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可轻松管理十几栋温室大棚,轻点鼠标就能查看棚内实时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数字农业平台,为农业生产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大场镇抢抓智慧农业发展机遇,积极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空间信息等技术的融合与应用,推动农业种植从“凭感觉、用经验”向“看数据、严把控”转变,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对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推动农业生产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
工作人员介绍大场镇智慧果蔬驾驶舱。
农业生产更高效
“我们在不同的区域部署了温湿度检测、pH值检测等物联网设备,可以实时收集土壤的关键信息,为各类果蔬种植精准管理提供了的数据支撑。”在大场镇的智慧果蔬驾驶舱内,工作人员马立铭向记者介绍平台上的一个个“小图标”的含义。
在大场镇,通过部署智能传感器和监测设备,还能持续捕捉气温、湿度、风速的变化以及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这些设备就像是人体的眼睛和耳朵,将数据汇集到一起,形成了一幅详细的‘云上大棚农情图谱’。”马立铭说。
果蔬生长更“智能”
西海岸草莓公社位于大场镇南辛庄村,一株株无土栽培草莓苗在温室大棚里茁壮成长。
这座温室大棚依托数字农业平台,可智能控制通风设施、滴灌设施、遮阳网等,保障草莓最佳生长条件。其中,智能滴灌模式既确保了草莓苗得到均匀而适度的水分供应,还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大场镇南辛庄草莓种苗大棚。
“借助物联网技术进一步整合大数据,大场镇数字农业平台可为农民提供更加精准的种植方案。农户通过小程序远程控制通风时长,设定温度,自动调节灌溉等,极大地简化了管理工作。”马立铭告诉记者。
据介绍,青岛西海岸新区还开发了“青西三农”小程序,实时提供市场价格指数、农产品供需、农技推广、气象预警、政策资讯、招工求职、环境指标等三十余项功能,指导科学生产,助力农业生产从“会”种地到“慧”种地转变。
“科技+”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改变了过去的农业生产模式。建设不需要阳光、不需要土壤的“数字化菜园”,在大场镇也成了现实。
在盛客隆基地的温室玻璃大棚,一排排先进的栽种装置、环环相扣的智能设施分外醒目。
位于大场镇的盛客隆无土栽培温室玻璃大棚。
“这是我们实施推广无土栽培技术的一个重要试点。”青岛盛客隆集团总经理助理王磊向记者介绍,“大棚内部署了灯光系统、滴灌系统、智慧水肥系统、水泵净化回流系统和环境监测站等160余套设备,实现了用水、施肥、补光等农事流程的智能化、远程化,还可以实时监测温室内的空气温湿度、土壤墒情、二氧化碳浓度以及光照强度等关键指标。”
工作人员介绍大棚的环境监测设备。
借助数字化平台,可轻松驾驭上千亩果蔬大棚;一键操作即可完成灌溉、施肥等日常管理;种植户跨越了时空限制,随时随地查看农作物长势、土壤墒情。如今,在大场镇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每一个角落。物联网的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数字化技术成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大场镇,数字农业平台已成为连接农户与现代科技的桥梁,它不仅转变了农户的传统种植观念,也使我们能够更加科学地管理农业生产过程。”大场镇农业农村中心主任张坤说。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段书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