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突变、瞬间忘词、记忆力变差……当老人出现这些反常表现,很可能是“认知障碍”惹的祸。如何守护这群可爱的“老小孩”,为他们指引“时间迷宫”的出口?
2019年,根据《上海市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方案》,杨浦区民政局牵头启动本区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并已实现街道全覆盖。作为上海市第二批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区域,四平路街道正在创新探索问题的解法——今年,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多彩趣疗”社区为老服务专题活动启动,以音乐趣疗、色彩趣疗、养生运动等形式,守护着老年人的“记忆花园”。
跟着旋律,打起来!
“动次打次!左右!右左!”近日,鞍山三村小区的老年活动室里满是欢快的鼓声、笑声。十多位居民围着老师坐成一圈,每人面前放一只彩花非洲鼓。配合《桥边姑娘》的旋律,大家的双手在鼓面慢慢打出了节奏。
这是四平路街道音乐趣疗——非洲鼓音乐疗法的第二堂课。前来参加的居民中,不少都经过前期筛查,鉴定存在患认知症的风险。平日里,他们可能转头忘事,可能不爱沟通,可能生活闭塞……但在音乐中,他们渐渐敞开了心扉。老人们一边击鼓,一边“摇头晃脑”,口中哼唱着歌词,时不时彼此相视一笑……他们似乎被唤醒了心中的精灵,在鼓声中拥抱快乐的时光。
居民徐阿姨存在认知障碍轻度风险,此次已是她连续第二次参加活动。以前,徐阿姨从未接触过非洲鼓,活动中她感到兴奋又新奇。“打鼓不难,好上手。有时候左右手要交替得比较快,我容易记不住,但老师会很耐心地手把手带着学。”徐阿姨说,“现在我和很多同学都熟悉起来了,来这里上课就像小朋友一起上音乐课,很开心的!”
自今年9月启动后,非洲鼓音乐疗法以认知障碍风险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每周于固定地点开展1-2次非洲鼓团体干预活动,预计共为期6周,丰富老人的感知体验,增进老人与外界的互动,刺激大脑以实现认知障碍的预防和早期干预。
据介绍,非洲鼓音乐疗法计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演奏技巧学习,主要学习非洲鼓的打击方法;第二阶段为常见节奏型学习,主要学习常见的节奏,从单一的4分音符开始,难度逐渐增加;第三阶段为挑选合适的音乐用于老年人非洲鼓演奏,从简单的歌曲伴奏开始,逐步提升难度。
“老师就是治疗师,用技术带动学习,用激情促进体验,我们希望利用非洲鼓的音乐体验,帮助小组成员找到改变的动力,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工作人员表示。
“多彩趣疗”,让认知障碍干预也能很有趣
认知障碍,正愈发受到社会各方的重视。
作为传统老工人新村,四平路街道内60岁以上老人超26000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约33.8%,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2021年,街道成为上海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第二批试点社区,一方面依托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融合高校产学研优势;一方面内部协调辖区资源,广泛开展认知障碍相关的科普教育、干预训练、照护培训等工作。
今年,四平路街道继续深化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工作。本年度项目从2024年6月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完成2000例基础筛查工作,查出老年人存在认知障碍低风险1862例、中风险120例、高风险18例。根据筛查对象的结果,街道会开展针对性干预活动。
除了非洲鼓音乐疗法以外,街道还将开启色彩趣疗、养生运动等干预活动,带着老人们一起画彩色刮画、练八段锦,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对社区内认知障碍风险群体的理解与关爱。
“我们把活动消息宣传出去,居民们明显对非洲鼓的兴趣最浓,这让我们很惊喜。原计划是音乐趣疗、色彩趣疗、养生运动三种活动先后开展,现在看大家热情高涨,正在考虑把非洲鼓活动持续搞下去。”四平路街道工作人员表示,认知障碍的非药物干预手段还有很多,如怀旧疗法、园艺疗法等,后续街道会根据居民反馈,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打造认知障碍老人精神文化的家园,守护他们的“记忆花园”。
当前,杨浦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2.34万人,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区之一。截至目前,共为6.5万人次老年人提供了认知障碍筛查服务。各街道积极开展贴近社区老年人需求的认知障碍赋能活动,如家属互助会、脑电激活站等,对认知障碍群体与其家庭提供全方位帮助。
来源:上海杨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