冯国强拿出单筒望远镜,观察着远处水面上水鸟的一举一动。通过长期观察,他早已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扫一眼,基本就能判断出一群鸟儿的数量,八九不离十。
冯国强是南大港湿地第二保护站巡护员,巡护的范围全部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南大港候鸟栖息地内。这片区域芦苇茂盛,是鸟类绝佳的保护地。
"我的工作就是保护好这些水鸟,包括监测它们的栖息情况和是否有人为活动干扰。"冯国强说。
睡得比鸟晚,起得比鸟早,在旁人看来,巡护工作是个苦差事,冯国强却乐在其中。
"做巡护员护鸟,得对鸟感兴趣,不然很难长久干下去。"除了日常巡护片区,关键要会辨鸟,摸清各自习性。每次外出,冯国强发现不认识的鸟就拍照,回头再向同行或者专家请教。
葳蕤的芦苇相互缠绕,清脆的水鸟鸣叫声此起彼伏,凭借多年经验,冯国强能通过叫声辨别很多鸟的种类。"听!‘咕——咕——咕——’,声音拉得长,这是紫水鸡;‘咕咕咕,咕咕咕’,声音略急促的是骨顶鸡……"巡护途中,冯国强每报上一个名字,顺手一指,对比手机里互联网查询到的图片,百分之百的正确率,这让记者惊叹不已。
保护鸟类是个细致活儿。冯国强说,有的鸟喜欢深水,有的喜欢浅滩,有的在芦苇荡里筑巢……湿地工作人员会根据鸟类的不同喜好调整湿地环境。
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环境和鸟类,保护区内设置了10个站点,配备了20名巡护员,负责湿地防火、鸟类观测以及环境卫生维护等工作。
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和中转站以及众多珍稀水鸟的栖息繁殖地,每年到南大港湿地停歇和栖息的鸟类超过十多万只。
"有一次在我们日常巡护中,发现一只红隼受伤,被救护放飞,后来差不多连续好几年都能看到它。"聊到此处,冯国强很是自豪,"说明管护见了效,它知道这里很安全!"
生态环境不断向好,"新住民"也越来越多。如今,在南大港候鸟栖息地,候鸟数量从2019年的2万多只,增长至2023年的约10万只;记录到的鸟类品种达272种,其中包括1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和52种二级保护鸟类。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到这里越冬的候鸟逐渐增多。现在就盼着它们赶快来!"20多年的守护,让冯国强对候鸟有了特殊的感情。
监 制:贾海丽
策 划:张 霰
统 筹:冯 硕
文 案:郭甜肖
编 导:郭甜肖 冯 硕
拍 摄:冯 硕 李 全
后 期:冯 硕
配 音:康紫祎
海 报:戴璐繁
鸣谢
沧州渤海新区南大港产业园区党委宣传部
沧州渤海新区南大港产业园区文化旅游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