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瞭望|守护儿童“腕上安全”

0
分享至

儿童智能设备存在自带App包含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以及以积分排行、功能解锁、背景更新等为名,诱导未成年人过度消费的问题

未成年人过早接触社交媒体,一方面容易造成社会化心理早熟,另一方面受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影响,易产生价值观、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让儿童智能产品回归保护未成年人安全、健康的初心,在商业上要克制,在功能上应适度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郑天虹 丁乐

近日,多款品牌的儿童智能手表出现“毁三观”式回答,智能手表数据污染引发关注。

智能手表已成为当下部分孩子的“标配”。激烈竞争下,各大品牌不断在功能上做“加法”,碰一碰加好友、好友圈、双摄像头拍摄、益智游戏、健康监测、NFC支付……儿童智能手表的社交和娱乐属性被不断放大。

问题也逐渐显现:孩子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沉迷虚拟社交、诱导游戏消费、“涉黄涉暴”、暴露隐私,等等。有的智能手表还存在定位不准、信号不稳、续航时间短、气味大、外壳掉漆,甚至突发自燃等质量问题。

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明确要求重点整治儿童智能设备。其中指出,儿童智能设备存在自带App包含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以及以积分排行、功能解锁、背景更新等为名,诱导未成年人过度消费的问题。

受访业内专家建议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督促行业监管和企业道德自律结合,让儿童智能手表回归维护儿童安全和健康的核心功能。

“定位手表”变身“社交利器”

儿童智能手表越来越像一部手机。从最初的“碰一碰”加好友,到有文字、语音、视频聊天及发布动态、转评赞的好友圈,再到一整套积分排名体系,靠完成打卡量、获赞量等各种任务来获得积分,换取装饰等级,等等,社交功能不断拓展。

有家长反馈,孩子整天惦记有没有新消息,是否及时回复,每晚等好友圈“消停”才睡觉,凌晨还躲被窝用手表聊天,不出门次数明显增多。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天然具有释压、分享、渴望获得同伴认同的社交心理需求,但自制力和自律性又弱,更易形成智能手表社交依赖甚至成瘾。”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陆爱桃说。

不少品牌的儿童智能手表具有社交排他性。例如某头部品牌儿童智能手表只能同品牌的手表互加好友,使用专属的微聊进行沟通,而不是通过微信、QQ等第三方应用聊天。

品牌独有的积分体系是孩子们的“硬通货”,能够解锁限定表盘、更换特殊昵称、升级账号等级、抽取权益卡等,是“身份象征”,也将佩戴其他品牌儿童手表的孩子拒之圈外。

同时,不像手机系统更新软件后,全系列手机等硬件都会升级对应的新功能,儿童智能手表的某些新功能必须更换新的手表才能享受。

一位广州家长告诉记者,家里买了不同品牌电话手表三四块,孩子还要买某品牌最新款,因为“班里同学都有,我没有就加不了好友圈,会被鄙视”。“有电话手表的看不上没有电话手表的,戴某品牌电话手表的看不上戴其他品牌电话手表的,戴最新款的看不上旧款的。”深圳一位小学生家长如是说道。

陆爱桃认为,小孩因为封闭的“手表圈层”丧失跟其他孩子交往的机会,窄化了社交范围,不利于心理健康成长。

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斌看来,未成年人过早接触社交媒体,一方面容易造成社会化心理早熟,另一方面受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影响,易产生价值观、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还不如直接给孩子买一台不能上网的老人机。”有家长表示。

过度开发叠加网络乱象

不仅是智能手表。

2023年12月发布的《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正在使用智能手表、智能台灯、词典笔、智能屏等新型智能设备的未成年网民均超过20%。

记者调查发现,儿童智能设备相关App市场上的应用数量呈上涨趋势,有些儿童智能手表可以下载的App多达几十款。

无处不在的智能网联,让家长监管愈发困难。仍以儿童智能手表为例,尽管有很多保护设置,如添加好友需要父母在手机App上操作通过,但不少孩子为了方便更新好友,会偷偷关掉父母手机App上的权限。

“这一步不会有额外的提示,也不需要家长二次验证。”数位家长向记者反映,当自己想起来在手机App上查看孩子的好友情况时,才发现孩子添加了不少陌生好友,并与之聊天互动,成为引爆家庭矛盾的导火索。

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网络平台上花费几十元即可“解绑”电话手表,还有QQ群教授如何远程“刷机”,从而在家长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安装各种娱乐App。

还有一些儿童智能手表,即使在绑定的家长手机端并未开启免密支付和支付确认,孩子在手表端购买游戏服务却能直接从家长端扣款。孩子在使用时极易被广告推送或游戏内容吸引,进行大额充值消费。

让儿童智能产品回归初心

受访专家表示,儿童智能手表的用户是广大未成年人,必须以更严格的标准加以监督管理,避免市场乱象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首先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关于儿童智能产品设计与推广的指导规定,并通过细化监管标准,加大对儿童智能产品和应用的审核和监督力度,对违规企业实施重罚。

陆爱桃认为,儿童智能设备应以保护儿童安全、健康为核心,指导产品设计、升级及推广使用,禁止其他不适合的附加功能。例如围绕儿童健康可开发生理指标监测,用眼不当提醒等细化功能,围绕安全可拓展通过语音识别求救信号、自动报警等,“所有功能都应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其实际需要”。

整治儿童智能手表乱象,必须与网络环境整治一同发力,从源头端加以管控。专家建议将未成年人最早接触社交媒体的时间和方式等内容明确纳入法律监管范畴,例如可明确禁止14岁以下儿童拥有社媒账号;禁止社媒平台未经父母同意向18岁以下用户推送“令人上瘾”的内容;禁止网络平台公司和智能设备生产企业利用未成年人的弱点和缺乏经验等特点,运用算法、界面设计等方式导致其成瘾。

最后专家呼吁加强企业自律,让儿童智能产品回归保护未成年人安全、健康的初心,在商业上要克制,在功能上应适度,堆叠功能和炒作概念提高溢价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新华社
新华社
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
533604文章数 240697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