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人们普遍关注唯物史观的宏观维度,而市民社会史、日常生活史的研究这一微观维度一直处于遮蔽状态”。社会生活史提倡研究“来自下层的历史”,关注普通民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民众的日常生活与国家联系起来,强调自下而上地看历史,通过生活方式的转变考察民族关系,阐述社会的变迁。其研究内容包括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目前为止,社会生活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一系列丰硕的成果,涵盖了人类的衣、食、住、行、娱乐、战争、丧葬、医药、宗教、礼俗和艺术等各方面。但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围绕“物”展开的,而忽略了人的主体作用,造成“见物不见人”的现象,对人的忽视会造成我们对世俗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不能做出更全面的解释。而古代遗址中出土的人类骨骼遗骸为我们展开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允许我们从不同角度去复原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
自 20 世纪以来,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古代人骨的研究中,但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探讨人类自身的体质特征,人类种族的起源、发展和变异以及人类的起源演化等问题。20 世纪 90 年代,朱泓先生根据先秦时期黄河流域、内蒙古长城地带、燕山南北以及长江中下游和部分南方沿海地区出土的古代人类遗骸,将我国先秦时期的居民分为古中原类型、古华北类型、古华南类型、古西北类型、古东北类型五个大类,建立了区域性人种学研究的框架。此后,关于古代人骨的研究也大都是在此框架下进行的,包括对鲜卑、匈奴、蒙古等古代族群族源的探索。
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古病理学、古 DNA、骨化学等多个学科逐渐被应用到对古代人骨的研究中,推动了体质人类学的快速发展与变革,人类骨骼考古学也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不再局限于对人类起源和古代居民体质特征演变过程的研究,而更注重与考古学研究目标的统一,聚焦于一系列的考古学问题,包括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古代人类的体质特征、生长发育、生活方式、健康状况、饮食结构 、社会经济、人口结构 、迁徙行为、会冲突以及人群亲缘关系和遗传结构等,着力探讨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不同角度阐释古代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力求接近历史的本原。人类骨骼考古学为我们提供更多有力的工具允许我们从多个角度去深入探讨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方式的演变史、战争史以及疾病史,它体现了人类对环境的利用与适应,以及文化施加于人类的印记,为我们重新看待人类的社会生活历程、评估历史的客观真实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牙齿微磨损与饮食重建
饮食的重建是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常用的方法包括碳氮稳定同位素、植物微化石(植硅石和淀粉粒)以及牙结石上的古 DNA 研究。其中碳氮稳定同位素主要用于评估摄入食物的植物来源(C3 类植物/C4 类植物)和蛋白质来源,植物微化石和古 DNA 则用于复原饮食中的具体动植物类型。与其他手段不同的是,牙齿微磨损不仅可以反映出饮食结构的不同,还可以反映出摄入食物的物理特性和食物加工方法的信息。通过将牙齿微磨损与稳定同位素等其他方法的结合,我们可以从资源获取类型、食物加工方式、群体的饮食偏好等不同角度深入研究不同生存环境下古代人群的生存策略、景观利用、营养健康和社会等级分化等重要问题。
施密特对来自北美和南美、欧洲、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的 26 个地区的 51 个考古遗址的 719 例个体进行牙齿微磨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农民和牧民相比,狩猎采集人群通常具有更大的复杂度和更低的各向异性;农民往往比狩猎采集者具有较低的复杂性和较高的各向异性,但比牧民更复杂。狩猎采集者显示出更高的复杂度,可能源于他们倾向于吃一系列较硬且加工较少的食物,从而产生凹痕、粗糙的咬合面,而农民经常食用更多加工过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更柔软。狩猎采集人群在各向异性方面远低于农民和牧民,这表明其在咀嚼过程中颌骨向多个方向移动,农民和牧民的颌骨在咀嚼过程中则以相当恒定的方向移动。此外,早期农民和晚期农民之间复杂度的显著差异表明旧大陆的农业饮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软。这种差异可能反映了改进的食品加工技术,在饮食中引入了更少的粗砂。例如,罗马人使用由役畜转动的大型玄武岩旋转磨石代替早期用于手工研磨的沉积石。这也进一步提示我们牙齿微磨损不仅可以用于生计方式的区分,还可以展示出更多关于食物加工方法的信息。
希尔维斯特(Silvester)对奇切斯特的圣詹姆斯(St James)和圣玛丽抹大拉(St Mary Magdalene)麻风病院出土的人骨样本进行研究,并选择圣迈克尔利滕(St Michael’s Litten)作为非麻风病的比较人群。结果表明患有麻风病的个体出现更高比例的Ⅰ期颊侧磨损,这与习惯食用大量肉类的群体有更多的相似性。而埋葬在圣迈克尔利顿的个体可能更多地食用以小麦、大麦和燕麦为主的饮食,肉类含量有限。在中世纪,肉类的获取量被认为可以作为区分社会阶层的一个重要因素。麻风病人和非麻风病人在牙齿磨损上的差异,表明麻风病人可能被特殊照顾。文献记载也表明了国家政策对于麻风病院的特殊照顾,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食物资源,包括肉类资源的倾斜。而对于肋骨和长骨碳、氮稳定同位素的研究,也进一步证明麻风病人可能得到了国家的特殊照顾,获取到了更多的陆地/海洋蛋白质。
牙齿微磨损与断奶年龄
母乳喂养和断奶之间的过渡,即母乳逐渐被其他种类的食物所取代,是一个具有重要生物学影响的文化过程。儿童喂养和断奶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信仰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个人、家庭和文化群体之间可能存在巨大差异。如何喂养婴儿以使其健康成长和发育对于家庭、文化和物种的延续至关重要。临床研究表明,生命的最初 1000 天是一个关键阶段,充足的营养对终生健康和发育至关重要。6 个月被认为是断奶的最佳时间,在 6-24 个月期间,补充喂养变得越来越重要。过早断奶会增加婴幼儿腹泻病、肠胃炎和死亡的风险。过晚断奶也是有弊端的,因为在一定的年龄后仅母乳喂养已无法提供足够的营养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需要加入牛奶、谷物类粥、汤等软质食物补充营养。因此确定断奶的年龄,或确定断奶期间引入的食物类型,对于了解人群内部和人群之间的健康和疾病模式非常重要,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儿童生命观。
2016 年马奥尼(Mahoney)等人利用牙齿微磨损对英国坎特伯雷的圣格雷戈里修道院和公墓(公元 11至 16 世纪)出土的 44 具 1-8 岁婴幼儿的乳牙进行牙齿微磨损分析。作者将这些样本分为不同的年龄组,结果发现在 1-2 岁的婴幼儿中有 7 名儿童的臼齿上存在微磨损,这表明这些个体在此年龄段已经不是单纯的母乳喂养,至少已经开始混合喂养。到 2 岁之后儿童饮食的硬度逐渐增加,4 岁之后其饮食的物理特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标志着可能开始引入“成人食品”。6-8 岁儿童食物硬度持续增加表明可能添加了更多的“成人”硬食物。历史记载也表明,从 7 岁左右开始儿童逐渐被当作成人对待,可以在家庭之外独立生活,成为学徒或者家庭雇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