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学习宣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系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是当前教育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精锐科研力量,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在纸媒、电视、网络等平台开展阐释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现摘取部分优秀成果,陆续推出,以飨读者。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90%左右的受访者认为推动职普融通是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重要途径,显示了公众对职业教育出路的信心增加、期待增加。
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职业教育出台政策等级高、密度大、体系性强,越来越注重落地,越来越注重调动政、校、行、企各方的积极性,越来越注重地方政府的自主性、积极性,政策量变正在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激发实践质变。伴随政策效应累积,社会心理拐点亦正在发生。大家看到党和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也看到职业教育的积极变化。
职业教育出路更广、更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从国际经验看,当高等教育走入大众化时代,技能在就业与发展中的收益递增,掌握实实在在的技能,变得更加实用有效。经济发展到工业成熟期与后工业时代,爆发式、跨越式增长的可能性日渐减小,仅靠高学历的单一因素很难获取稳妥的就业机会,而高学历时间与经济成本居高不下,职业教育投入产出比优势凸显。“双减”政策之后,公众更认识到“内卷”不利于孩子发展,越来越多家长意识到,高学历、名校光环并非适合所有孩子,因材施教、稳定发展才是正道。
办好职业教育,让公众更有信心,特别要增强职业教育办学科学性,密切产教关系,缩短产教之间的时空距离。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培训等都要紧跟甚至超前于产业需求,打好提前量。目前,国内不同产业在不同区域间的交流、融合已是常态,市场供需与人才供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变化快速复杂。以单个企业、单个院校、单个地方的力量,很难把握供需关系的变化规律,有关管理部门或第三方机构应当注重信息、数据平台建设,让院校与企业在对称信息下交流合作,供需匹配。搞好职普融通,也是打开公众心结的重要方法。人生只有一次,家长和学生都希望为个人与家庭发展增加一种可能、保留一种选择。目前,职普融通越来越顺畅,深度与广度都可以再增加一些,双向融通、终身融通可以尝试拓展。
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能力,把毕业生知识技能水平拔高到一个新水平,让学习的人安心,用人单位放心,是提升职教吸引力的当然途径。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实习实训需要在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的要求下全面提升,改革需要渗透到职业教育办学能力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新的技术手段应当被更广泛深入地运用到人才培养各环节、全过程,不同专业都需要有适合自身需要的教材、课程、教法,尽快摸索出用新技术手段摆脱职业教育传统方式制约的人才培养模式。
增加职业教育投入是推动职业教育回应公众期待不可或缺的手段。经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期待应当与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适当匹配。职业教育的投入水平与国际水平有差距,与现实中的实际需要差距也比较大。另外,扩展发展空间是进一步打开职业教育出路的未来途径。职教出海不仅拓宽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也拓宽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发展空间,鲁班工坊、丝路学院等海外办学项目、“职业技能+中文”培训项目等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落地生根,是职业教育的新价值、新贡献。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2024年8月30日
作者 | 张浩(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