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想必大家对于道德经都已经非常熟悉了,相传它是老子所作,当年老子西出函谷关,关令尹喜求而问书,老子教其五千余字道德经,传存于世,也就是我们现在看见的道德经。
但是其实当年向老子求问的人并不仅仅指尹喜一人,根据历史记载,孔子也曾经向老子求问,就是非常有名的孔子问礼的故事。
虽则根据记载,孔子年龄不一,但是这件事却是真的。而孔子贵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特地问礼,老子为什么不将道德经相传于他,却要传给尹喜呢?难道是因为孔子读不懂道德经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主要有以下三种猜想。
两人思想主张不同
想必不少的朋友拜读过《论语》,其书由孔子及其弟子一起编纂而成,集中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可以说,纵观《论语》一书,可知《论语》是非常入世的,孔子主张大家积极追求功名,帮助君王了却天下事,自己游走天下宣扬其学说,并且著书立说,其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但是相对而言,由尹喜记载下来的《老子》却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书中体现的,无一不是消极避世的思想。
在道家思想体系中,道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存的,它主张人们都能无为而治,相对于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来说,道家体系显得更加避世,也不主张大家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希望大家都回归本真,休养生息。
因为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有所不同,所以不少学者认为,孔子读不懂老子李耳的思想,或者孔子虽然向老子求问,但是却并不认同老子的思想,所以老子并未把道德经相传与孔子,反而是在西出函谷关时,将其传给了尹喜。
然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各国厮杀不断。所以,不少学者认为,老子不传书与孔子,恐怕还有更加深层次的原因。
深层次的政治原因
在那个战火激荡的年代,周朝王室曾经发生过非常激烈的权力争夺。当时,当周朝原来所立的太子去世之后,周天子想要将庶子扶上王位,即周王子朝。
但是权力向来是吸引人的,周王室里,并不是仅有王子朝一位皇子,还有其他人也想要做皇帝。当周天子无故暴毙之后,各方面的势力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大家都紧盯着天子的宝座,其中最有可能与周王子朝相争的,便是王子猛。于是,王子朝与王子猛之间展开了非常激烈的争夺。最终,王子朝打败王子猛,夺得天子之位。
但是事态并没有因为王子朝的胜利而归于平静,因为周王室还有其他的王子。诸侯和周朝权贵纷纷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拥立王子匄,自封为周敬王。
在权贵和诸侯的拥立之下,周敬王成为了正统天子,而王子朝却不被认可。他被降为臣子,而且每日活在害怕被杀的恐惧之中。
由于却是存在被灭口的风险,于是王子朝投奔楚国,希望能在楚国拥有安身之地。
但是这时正值楚王新丧,周王子逃到楚国之后,随身所携带大批周王室典籍竟然不翼而飞。
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周王室的典籍并不仅仅只代表着一堆书籍而已,而是象征着王权,象征着自己才是正统的王位继承人。
而当时的老子李耳,正是担任着周王室图书馆馆长一职。当时的周王室典籍被很多人觊觎。
因为它不对外开放,并存有大量珍贵资料,更加重要的,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典籍在一定程度上么也代表着王权。
因此很多人都想要典籍,不仅王子朝如此,周敬王更是如此。他派人四处寻找王子朝,并且打算将王子朝灭口,得到典籍,宣示自己的正统。
老子李耳担任着守藏室史,自然会被周敬王划入可能知晓周王室藏书下落的那一拨人。此时孔子却前来问礼,如果此时老子将道德经传授与他。
可能会坐实自己知晓典籍下落的传闻,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因此,此时孔子前来问礼,时机是非常不正确的,老子不敢也不能在此时将道德经传给他,此为老子不传书于孔子的第二种猜想。
至于第三种猜想,则是因为“单氏取周”的传闻。
单氏取周
由于王室典籍的不翼而飞,周敬王登上王位之后,向天下征集图书,企图恢复周王室藏书。
而老子李耳,则已经被罢免守藏室史一职。也有说法,说是老子自己辞了这一职位,以求保住身家性命。
但是,此时的周朝依旧不平静,由于周敬王是被权贵拥立,成为天子,于是大权旁落,臣子权势大过王权,政权一度掌握在单氏手中。
因此,一部分学者认为,此时孔子很有可能帮助过单氏,威逼老子李耳,以求得到王室典籍。
从后来的老子西出函谷关一事来看,老子当时西出,应当是想要避难才对。
周王室的政权风波很有可能已经波及到了他,使他的身家性命遭到威胁。而其最大的原因,则是因为很多人认为老子李耳知道王室典籍的下落。
如果孔子曾经帮助过单氏取得典籍,那么老子自然不会将道德经相传。
而当尹喜向老子求问时,老子西出函谷关,逃出生天,不再被王室的政权所困。因此,也就能放心将道德经相传,并且自己离开函谷关避世。
综上所看,老子离开函谷关,将道德经传授给尹喜,却不传与孔子,大致就是以上三种原因。
但是历史神秘莫测,就算是书籍上有所记载的事件,尚且有可能是时人为了谋取利益所作。而这样的千古之谜,就更加让人捉摸不定。
不管如何说,老子离开函谷关时,将道德经相传,总归是为我国留下了瑰丽的文化珍宝。
道德经不过数千言,却又有无尽智慧藏于其中,字字珠玑,让人每次阅卷阅读,都能得到新的启发。
而孔子也为我国留下了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家国理想,成为了我国的经典文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