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2年,时任川北军区副司令员李文清得到了难得的假期,准备回到老家湖北松滋县李家河探亲。此时从他离开家乡到再次回来,已经过去了整整23年。
英雄返乡,到哪里都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松滋县委决定为李文清举办一场隆重的欢迎仪式当天,村口的土路两边的欢迎人群摩肩接踵,锣鼓声震耳欲聋。
被人群簇拥着的李文清左右看着,似乎在寻找哪个人,但怎么也看不到。
很快他便走到了家门口,还未踏进家门,便看见正在下跪的一男一女。那个男人李文清并不认得,可另一个跪在中间的女人,李文清永远忘不了,她正是自己曾经的妻子——周幺妹。
面对这番场景,李文清立刻扶起二人,问周幺妹:“当年强抢你的恶霸呢?”
谁知周幺妹已经哭得语无伦次,还想接着跪下......对于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再次提起都是对屋内三人的伤害。
那么,李文清与周幺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为何阔别多年的妻子会跟他磕头道歉?当年的地方恶霸如今又怎样了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李文清少将的故事。
【夺妻之恨,如何报仇?】
1910年,李文清出生在湖北省松滋县李家河村,是家里的独子。
虽然李文清的父母想疼爱自己的孩子,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原来,李文清的父亲是一个佃户,靠承包李家河村大地主李心仁的七亩地维持生计,但地主给他的地都是贫瘠的岩渣地,再怎么努力,每年的收成除了交租以外就不剩什么了。
李文清17岁那年,当地出现了旱灾,家里的地没有收成。为了还租钱,母亲无奈之下只能去李家河村地主三少爷家当佣人,父亲则在干涸的田地里一筹莫展。
思来想去,父亲决定给李文清说个媳妇,想靠结婚来给家里“冲冲喜”。
家里相中的是李文清的远方表妹周幺妹,由于多少带有亲戚,所以免了聘礼。二人很快成婚,李文清在村里名声不错,结婚当日收到了不少礼金,足足有300个铜板。婚礼结束后,李文清将这300个铜板小心翼翼地锁在柜子里,打算日后村里人办事好还回去。
然而,自己的结婚并没有给家里带来幸福。
干旱仍在继续,第二年松滋县遇到了200年来未有的大旱,一年的努力再次化为泡影。无奈之下,身强力壮的李文清决定去数百里以外的公安县邱家槽房的一户王姓地主人家做长工。
离家前,他向父亲和妻子许诺,年底一定会带着几吊钱回来。
来到王家的李文清为了养家糊口,做事十分谨慎小心。他的本职工作是放牛犁地,但为了讨好东家,什么脏活累活他都干。这一干就是大半年,可快到年底的时候,意外还是发生了。
这天,李文清和往常一样四更天起床,走到牛棚准备放牛。可没成想刚打开牛棚,牛就猛地得挣开缰绳,拼命向前奔跑。李文清抱住牛后脊死死不松手,但最后还是被牛甩开了。趴在地上的李文清连伤带泥,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牛越跑越远。
李文清知道闯了大祸,马上站起身,玩命追赶奔跑的牛。好不容易追到了,却发现牛的肚子越来越大,不到半天的功夫便咽了气。
根据放牛的经验,李文清认为是牛误食毒草,犯了“青草疯”。得到消息的地主大发雷霆,地主令下人将李文清绑起来一顿毒打,当然,工钱也是别想要了。
打完李文清后,他被赶了出来。身无分文的李文清边讨饭边打零工,一路回到了李家河。
进到家门前,他想到的是妻子温暖的问候以及父母慈祥的笑容,可当李文清打开家门,却发现家里是别样光景:父亲瘫坐在屋内,身旁没有半点人,气氛冷冷清清......
李文清赶快上前问情况,从父亲那里得知:妻子周幺妹去李家河二少爷李锡武家当佣人,头段时间还回来,到后来就不回来了。李文清问什么原因,父亲却摇头一直不说。
于是李文清来到李学武家,想见见自己的妻子。没成想听说李文清来了,院内突然出现一帮壮汉,将李文清打了出去。浑身是伤的李文清从村里人口中得知,周幺妹在李学武家当佣人不久,就被李学武霸占成了小妾。见李文清来,他们不打才怪。
听到这个消息,李文清大发雷霆。男人的仇恨莫过于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个仇不报,李文清觉得自己就不算是男人。
第二天晚上,李文清提刀就去李学武家门口,准备活剐了他。可路上却被李学武的堂叔看见。老人上前阻止李文清,带着好意劝说道:
“你不要命了!家里面都是团董和保董,你一个人去不是送死吗?你想想你妈,她还在三少爷家帮佣,你去了他们还能饶了你妈嘛?依我看,你还是去找三少爷说说情,没准你媳妇还能回来。”
李文清含恨地放下手里的刀,回家拿出放在抽屉里的300个铜板,买了好酒和茶点,次日上午就去了三少爷家。当李文清拿着礼物进堂屋的时候,发现三少爷正在抽大烟。
他根本就没正眼看李文清一眼,随口就说:
“听说昨晚你要拿刀砍我二哥,今天还要让我来帮你?你这个土匪,不但要杀我二哥,还想杀我不成?”
说罢,三少爷命令手下,又暴揍了一顿李文清。同样,母亲也被赶出了三少爷的家门。
李文清一家只有四口人,却被四个地主迫害!
李家河大少爷剥削自己的父亲,二少爷抢了自己的媳妇,三少爷压迫自己的母亲,还有那个公安县的王家也把自己赶出了家门。想到这里,李文清又气又恨。
他在家中发誓,不把地主阶级推翻,不报此仇,他李文清誓不为人!
正好在1929年,松滋县出现红军起义。李文清听说红军向着农民,专门打土豪分田地,他毫不犹豫地就背起行囊,告别二老,跨了一条河才追上红军的队伍。
这天,19岁的李文清正式加入红军,带着对地主阶级的仇恨,带着家人的苦难,带着同样遭受压迫的农民的期望......
由于队伍里大多都是被旧社会迫害的农家子弟,有着相同经历的李文清人缘一直都不错。另一方面,李文清射击准头也很好,很快当上了排长,队伍也将为数不多的步枪分给了李文清。
参加红军的第二年,也就是1931年,当上排长的李文清带人回到了老家,准备亲自找李学武算账。可是李锡武提前闻讯逃跑,家中财物人丁不留一个,李文清也没看见自己的媳妇。面对空房一座,李文清只能把李学武的房子点燃,把土地分给村民,就回部队里了。
后来,在一次湖北反围剿战斗中,李文清带头冲锋。
冲锋途中,有数枚子弹袭来,子弹贯穿了李文清的腹部,肠子露了出来,李文清强忍疼痛,用一只泥碗扣住腹部继续战斗,最后因体力不支倒在战场上。战斗结束后,李文清用最后的意识爬到路边,随后昏了过去。
就这样,李文清在路边躺了一夜。
第二天,贺龙率部队路过这里,见到昏死的李文清,以为他已经牺牲了,于是贺龙命令部下在附近后葬李文清。谁知正在埋土的时候,李文清醒了过来。
贺龙看见眼前浑身是伤的排长,心生敬意,说道:
“尽全力救好他!我还要让他当连长!”
两个月后,李文清痊愈归队,之后升任为红三方面军第19团3连连长。
晋升连长本来是光荣的事,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又让李文清感到悲痛。
这天,部队路过街河市附近,路上突然出现一个老妇,说要见自己的儿子。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李文清的母亲。见到母亲后,母子二人皆热泪盈眶。母亲不为别的,只求自己的孩子能回家。可李文清已身为连长,怎能说回就回?另外,母亲怎么会在这里?
从母亲口中得知,李学武在被李文清吓跑后,带着人又回来继续做恶霸,分的田地也被抢了回来。父母也被李学武赶出李家河,老夫妇一路流浪乞讨,才来到街河。
据说,周幺妹也被他卖给了别人,至今下落不明。
李文清听完父母妻子的遭遇,心中一阵悲愤袭来……
经连部批准,连部给了李文清母亲四块大洋,让她好好照顾自己与老伴。后来,李文清母亲每天以泪洗面,不久便哭坏了身子。
这件事情让李文清认识到,地主恶霸不是一次就能剿灭的,只有农民真正当家作主的那一天,自己的家乡才能太平。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李文清在贺龙的队伍里已经晋升为团长,加入了战略转移。
在过草地的时候,李文清又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
草地上没有任何吃的,干粮很快耗尽,李文清和战士们只能挖草根充饥。越往后走,路上就出现越多红军战士的饿殍。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李文清仍然下令全团要救下路上每一位掉队的红军战士,不管是不是咱们军的,都要救。
救伤员拖慢了部队的行军速度,李文清的团很快就落到了后方。
就在即将走出草地的时候,前面的阵阵枪声打破了宁静。当李文清走到冲突地点时,发现贺龙的“心头肉”——骑兵连突然遭遇白匪围攻,骑兵连战士们全员牺牲。负责骑兵的李文清,看见倒在血泊中的战士和战马,曾经在王家放牛的悲剧又一次涌入脑海中……
贺龙听说骑兵连全部牺牲,气得大发雷霆,让人将李文清抓来,并连喊三声“枪毙”。
一旁的战士都知道李文清的为人,也知道他是为了救人才疏忽了对骑兵的指挥,纷纷向贺老总求情。李文清站在一旁,一不辩驳,二不求饶,只说了一句:
“让老子在抗日战场上去死!”
这句话掷地有声,响彻整个军部。
在外面的刘伯承听到李文清的喊话,走进屋内询问情况。刘伯承在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劝解了一番后,这才解开其中的误会,李文清得以继续参加革命事业。
同时李文清爱兵如子、忠心报国的形象也在整个军部传开,大家都对他产生了许多敬意。
而在随后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李文清屡立战功,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对日本贼寇毫不留情,对保护地主阶级的反动派绝不手软。
时间来到了1952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华夏大地一片欣欣向荣。
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李文清衣锦还乡的场景。
故事讲到这里,很多人会想,李家河的恶霸李学武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家仇得报,国泰民安】
回到故事开头。
李文清回到家后,问曾经的妻子周幺妹:当初欺负你的恶霸上哪去了?
周幺妹这才将近些年来的经历一一讲给李文清......
原来,李学武真的把周幺妹给卖了,卖到另一家做老婆,现在站在周幺妹旁边的这个男人,便是她现在的丈夫。至于那个地主恶霸李学武,则在得知李文清副司令员要回来后,整日闭门不出心神不宁,觉得李文清一定不会饶了自己的他选择了自尽。
讲到这里,周幺妹和丈夫又一次跪了下来,身体瑟瑟发抖,眼神中带着惊恐与不安,连磕三个响头,恳请李文清饶他们夫妇二人一命。
原来她和丈夫仍然没有摒弃封建思想,以为李文清这次返乡除了找李锡武算账,还会找夫妇二人算账。见到这场景,李文清既无奈又悲伤。
他再次扶起二人,说自己的怨恨早已经化成了阶级仇、民族恨,并保证不会为难周幺妹夫妇二人。李文清不求周幺妹回来,只求她能够在李家河和丈夫好好过日子,努力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建立新的家庭。
“你们也是受苦人,现在全中国解放了,再也没有人能够欺负我们了……”
李文清在最后也留下了泪水。
院子外的村民本想看热闹,听到李文清的“宽恕”,无不为李文清感到佩服,为共产党体恤农民感到佩服。
李文清在李家河住了几日,便回到了自己的部队。值得一提的是,在临别前,李文清还给周幺妹一家留下了一笔钱......
【尾声】
1955年,李文清被授予少将军衔。
勋章别在胸口时,李文清感到分量尤为沉重。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位一心想要报仇的年轻人,经过20多年的风雨,他踏遍山河,改变了中国农民的穷苦日子。
1999年,少将李文清病逝,享年90岁。
最后笔者想说,正所谓“天之道,其犹张弓与,损有余而补不足”,面对不公,我们要勇敢去改变!让我们对这位将军致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