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以来,江西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联合北京林业大学及安徽师范大学等科研单位,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项科考,近日进入了收官阶段。在这次科考中,安徽师大师生科考团队发现了脊椎动物新物种——黄岗山蝾螈,这是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设立以来发现的第11个新物种,也是第2个脊椎动物新物种。
这只正在水草中欢快爬行、体长约8厘米、背部为橘红色且带有黑色圆斑的生物,便是刚刚发现的新物种——黄岗山蝾螈。与同属其他物种相比,具有独属的色泽斑纹以及头部比例更长、背脊不明显等多种体表特征。科研团队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数据分析结果,证明该标本为不同于现有任何生物的独立物种。
安徽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黄松:第一是形态上的差异,第二是地理和生态上的差异,第三是线粒体基因的差异,第四是核基因的差异。基于四差异原则,我们在黄岗山区域发现的蝾螈,它是一个新的物种,是一个有效的物种。根据这个地名,我们把它命名为黄岗山蝾螈。
江西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高级工程师 程林:我们就是在这个积水塘发现的黄岗山蝾螈样本,这个位置处在武夷山脉的支脉。
据专家介绍,与黄岗山蝾螈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为原产于福建福鼎市的福鼎蝾螈,两者分布地的直线距离超过300公里,且远隔崇山峻岭,对于活动范围不足几十米的蝾螈来讲,是经历了什么样的地质变化,让它们从同气连枝变为天各一方?值得进一步推究与分析。
安徽师大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江志豪:分子结果表明,黄岗山蝾螈和福鼎蝾螈构成姐妹群。在地理分布上,黄岗山蝾螈和福鼎蝾螈中间有一系列的山脉所阻隔。如武夷山山脉、鹫峰山山脉。
据了解,我国每年发现的脊椎动物新物种不超过20种。而在武夷山地区能够不断发现新物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于这里原本就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因此更容易在其原有的基因资源中演化分支为新的物种。
安徽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黄松:近些年来,黄岗山这个区域不断有新物种被发现。一方面是因为黄岗山这个区域生物多样性水平很高。另外一方面是长期以来多样性水平被低估,必须加大野外考察的力度。我相信这个区域会有更多的新物种被发现。
来源:人民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