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泉城芳华录”导演团队:走近他们感知济南力量

0
分享至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济南,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在这75年间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变。站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作为新时代济南报业人,我们也在一路探求,探求这座城市辉煌成就,背后的支撑点是什么?梳理济南的发展史,我们发现75年来在重要历史节点和社会发展各个纬度上,都闪耀着无数奋斗者的身影,他们的人生历程与济南发展紧密相连,他们用青春芳华铺就了济南的蜕变之路。于是“人”就成了我们探索的焦点,我们想沿着济南发展的脉络,通过75位典型人物的奋斗故事,汇聚而成一部当代济南的发展历。这探索的过程,便是《“泉城芳华录”——与新中国同行的75位典型人物》系列纪录片的来由。

截至目前,纪录片前四集已经宣发完毕,我们聚焦了济南排爆英雄张保国、奥运冠军李越宏、中国重汽首席技师刁统武、蟠龙梆子传承人韩克,在拍摄记录他们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不同的力量和能量。

01

记录张保国的40年——“舍”的力量


拍摄现场

张保国,是济南家喻户晓的排爆英雄,这次拍摄,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张保国这波澜壮阔的排爆人生。从他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很难得的力量——“舍”。“愿为初心付此生”,为了践行这份初心,他毅然舍弃了很多,舍弃了部队的科研岗位、舍弃了照顾家庭的“责任”,甚至差点舍弃了生命。

熟悉张保国的都知道他是从部队转业到公安,但其实很多人不了解,这其中他做出了很大的取舍。当时在部队的张保国,年富力强、专业精通,是单位最年轻的工程师,成长发展的空间很大。后来,张保国被济南市公安局领导看中,想把他“挖走”。“只要祖国需要,党叫我干嘛就干嘛。”带着这份忠诚,张保国舍弃部队的大好前程,选择做了一名排爆警察。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同时采访到了张保国的妻子李静,交谈中她多次湿了眼眶,“我很怀念刚结婚的时候,那是最幸福的时光。”李静说刚结婚时军营生活,规律又平静的生活充满了温馨和幸福。“张保国手很巧,包揽了所有家务活,甚至连我衣服扣子掉了,都是他修,我什么都不用操心。”但是,自从张保国成为一名排爆警察后,李静感到温馨宁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因为张保国上下班没有了准点儿,周六周日也经常加班,有时半夜一个电话就给叫走。李静不得不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照顾好丈夫、孩子的生活。随着沟通的深入,“太不容易了”,这是我们对李静最大的感受。

拍摄中,每当镜头聚焦张保国的手,我们就一阵心疼,这本来一双可以缝衣服的巧手,却因为一次意外布满伤疤。他再次向我们介绍了他2005年的那次排爆受伤,时隔多年,治疗时的每一个步骤他依然刻骨铭心,不堪回首。即便如此,他依然坚守在排爆岗位上,依然选择每次任务第一个上,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不上谁上?”

“舍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从张保国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警察具有的果敢和无私。

02

记录李越宏的十环——“慢”的力量

拍摄现场

在跟随李越宏的拍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慢”这一哲学在竞技体育中的独特韵味。李越宏,这位在射击场上以精准和沉稳著称的冠军选手,他的每一次举枪、每一次瞄准、每一次扣动扳机,都仿佛在无声地诠释着“慢”的力量。

拍摄期间,我们注意到李越宏多次提及慢慢慢慢地。他说:“慢慢慢慢地在射击上走得越来越远,慢慢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接近更好的自己。”这几句话如同一股清泉,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竞技体育世界中找到了一丝静谧与深思。李越宏的“慢”,不仅仅是指物理速度上的减缓,更是一种心态上的沉淀与积累。他通过日复一日的慢工出细活,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艺,提升内心的坚韧与沉稳。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亲眼见证了竞技体育中的种种不确定因素。每一次比赛,都是对选手心理与技术的极限考验。然而,面对这些不确定,李越宏总能保持那份难能可贵的沉稳。他告诉我们:“比赛就像一场没有流血的战争,我们需要被训练成拥有坚强的意志和心态。”正是这份沉稳,让他在关键时刻能够稳住阵脚,发挥出最佳水平。

通过李越宏的故事,我们深刻认识到,在竞技体育这个充满挑战与不确定的领域里,沉稳无疑是一门必修课。它要求选手们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更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李越宏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慢”中积蓄力量,在“快”中精准出击,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此次拍摄经历让我们受益匪浅。李越宏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在镜头前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精彩瞬间,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慢”与“沉稳”在竞技体育中的独特魅力。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会时刻铭记这份来自李越宏的宝贵启示。

03

记录韩克的非遗传承——“守”的力量

这次对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国好人、山东省乡村之星、齐鲁文化之星、济南市钢城区蟠龙梆子剧团团长韩克的采访给我们带来很大震撼。

16岁的韩克为了挽救濒临消失的地方非遗戏曲形式接任剧团团长,一句“老人传下来的东西我们年轻的不接谁接”把300多年历史的蟠龙梆子扛在肩上,用二十多年的坚守诠释了“传承”二字的分量。

韩克不仅仅是要把一种艺术形式留下来传下去,他“走出戏曲传统形式原创拍摄电影电视剧”的思路,更是彰显了新时代80后的“创新”能力。自学影视剧拍摄、剪辑,原创电影剧本剧集,他身上“敢想敢干能干会干”的品质很值得当代中年青年们学习。

而在自身不懈奋斗取得了各种荣誉的同时,韩克带动近万名农民乡里一起拍电影拍电视剧的做法更是从“实现小我到成就大我”的一次升华。采访间隙时我们了解到,钢城区新庄街道不少跟随韩克参与影视剧拍摄创作的乡亲,最好时收入翻了几番。“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韩克在唱响自己非遗传承好戏的同时,真正意义上帮助乡镇集体拓宽了文化产业思路,实现了增产增收。不可不谓乡村振兴在齐鲁大地上的好典范。



拍摄现场

在纪录和拍摄韩克的过程中,我们切实感受到了这样一个80后非遗传承人身上勇挑重担的责任、破冰创新的勇气、振兴家乡的魄力,相信因为有一个个像韩克这样的骨干力量扎根基层勇毅前行,新中国新农村千千万万个小众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一定能代代相传蓬勃发展。

04

记录刁统武的工匠精神——“钻”的力量

作为一名长年与工会系统打交道的跑口记者,每年我都有机会与刁统武见上几面,但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他的工作地点。采访前,我曾想过见到刁统武时,他或许正在尘土飞扬、闷热无比的车间里,拿着焊接工具铁花四溅地忙碌着。可当我们走进重汽卡车生产线时,眼前的一切刷新了我的印象。明亮整洁的厂房环境、智能作业的机械手臂、无人驾驶的运输车……刁统武手拿平板电脑有条不紊地观察着智能机器人的工作。



拍摄现场

既定的采访计划中,刁统武和徒弟孙硕硕向摄制团队仔细讲述了那年在时间紧、任务中的情况下,五人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一波三折完成新黄河车首批车辆驾驶室生产的故事。采访间隙,我们又来到了刁统武创新工作室。我在一整面荣誉墙前驻足很久,沿着一张张证书、一座座奖杯上的落款年份,刁统武也向我讲述了很多他这个“小钳工”的成长故事。从故事中,我看到了一股令人折服的劲儿,这是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钻”劲儿!

20年前刁统武刚进入重汽时,刁统武对驾驶室的焊接和生产工艺装备一无所知,纯英文的材料更是如一本“天书”。他白天与专家一起工作交流,晚上翻词典、查资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成了维修工里掌握主焊线操作、机器人操作、焊接结构原理的第一人。2006年,刁统武所在车间内价值很高的进口包边机经常出现车门凹坑现象,但此时项目交付,外国专家已经回国,谁也不敢贸然上手解决。刁统武经过连续几天的观察分析,毛遂自荐主动向领导开了口:“修不好,大不了我再复原!”为了不耽误生产进度,领导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同意了他的申请。半天时间,车门凹陷问题得到解决,仅剩下一个细小斑痕。大家都说,这样就很好了,可刁统武就是不满足。经过加班调试,第二天终于完全消除了瑕疵。

刁统武告诉我们,如今在智能化生产线上,他不用再亲自“上手”干了,图纸会签、生产设计、指导维修等成了他的主要岗位内容。我问他:“那工作应该更轻松了吧?”刁统武却回答说自己更忙了,以前是在(生产)“线上”忙,现在是在“线下”忙。

2012年,中国重汽集团以刁统武的名字命名了“刁统武创新工作室”,他将自己的经验所学倾囊相授。“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沿着他追求卓越的工匠信条,一批批一线工人、大学生从这里成长为岗位骨干、“首席技师”,完成技术创新成果达100多项。

他还经常赴外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创新仍然是他毕生的追求。他还特别愿意到职业院校宣讲,与同学们分享劳模故事,传递工匠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技能报国的远大理想。

通过采访刁统武,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变得更加具象。我看到,新中国的成长史,中国式现代化的愿景,就在这一间间工厂里,就在这一条条生产线上,就在这“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里。(爱济南 记者:李金洋 曹莎莎 王佳慧 高原 陈天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爱济南新闻客户端官方网易号
4899文章数 10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