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失、财政吃紧,房价大跌,县城的繁荣泡沫正在被刺破。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启人口小县机构改革,加速砸掉“铁饭碗”。
近日,中央编办主任李小新在这一次讲话中透露,2024年以来,97个人口小县开展机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这一波人口小县机构改革是从山西开始的,2020年山西挑选了6个人口不到20万的小县进行机构改革试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机构精简了,人员减少了,经费也省下不少。
比如娄烦县事业编制数量从3000多个减少到341个,缩减率达到88.6%,政府部门从26个降至16个,河曲县党政机构从36个精简为22个,减少了38.9%。娄烦县每年可节约人员经费3410万元,运行经费990万元。
随着山西人口小县机构改革取得成功,青海、湖南、安徽等省份也陆续跟进,开启机构改革试点。到2024年,开展人口小县机构改革的县域更是达到了97个。
为什么突然对人口小县动刀?原因很简单,财政入不敷出,养不起那么多人了。其实,中国几千个区县,除了中东部的一些经济比较强的区域,大多数财政都无法实现自给,需要靠上级转移支付。
以贵州为例,2022年全省88个区县全部要靠上级财政“输血”,财政自给率最高的是坐拥茅台镇的仁怀市,为87.65%,最低的榕江县竟然只有4.71%。不到5%的财政自给率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这个县的体制内人员基本上靠上级养着。
我查了一下数据,2023年榕江县财政收入只有3.5亿元左右,但财政支出却超过了30亿元,严重入不敷出。
过去房地产繁荣,经济发展不错,上级财政还是有钱的,支援一下小县城没问题。但这几年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各级政府都在“过紧日子”。今年1-8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2.6%,降幅最大的山西,达到了7.9%。
上面都没钱了,小县城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精简机构,缩减人员是唯一的出路。说实话,很多小县城财政收入没多少,却供养着庞大的体制内人员,难怪很多人说县城经济已经变成了“公务员经济”。
山西一个13万人口的小县,财政供养人员总数近6000人。陕西佛坪县更夸张,人口2.6万,财政供养人员近3000人。
根据新华社报道,在一个每年26亿余元总财力的人口小县中,财政供养的在职人员工资达5亿余元。而《半月谈》杂志报道的乌蒙山区A县,2022年财政收入7.02亿元,体制内工资预算总支出却高达26.3亿元,财政收入不够养公职人员。
对于小县城来说,缺乏支柱产业,产业空心化,无法给本地人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于是人口又大量的流出。
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从1990年的81.4%下降至2020年的51.5%,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到2020年,全国人口流出的县有1676个,占比77.9%,比上一个十年足足提高了14%。
人口的流向,就是经济的流向,一个地方的人口持续流出,经济怎么可能发展的起来,财政收入怎么可能有增长。
前段时间,辽宁铁岭对3个乡镇38个行政村进行了调研,农村人口流失普遍比较严重,常住人口占比不足户籍人口的40%,有些村子空心率近90%,也就是说100个人,只剩下10个人。
随着人口的逐渐流失,衰落先从农村开始,紧接着就是小县城。隔壁的日本就是最典型的样本,北海道的夕张市连学校、医院都关了。
如果把人口不足20万人的县级行政区当作人口小县,那扣除新疆和西藏,全国这样的人口小县超过400个。
毫无疑问,小县城的退路没了,人口小县机构改革会继续推进,县城的铁饭碗会逐渐减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