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100发子弹,要用99发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决不当俘虏!”
这是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们恪守不渝的诺言,在生与死的考验中,他们大义凛然、毫无畏惧,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这一诺言,可谓至死不渝。
原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将军,就是这一诺言的典型践行者之一!
袁国平,湖南邵东县人,1906年5月出生。
他早年曾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与毛主席、何叔衡、蔡和森、任弼时等人是校友,同时也是他们的学弟。
在这样一个革命英雄辈出的地方学习,袁国平自然深受影响,故而刚进校没多久他就积极投身革命,并于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次年10月,袁国平决定弃笔从戎前往广州报考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第四期政治科的一名学员,并于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7月,袁国平随军参加了北伐战争,由于表现突出,他先后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左翼宣传队第四队队长、第十一军政治宣传科长等职。
此后,袁国平又先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年10月抵达陕北后,袁国平历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后方办事处政治部主任、西北红军大学政治委员等职,在任期间,他呕心沥血,为红军培养了大批干部。
正因如此,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毛主席还亲自推荐他担任新四军的政治部主任,成为新四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在任期间,为了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他曾提议创办新四军教导营,后又在此基础上扩建为新四军教导总队,并由他亲自兼任总队政治委员一职。
在他的领导下,新四军的政治思想工作逐渐系统化和规范化,同时也极大提升了部队的整体战斗力。
然而,这样一个如此优秀的政工干部,却在“友军”的围攻下不幸壮烈牺牲。
那是在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和直属部队等9000余人,在军长叶挺、副军长兼政委项英的率领下准备北上。6日,当部队行经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突然遭到了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包围袭击。
尽管敌众我寡,但我新四军将士毫不畏惧,奋勇抗击,硬是与数倍于己的敌人鏖战了7个昼夜,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傅秋涛(时任新四军皖南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等2000余人成功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
叶挺军长冒死请命,结果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在泾县蜜蜂洞被叛徒残忍杀害。
在新四军群龙无首之际,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挺身而出,带着残部继续突围。
14日,袁国平在突围中不幸身负重伤,战士们用树枝做了一个简易担架抬着他转移。
然而,当他们赶到章家渡准备渡河时,又遭到了敌人的攻击,抵达对岸后,原来的100多人仅剩下不到四十人,更为严重的是,在渡河期间,袁国平又再次负伤。
在此危急时刻,袁国平挣扎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笔记本和7块大洋,交给了自己的卫士连副连长李甫,说道:
“你们赶快突围,不要管我了,否则一个都出不去,向组织上替我汇报。”
说着,他又指了指大洋说:“这是党费……”,说完,他举起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袁国平,这位年仅35岁的新四军高级将领,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他无比热爱的革命事业,一代英杰,就此陨落。
1955年6月19日,袁国平烈士的遗骸被移葬至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供世人瞻仰祭奠。
袁国平将军虽逝,但他那崇高的精神品格,却永远留在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
值得一提的是,袁国平将军的儿子袁振威也非常地优秀,他是海军文职少将,为海军系统培养了很多人才,现任海军指挥学院专家组成员、海军作战指挥学博士生导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