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父子同心其利断金”。但是在革命年代,局势动荡,父与子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其心之所向也许大有不同。
今天说的这个故事,便是关于一对父女的故事。这父女俩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志不同,道不同,但却在生命的最后选择了相同的方式离开,人们哀叹:这是两代悲歌啊……
出身坎坷
1919年,五四运动轰轰烈烈地发生,陈琏在这一年十月出生了。可怜的是,陈琏没出生多久后,母亲杨宏农就因为产褥热,大出血去世了。
图|陈琏
而陈琏的父亲陈布雷,爱妻心切,受不了妻子的离世,把一切原因归咎到了出生不久的女儿身上。当她看到女儿睁着双眼,无辜的样子,他突然被怒火蒙蔽了心,竟然把还没满月的女儿塞进痰盂里,甚至想把女儿丢出窗外,要女儿赔命。
还好他的家人及时赶到制止了他,救下了陈琏,这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清醒过后的他后悔莫及,对女儿存有愧疚,但是他依旧沉浸在失去妻子的伤痛之中,他还不太想见到这个女儿,一见到女儿便会想起亡妻,心里阵阵痛苦。
外婆痛失女儿,自然也悲伤难过,但她更心疼这个外孙女,便把劫后余生的陈琏带到自己身边抚养。念及陈琏可怜的出身,外婆给她取了个乳名叫做“怜儿”。“陈琏”是后来父亲给她取的学名。“琏”的本义是一种古代祭祀时用放食物的器皿,陈布雷当时和女儿这样说道:“怜儿,父亲给你取名为“琏”,是希望你不要忘记当年死去的母亲啊。”
图|陈布雷
在外婆身边长大的陈琏,自然无忧无虑,是个快乐至极的女孩。但是外婆念及自己没有文化,生活也不富裕,考虑再三,她决定还是把外孙女送去他父亲那。
时隔这么几年之后,悲伤渐渐淡去了,陈布雷见到女儿,想起自己当时的所作所为,愧疚占满了他的心。陈琏外婆再三嘱咐陈布雷:“你要好好照顾怜儿啊,千万要好好抚养她,不要再犯当年的错了。品仙九泉之下希望看到你和儿女都好好的啊。”陈布雷含着泪频频点头,承诺丈母娘今后会好好地养育陈琏。
就这样,陈琏回到了陈布雷身边,陈布雷做到了自己的诺言,甚是疼爱自己的这个小女,把她母亲的那一份也补上了。
说起陈琏的父亲——陈布雷这个人,的确是个才华横溢的人,那个年代响当当的大文豪。其实他原名为陈训恩,后来给自己取了笔名为“布雷”。他之前是一名勤恳的记者,他写的文章在业界一直饱有盛名。1927年,蒋介石看中他的才华,让他担任文秘一职,自此,陈布雷一直在蒋介石身边,为他效劳,还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
图|陈布雷
周恩来还曾经传话给他:“陈布雷先生的文章,确实有过人之处,我们都很是钦佩!不过,我们衷心希望你的笔杆子不要只为一个人服务,而是为全国的同胞们服务啊!”
陈琏和外婆居住了六年,性格早已定性。在外婆家的日子里,外婆自然宠爱她,溺爱她,事事任由她。所以回到陈布雷身边时,受到陈布雷的管教,陈琏非常不适应。陈布雷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有家庭观念,自己亲自教导子女。但陈琏不会完全遵循父亲的指示,她十分有自己的个性,她胆子大,倔强,又有些任性,父亲虽头疼,但也无可奈何。
陈布雷是个矛盾的人,他虽从政,却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做官从政。他一直警戒儿女不要从政,因为从那时候他就看到了政治的黑暗,他为蒋介石执笔,却昧着良心写下了很多谎言。文人不能写自己所想之事,是何等悲哀,陈布雷可谓深有体会。
所以,他把儿子们送去读别的专业:医学、农业、工程,女儿们则都读师范。但是,陈琏可不会屈服,她执拗倔强。陈琏一番苦读后,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杭州高等学堂,父亲见状,也知道女儿的个性,不会听自己的劝告,自己的反对也没有用,便随她去了。
图|陈布雷和他的小儿子
陈琏便开始了在杭州高等学堂的读书生涯,而后,她又进入了国立二中女生部继续学习。在那里成就了她人生的转折点,也是她与父亲背道而驰的开始。
奔赴革命
在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被揭开,全民族的抗日热情空前高涨。陈琏被感染了,她也立刻投入到了抗日之中。她也用笔杆子“打仗”,经常在一本浙江的民间刊物《战时生活》上投稿发表自己的文章。其文字饱含了陈琏无比期望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民族的高度热爱祖国的思想。
此刊物的很多编辑都是共产党人士,对陈琏影响至深。她认真阅读每期的书刊,而且和编辑们交流,渐渐地,潜移默化中,陈琏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她对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产生了向往。
图|抗战照片
而那时候,陈琏的父亲陈布雷也写了很多文章,只不过陈布雷是国民党的笔杆子,是蒋介石的贴身“文胆”。陈布雷在《外交评论》上发布了一篇名为《敌乎?友乎——中日关系的检讨》的文章。这篇文章的目的一目了然,就是希望大众认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决策。当时陈琏看到后,愤怒至极,立马拿起笔,洋洋洒洒地写了很多篇文章,抒发了自己的见解,直接批驳了这个愚蠢的决策,批判了南京政府反动行为。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父女双方都不知道彼此是谁,因为陈琏用了笔名,而陈布雷用的不是自己的名义,而是徐道邻的名义发表了这篇文章。
向往加入共产党队伍的陈琏,1939年7月,在盛夏里,陈琏实现了这个愿望。那时候,她在一名地下党员的介绍下,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她的革命热情就像夏天的热浪一样,火热热的,在心头燃烧。
入党后的她,一心想去革命圣地延安。高中毕业后,她就约了一些同学打算一同前往延安。但计划失败了,在陈琏乘车时,被邓颖超和周恩劝阻了下来。陈琏入党时,因为父亲陈布雷的身份,备受党员的注意,当时邓颖超和周恩来两人对她大加赞赏,并对她给予了关怀。
图|邓颖超和周恩来
周恩来对陈琏说:“由于当前是国共合作时期,你父亲的身份特殊,如果你和我们一起去了延安,到时候你父亲找我们要人,该怎么办?我建议你还是留在这,利用好你父亲的身份,做好地下工作,也可以有所作为的。”
于是,陈琏只得重新规划未来,她打算继续升学。1939年,陈琏又考上了西南联大的地质学,要独自前往昆明完成学业。
因女儿要上大学了,临行前陈布雷与女儿进行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谈话,他劝诫女儿要专心攻读学术,不要卷入政治,参与政治的纷争。一是他认为女孩子读圣贤书就够了;二是,他考虑到自己是国民党的政府人员,女儿成为自己的对立面,其后果不堪设想;三是他知道政治界的漩涡太过恐怖,他不想女儿被袭卷其中,从而受到伤害。
之前就谈到了陈琏的性格,对于父亲的苦口婆心,她当然并未在意,因为她早就做出了选择,已经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共产党。但是,陈布雷并不知晓,自己的女儿早就是一名秘密的地下党员了。
图|右三为陈琏
陈琏听完父亲的发言,直接反驳回去:“父亲!我们中国已经陷入了危难之中,甚至到了亡国的边缘,抗日的大旗早已经升起,难道我们青年要袖手旁观吗?反正我是做不到的!”
对于如此执拗的陈琏,陈布雷无可奈何,:“你有救国之心当然好,年轻人嘛,现在思想都进步了。但是,父亲还是希望你考虑清楚,再者我已经是政府官员了,如果你站在了我的对立面,让别人怎么看?”
陈琏立马回过去:“父亲,您放心,我是不会做对不起您的事。我也有自己的打算,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反观国民政府,空喊口号!孔祥熙还在这种危难时刻发国民的难财,无耻至极,简直令人唾弃!父亲,我倒是希望您不要同流合污,变成他们那样的人。”
陈布雷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摇摇头叹气离开了,父女谈话也就结束了。
遇见爱情
陈琏在西南联大不仅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做了很多在地下党员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她遇见了自己的爱情。对方名叫袁永熙,大陈琏两岁,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还是陈琏的上级,西南联大地下党员的负责人。
图|陈琏和袁永熙
袁永熙的身世也值得一说,他出身于富贵人家。他的祖父是清朝一名宦官,并且与徐世昌有亲戚关系,家族中也有人是国民党。可是他也同陈琏一样,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共产党的队伍,选择了光明的方向。也许这也是他与陈琏相爱的原因之一,两人都有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奋进拯救民族的未来。
袁永熙也是个有志青年,他一直致力于革命,参与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斗争。他就读于西南大学的经济学系,没过多久,能力出众的他就担任了西南联大的地下党总支书记。那时候,昆明那边的救亡民主的意思还不够强烈,袁永熙努力把自己的革命热情在那片土地上发光发热。他有勇有谋,遇事沉着冷静,带着同志们抵御敌人,使敌人节节败退。
陈琏和袁永熙就是在革命活动中相识相爱,到了1947年8月,两个人携手在北平结婚了。结婚前陈琏告诉陈布雷,自己要与袁永熙结婚,陈布雷并不知晓准女婿的为人,便四处打听,听到朋友说袁永熙是个才华青年,为人正直刚烈,家世也好,陈布雷便放宽了心,同意了这门亲事。
婚礼举行在北平城东交民巷六国饭店。因为两人的家庭,所以婚礼现场,来了很多重要嘉宾,当时的证婚人是北平市的市长何思源。不过陈布雷因职位在身,公务繁忙,没有办法脱身,便没有来到两人的结婚现场。婚礼的宾客中,有一位叫做田仲严的,他口袋里放了张袁永熙的名片,就这一张名片给陈琏夫妇招来了横祸。
图|陈琏与袁永熙的结婚照
成婚后的两人进入了蜜月时期,两夫妻一边恩爱生活,一边开展地下工作。却不料,甜蜜不过一两个月,两人就被捕入狱。
被捕入狱
当时,陈琏和袁永熙在屋子和另外几个地下党员协商要事,门外突然传来咚咚咚的敲门声,见没人应答,随后一声粗犷的嗓门嚷嚷着“屋里的人,快开门!”
陈琏他们便知道门外是何人了,他们当然不会开门,强盗般的国民党特务便破门而入,把陈琏他们团团包围住,凶煞极了。原来是国民党特务抓到了一个地下电台的播报员,此人禁不住诱惑,成了叛徒,把电台的人供认了出来,其中就有田仲严,恰好那张名片也被搜出来。
于是就有了这一幕,国民党特务们奉命来逮捕他们,屋子里的人全部被送进了监狱,并且他们还里里外外地搜查了陈琏夫妇的房屋,角落里也不放过,但是只搜刮到了一本“民青”的书。
证据不够,不足以定罪。但是,袁永熙入狱期间还是受尽了折磨,敌人为了逼供他承认共产党的身份,使尽酷刑,导致袁永熙在狱中昏厥了好几次,他浑身都是伤痕,触目惊心。敌人甚至让陈琏亲眼看自己的丈夫受罚,陈琏泪流满面,看着痛苦不堪的丈夫,心里更是在滴血,但他们都知道,打死也不能将自己的身份公之于众,只能承受这份痛苦。
所以,忠贞不屈的袁永熙始终没有承认自己的身份,没有出卖党组织,只是,他被迫写下了一份“自白书”,内容是申明他与共产党毫无关系,解释民青的事情等。
事情还没有完结,而后他又和陈琏被押送到南京保密局继续审问。在南京的监狱中,袁永熙又被迫签下了一份“悔过书”,无奈之下,他只能签名,不然共产党的身份就会被暴露。只不过,他在“受蛊惑”“误入歧途”等之类的句子的前面都加上了“并非”二字,表达他的忠贞。
当时,在南京的陈布雷听到自己的女儿和女婿竟双双入狱,心急如焚。他第一时间想到找蒋介石帮忙,但他想了想,认为直接去请求可能会遭受蒋介石的猜忌。
于是,他急中生智,写了一封信,信里这样写道:
女儿陈琏、女婿袁永熙,因‘共党嫌疑’自北平解抵南京,该当何罪,任凭发落,没口无言。
虽说陈布雷是自己的“智囊”,他的忠心自然不用疑虑。但对于陈琏和袁永熙,蒋介石不了解也不太信任,起初听到这个风声后,他之前就找人调查了一番,他收到陈布雷的信后,找了个机会回复了陈布雷告诉他:我已调查清楚你女儿女婿的案子,他们确实不是共产党员,只是民青罢了。你可以将他们保释出来,不过还望先生你多加管教才是。
蒋介石
就这样,陈琏先被保释出狱,出狱后就在舅舅的陪同之下,回到了浙江的老家安心养胎。这段时间里,陈琏被限制了自由,极大地减少外出活动和外界的接触。
袁永熙过了几个月后,也被保释出来了,不幸的是,陈琏在狱中受到折磨加上路途的颠簸,孩子夭折了,但至少夫妻两人重聚了。陈琏回到了南京,和袁永熙一起待在陈布雷的身边。陈布雷给他们两人都安排了工作,陈琏在一家编译馆工作,袁永熙则在中央信托局当了个科长职位。他们的工作给了他们很好的掩护,他们从事地下工作更加如鱼得水,他们依旧搜集情报与其他地下党员联系。
造就悲歌
陈琏与丈夫袁永熙就这样“潜伏”在陈布雷左右,可是没想到,没陪伴他多久,陈布雷在1948年的11月13日,吞食了大量安眠药,绝望地自杀而死。这个消息一经传出,众人惊讶不已,议论纷纷,在政治界也引起了极大的热议,当时关于陈布雷自杀原因的揣测五花八门。
图|陈布雷
那时候,政治界飘摇不定,陈布雷看清楚了局势所在,蒋介石的政权逐渐衰败,而他一生都为文人,一直效忠于蒋介石,但是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他最终是为理想而赴死。
陈布雷自杀其实早就有了想法,就在他自杀的前一个月里,他主动约女儿女婿出来去中山陵。那天天气不是很好,昏暗的天空,像要下雨一样,山风呼呼地吹向他们。陈琏看着自己的父亲,觉得父亲老了,憔悴了很多。
他们坐在一个凉亭中,彼此沉默着,陈布雷开口打破了沉默,却也只说了一句话:“怜儿啊,永熙啊,我还是那句话,不希望你们从政啊!”陈琏和袁永熙听着父亲百般无奈的话,心里也很难过,陈琏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父亲不喜欢从政,却还一直为国民党效力,她不明白父亲,但是她知道,自己和丈夫为中国共产党事业奋斗的决心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的。
陈布雷自杀前一天,他还约谈了女婿袁永熙一人,两人聊了很多,大部分还是老话常谈,他劝诫袁永熙,告诉他:希望他和自己的女儿都不要踏入政治,他自己从政这么些年,却依旧不懂政治,后悔从了政,但他知道政治道路是非难辨,路途泥泞。他就希望陈袁两夫妻好好地过好自己的日子,不要被伤害了。最后还叮嘱袁永熙一定要好好对待陈琏。两人谈完后,陈布雷还去了一趟理发店,理了个头发,干净清爽。
图|袁永熙
陈布雷虽然已经知道了女儿、女婿是秘密地下党员的身份,但他还是多次劝阻,这些话也都是无用功。世事难料,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当他踏入政治圈,担任官职时,也许也该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家人也会成为自己的对立面。
陈琏一时间难以接受这个噩耗,虽然她与父亲选择的是截然相反的政党之路,但是血浓于水,她与父亲之间的亲情没有被隔断。她痛哭,不舍父亲的离去。当时她不太明白,父亲为何要自杀身亡。直到十九年后,当岁月的齿轮又拨回原点,悲剧重现,当她也选择了以父亲的方式离开世界,感同身受,她大概明白了父亲临死时的心绪。
陈布雷死后,后事料理完,他的灵柩被葬送在了老家杭州。陈琏慢慢地平复了自己的心情,但心中难免还是有些悲伤。之后的日子里,陈琏和丈夫一起继续从事地下党员的工作。
组织上派了翁郁文来慰问陈琏,并带着陈琏夫妇一同去往苏北解放区。经过一个月的旅途后,他们逃离了上海,辗转多地,才终于回归了共产党的队伍。
图|陈琏和袁永熙以及他们的子女
时间的齿轮转动到了1967年11月19日,距离陈布雷去世19年后,陈琏也死去了。
那日,她从11楼高的宿舍楼一跃而下,自杀身亡。周围听到声响的人们惊呼,发现是陈琏坠楼而下,鲜血流淌着。秋风瑟瑟,吹得人们心中也微微发凉。
人们走进她的房间,只见房间洁净,被子叠得好好的,丝毫看不出有什么脏乱,加之她当时穿戴整洁,这无一不说明了陈琏早就做好了自杀的准备。她的书桌上留下了她写的遗书,大致是以下内容:同志们啊,关于我当时被抓捕的情况,我已经在1949年全部交代清楚了,句句话属实,我的心是忠诚的,以后,你们或许就会明白了,而我却等不到那一天了……
众人哀叹,48岁的陈琏选择了和父亲一样的方式,了结自己的生命,造就了两代悲歌。生命的最后一刻,陈琏或许明白了父亲当时为何选择自杀。
后来,陈琏恢复了名声,胡耀邦称其为:“家庭叛逆,女中英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