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军第一次授衔,有两个人没有军队级别,仍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5年我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度时,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离开军队到地方任职的,不参加这次授衔。其中一个比较著名的例子是程子华,解放战争时期他是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和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的司令员,他在1955年授军衔时已经不在军队了,所以他没有参加这次授衔。但原则归原则,特殊情况要结合实际考虑。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两个人,在1955年授军衔时,在军队并没有级别,但仍被授予了上将。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乌兰夫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人,蒙古族,早年加入组织,在家乡秘密从事革命和兵运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乌兰夫领导蒙古族抗日武装力量的建立和发展。后来他来到延安,负责蒙古族的统一战线工作。历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延安民族学院教育长等职务。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乌兰夫按照组织安排回到内蒙古从事革命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乌兰夫任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司令员、政委,内蒙古军区司令员、政委等,率所属部队将整个内蒙古地区解放了。他还派兵参加辽沈、平津战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乌兰夫任绥远市人民政府主席、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等。1952年军队系统定级时,离开军队的乌兰夫并没有评定军队级别。1955年授予军衔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的乌兰夫被授予上将军衔。
阎红彦是陕西安定(今子长)人。他很早就参加了革命,是陕北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他曾任红30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阎红彦先后担任八路军129师留守处主任、留守兵团警备第3团团长、警备第1旅政委等,为陕甘宁边区的保卫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阎红彦被派往中原工作,最初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司令员,也参加了邯郸战役。解放战争时期,阎红彦先后任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副政委、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第三军团副政委、政治部主任。他参加了推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解放大西南等一系列战役,取得了许多成绩。新中国成立后,阎红彦根据工作需要,逐步离开军队。先后担任四川省委书记、云南省委书记等重要职务。1952年军队系统定级时,离开军队的阎红彦也没有评定军队级别,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的阎红彦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可惜因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四人帮”迫害,于1967年1月8日在昆明饮恨自杀。1978年1月,中央为其平反,并在八宝山公墓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