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练习
唐叟,年逾古稀。冬月感寒,头痛发热,鼻流清涕。自服羚翘解毒丸6丸,自觉精神甚疲,而且手足发凉。切脉未久,旋即侧头欲睡,握其手,凉而不温。切其脉不浮而反沉,视其舌则淡嫩而白。
处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 :桂枝加大黄汤加味
注:答案
上期原医案
于某,男,50岁。3天来感冒发热38.3℃~38.4℃,身冷有汗,恶寒后则身热,虽经服用感冒冲剂、银翘解毒丸、复方阿斯匹林等,仍不愈,大便已2日未排,腹部胀满,查其舌苔薄黄,脉仍浮紧。
辨证:外感风寒,表里同病
治则:调和营卫,通络导滞
方药:桂枝加大黄汤加味
桂枝10g,白芍12g,甘草6g,生姜10g,大枣4枚,酒大黄9g,麻黄10g,杏仁10g。
服1剂后,汗出排便,热退身爽,服2剂诸症消失而愈。(王占玺.张仲景药法研究.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4)
学习经典
《伤寒论》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各家论述
《金镜内台方议》:与桂枝汤以和表,加芍药、大黄以攻其里。且赤芍药性凉,而能泻血中热,大黄能除其实、泻其脾也。
《古方选注》:大黄入于桂枝汤中,欲其破脾实而不伤阴也。大黄非治太阴之药,脾实腹痛,是肠中燥屎不去,显然太阴转属阳明而阳道实,故以姜、桂入太阴升阳分,杀太阴结滞,则大黄入脾反有理阴之功,即调胃承气之义。燥矢去,而阳明之内道通,则太阴之经气出注运行而腹痛减,是双解法也。
《中国医学大辞典》:此方以桂、姜升邪外行,倍芍药以疏太阴之经,加大黄以通阳明之腑,又虑其苦泄太过,更加枣、草以扶之,此双解表里法也。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
版权申明:
1、文源: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尊重知识与劳动。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3、责任编辑,微信: 1303112035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