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交——谭政和罗荣恒的革命友谊
一九二九年十月三十一日,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然而红四军第三纵队二次攻打梅县的战斗,却一点也不顺利,进行得异常艰难且激烈。敌军凭借地理优势,以街道两旁的楼房为掩护,企图用手榴弹、机关枪等封锁街道。而红军作战队形拥挤,显得混乱不堪,又没有什么工事掩蔽,伤亡惨重,死伤两百多人。那么在这场硝烟四起的战斗中,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谭政勇救罗荣恒
枪林弹雨打的正焦灼,一阵劈里啪啦的枪响后,红军一个指挥官中了弹,应声倒下,痛哭不已。见到这种情况,随第3纵队作战的谭政不顾个人安危,拼命冲了过去,那毕竟是一条生命啊!谭政来不及多想,将受伤之人从地上慢慢扶了起来。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大家的脸上都不免沾染尘土和鲜血。谭政将他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一番,有些惊讶,他反应过来自己救的不是别人,正是红四军第三纵队第九支队党代表罗荣桓。
罗荣桓中枪受伤倒地后,他的腰部右肋骨下已被子弹打穿。他躺在血泊之中,当时已经不省人事。谭政迅速扶起罗荣桓,一把将他背起,步履不停地跑到一家老乡的小院子里,赶紧为他包扎好伤口。这时九支队的文书孙开楚也匆匆赶来,谭政他们找老乡借了块门板,两人抬着罗荣桓心急如焚地追赶大部队。等追上大部队时,两人都已累得筋疲力尽。看着在大部队得到医治的罗荣恒,谭政心里的石头这才落了地。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那么他们两人是怎么认识的呢?早在两年之前,谭政和罗荣恒就于江西结识。当时,谭政所在的国民革命军武昌警卫团,在江西修水韬光养晦,整顿部队。得知了他们在此休整的消息,当地时不时的就有一些农民自卫军的领导前来联络。巧的是,罗荣恒就是他们前来联络的领导之一,一来二去,两人就熟悉了。谭政与罗荣恒的缘分开始了。
缘分来了挡都挡不住
罗荣桓与谭政之间的联系可不止攻打梅县战役这一件生死攸关的大事。可谓是缘分来了挡都挡不住,一来他们两个人,一个出生于湖南衡山,一个出生于湖南湘乡,都是地地道道的湖南老乡,他乡遇故知,所以两人格外惺惺相惜;二来他们都是半路弃笔投戎,"秀才当兵"的知识分子军官的出身,又都主要从事政治工作;这第三嘛,罗荣桓与谭政都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一块上的井冈山,后来又一起参加我军著名的古田会议,并且都参与了古田决议文件的研究起草工作,对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做出了一定贡献。再后来,两人转战赣南,一起走过了艰苦卓绝的漫漫长征路。
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桓主要战斗在山东,谭政主要战斗在延安,两人分别担任前方与后方政治部主任,在前后两个方面部署,为抗日战争出力;解放战争时期,,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谭政任政治部主任,他们又都在东北野战军工作,相处融洽,配合默契。这也是两人直接共事最长的一个时期,他们携手同行,充分发挥各自的出色的工作能力,共同领导和开创了东北战场政治工作的新局面。解放后,他们又先后担任共和国第一、二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在生活中,两人也是互相照顾。由于罗荣恒日夜操劳,身体不大好,在哈尔滨休养时,两个家庭还合住在一起。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谭政和罗荣恒的友情真是让人羡慕啊!
罗荣桓与谭政两人都是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一路走来,两人共同见证了共和国历史上许多大事件,一起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伟业添砖加瓦,想必他们二人晚年追忆这一桩桩陈年旧事和彼此深厚的革命友谊,也会感慨万千吧。
这次在战场上谭政勇救罗荣桓,被人们广为流传,成了千古佳话。一九五五年,两人分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评为元帅和大将。当年梅县战役发生的故事,就相当于是"大将救了元帅一命"。这可真是缘分呐!没想到,我军政治工作两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不仅都有着出色的工作能力,还有着这样令人感动的深厚友谊。
结语
谭政和罗荣恒彼此相伴,风风雨雨的走过了几十年。在生活上,互相照顾;在工作上,彼此配合。这让我想起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的知音之情。谭政和罗荣恒的感情不也正如同这高山流水一般吗?在遇到困难时,他们是彼此的靠山,是彼此的后盾,给予彼此最安全的后备,而他们的日常相处,却如君子之交淡如水一般,不图一点儿回报。
小伙伴们对他们二人深厚的友谊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讨论历史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我将与你们同在。
参考文献:
《罗荣桓传》
《谭政传》
《罗荣恒与谭政的战友情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