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昌起义到苏区建立,革命星火燎原,这种势力是反动势力没有想到的。于是敌人集中精锐兵力对苏区展开了数次围剿,虽然红军屡屡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但是迫于敌众我寡的客观情况,红军还是被迫进行了长征。
为了保证红军大部队能够顺利进行长征,当时有十位领导干部表示要留下在苏区以掩护红军大部队的有序转移,这十位领导干部虽然没有经历长征,但是却在苏区与敌军周旋中经历了各种生死考验,最终仅有一位领导干部活到了建国后,那么这十位领导干部都经历了怎样的革命战斗经历呢?为何仅一位活到了建国后呢?
一、长征的战略选择
今天的人对长征的看法可能比较单一,仅仅对长征中的战斗和故事有印象,殊不知当时为了保障红军大部队有序转移,进行长征,苏区有十位领导干部主动请缨留下了阻击敌军,这让长征的故事分为了两个部分。
一方面是红军进行长征的艰难经历,另一方面是留在苏区中的红军官兵艰难阻击敌军的艰苦战斗历程。在主动请缨留在苏区的这十位领导干部中便有日后中国外交开拓者-陈毅。
陈毅也是这十位领导干部中唯一存活到建国后的领导干部,这段经历对于陈毅来说可谓是终身难忘,特别是在与敌军展开顽强对抗的那段经历,也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让陈毅最终在艰苦的作战环境中存活了下来。
当1934年组织研究决定进行长征后,其中主动请缨留下了的十位领导干部分别是项英,翟秋白,陈潭秋,贺昌,何叔衡,刘伯坚,毛泽覃,古柏,方志敏和陈毅。难得的是这十位领导干部主动请缨留下了后,还积极组织将有用的物资尽可能地留给红军转移的部队,而留在苏区的部队几乎都成了游击作战部队,这也让后来阻击敌军变得越来越艰苦。
在苏区阻击敌军中,便有其中几位领导干部牺牲在了阻击敌军的战场上,这其中除了项英,陈潭秋和陈毅外,其余七位领导干部都在这一次阻击作战中牺牲,成为了红军长征时期的一次沉重的损失。
二、留守苏区凶险万分
制定完红军长征计划后,部队开始进行有序战略转移开始,到红军大部队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数年间,便有七位留守在苏区的领导干部在阻击战的战场上牺牲,可见留守苏区那是凶险万分的。
有幸存活到建国后的陈毅,后来在解放战争中领导了解放军攻占上海,由此担任了上海市临时市长一职,此后便加入到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工作中。到了授衔时已经脱离部队数年的他依旧被授予了元帅军衔,很大一部分原因就与他留守苏区有关,正因为他是唯一一位存活到建国后的留守苏区的红军领导干部,他才被主席称为一定要授予元帅军衔的人,可见主席对那段经历也是记忆犹新。
在留守苏区的战斗中,主席的亲弟弟毛泽覃也挺身而出加入到了保卫苏区。阻击敌军的作战中,在正面战场上,毛泽覃临危不乱,屡屡击退敌军,尽可能地拖住更多敌军,为红军长征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武器装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毛泽覃所打出的战绩至今令不少人所折服,不过随着敌人调派飞机轰炸红军阵地,局势开始不断恶化,毛泽覃亲赴战场指挥战斗,直到最后牺牲。
这种作战精神后来鼓舞了无数红军战士最终取得了革命的阶段性胜利,同时正是因为毛泽覃在正面战场上的牺牲之惨烈,才让后来中央的不少领导人认识到必须要将留守苏区的这段故事记入革命历史中,让它与长征平齐,一样获得后人的敬仰。
作为能有幸从那段经历中走出来的领导干部,陈毅虽然当时指挥战斗主要是游击作战,但是也是十分艰苦。这种经历相比于红军大部队在长征路上爬雪山,过草地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在有了这段经历后,陈毅才清楚的认识到必须要重视这段革命经历,才能更好地让后人了解长征的这段历史。于是获得元帅军衔后的陈毅还屡屡向中央提议要将这段艰苦的经历写入革命历史,让这段革命历史成为永恒的丰碑,直到今天也被后人所敬仰。
三、结语:
当初十位主动请缨留在苏区革命根据地的领导干部,他们在后来的阻击作战中,艰苦经历相比于红军进行长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这段革命历史也在后来被记入革命历史中,与长征平齐,成为了至今被无数青年人所敬仰的革命精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