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寿
著名京剧武生、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门第五代嫡传人谭元寿,祖籍武汉江夏,1929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其父为著名京剧大师谭富英,祖父为谭小培,曾祖父谭鑫培为京剧老生谭派创始人。
谭鑫培的父亲,谭元寿的高祖谭志道,是谭家入京剧行的第一代。“他出道时,京剧甚至还没有最终形成,当时还被称为徽调。1847年,我高祖的独生子出生在北京大栅栏地区,他就是我们谭家最著名的人——谭鑫培。”谭元寿这样介绍。
谭派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京剧艺术流派。1905年,谭鑫培主演了中国的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在那时、上到皇宫贵族下到市井百姓,都赞叹“国自兴亡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这个“叫天儿”就是谭鑫培。著名学者梁启超也曾说,“四海一人谭鑫培”。
谭鑫培的第5个儿子谭小培,是谭门第三代的掌旗;他除了继承谭派传统,最大的贡献就是培养出谭富英,也就是谭元寿的父亲。
1938年,谭元寿入富连成科班元字科,从雷喜福、王喜秀、张连福、刘盛通、宋继亭等学老生;师从王连平、沈富贵、茹富兰、钱富川等学武生,受到严格的基本功训练。1945年结束科班生活,曾为荀慧生“挎刀”(头牌演员称“挑大梁”或“台柱子”,二牌演员称“跨刀”)、参加裘盛戎的班社,还曾拜余派传人李少春为师,成为一位文武兼备的京剧老生。
谭富英指导爱孙谭孝曾
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
建国后,毛主席很欣赏谭富英的戏:“我记得1950年,父亲等人在朝阳门内陆军医院礼堂合演《武家坡》。毛主席得到消息后特地赶来观看。我当时在后台伺候父亲,听说毛主席来了,扒开台帘一看,正赶上毛主席把烟掏出来,给了我祖父谭小培一支,他自己拿一支,然后拿上火柴,给我祖父点烟。当时周围人都特别吃惊,说从没见毛主席这样主动给人点烟。父亲唱完戏后,毛主席还说‘我在延安就听到你的声音了,到北京亲自看到你的戏,确实唱得非常精彩’。”
1954年,谭元寿进入北京京剧团。1962年,谭富英曾祖孙三代同时来到中南海给毛主席演唱。“我们唱完后,毛主席很风趣,管我父亲叫谭先生,管我叫小谭,管我儿子孝曾叫小小谭。那天特别荣幸,毛主席还请我们爷仨吃了饭……”说到这里,谭元寿脸上露出笑容。
1959年,上海人民沪剧团把一部名为《血染着的姓名》的纪实文学作品编成沪剧,取名《碧水红旗》,后又改名《芦荡火种》。1964年初,《芦荡火种》去北京公演,被北京京剧团一眼看中,由著名作家汪曾祺等人执笔,改编为京剧;阿庆嫂用A、B角,赵燕侠、刘秀荣轮流演出,郭建光则由谭元寿饰演。毛主席提了修改意见,并建议戏名改为《沙家浜》。
之后,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便走上了舞台,成为经典;谭元寿也因饰演男主人公指导员郭建光被全国广大观众所熟知,1965年谭元寿曾在上海剧院连演40场。
《沙家浜》谭元寿饰演郭建光
后来、不再演《沙家浜》后,作为谭派第五代掌门人,坚守在舞台上,一直是北京京剧院的主力。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致力于传统戏剧的恢复,主演了大量京剧骨子老戏,并先后为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余叔岩、李少春等五位大师的近50部老戏录音进行了配像,为传承国粹艺术、发展京剧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谭元寿曾祖父谭鑫培表演的京剧电影《定军山》的拷贝,在一场大火中化作灰烬,保存下来的只有一张谭鑫培的剧照。百年后,作为向中国电影百年献礼的影片,新版《定军山》诞生了。谭元寿说:“当年曾祖谭鑫培60岁演《定军山》,我年近八十,这么大岁数演电影,完全出于一种敬意。我没有听长辈们说过曾祖当年拍摄《定军山》的事情,所以我的表演完全靠想象,我是用全力去表现曾祖当年风姿的。”
晚年的谭元寿,担负着谭派传承的重担,不仅要扶持儿子、还要教育孙子。谭正岩是他给孙子起的名字,现在的谭正岩已成谭派的第七代传人。在2013年6月8日,谭元寿和连丽如等60位非遗传承人获得“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2020年10月9日,谭元寿在北京去世,值其忌辰、如去愿大师安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