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国庆调休都把网友们搞懵了,连着5周调休,搞出了5套调休算法!不少网友调侃道,真是精猴子拿算盘,没你会算。很多人总感觉,这个长假是越放越累,越放越亏。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就说:“调休制度让大家都很难受,真得换个模式了。”
那么我的调休制度,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现在大家一说放假调休就很暴躁,总觉得是专家一拍脑子想出来的专门坑打工人的,但其实调休制度曾经也是一步好棋,做了不少的贡献。早在1949年12月,我们的法定节假日的基本框架就已经形成了,像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节点都成了法定节假日,全国都放假过节平时的话沿用的还是民国时期那套单休的模式,也就是一周工作6天周日休息,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大家每天想的不是怎么放假,而是多挣点公分、多拿点工资毕竟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很多人反而不太想休假。
等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让更多外资来中国设厂,于是我们的休假模式也一步步和国际接轨。最早施行过“单双周轮休休息”的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小周,1994年3月1日开始算第一周双休第二周单休,全国都按这个时间开始循环,搞了一段时间给大家折腾完了,经常一到礼拜三就开始在那合计这周到底是单休还是双休,主管部门了解情况后马上做了新的调整1994年5月1开始大小周不搞了,直接进入“双休”模式即每周工作5天每天8小时,周末两天全都休息。
有了双休的打底,调休模式很快就来了。1999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了亚洲经济,中国就得拉动经济内循环来提振信心,而旅游消费就非常适合拿来当突破口,于是为了让大家有时间出去感受一下诗和远方;调休便孕育而生,从1999年春节、五一、国庆三大节日调来了前后双休日拼成了长假,于是第一个国庆黄金周调休的效果就直接拉满,当时全国旅游人数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人数超过140亿。
而随着2008年清明、端午和中秋小长假的出现,调休变得更加频繁,问题也变得更加严重了。打工人平时上班又忙又累好不容易放假了,想换个环境出去旅游放松一下,结果到了地方才发现大家都只能这时候出来玩,景区爆满、酒店翻倍涨价,所谓的换个环境出去旅游放松一下变成了“花钱买罪受”玩又没玩好假期就这么过了,由于调休又得连上六七天班。这种“集中放假”和“集中上班”模式,让人一直疲于奔命,最终假也没放好,上班也没状态。
时代在发展也在变化,现在用调休拉动经济的边际效应已经基本没有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讲究休假的体验感、松弛感,不想为了凑个长假牺牲掉平时能好好休息的周末双休,就拿今年的“中秋小长假”来说,今年9月原本应上班21天,中秋小长假放假3天,前后周末各调休2天,于是在经过2次调休和一个中秋小长假后,我们还是有21天的工作日,虽然工作日一天没少,但事可不少,一到放长假,相信不少公司又是放假通知函,又是要求员工手机在线等等一套套的,但这长假本来就是牺牲周末正常的休息时间才换来的,工作日一天没少,要求和事反而还增多了,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很多人经常举欧美日韩的例子,说人家放假就不调休,其实从每年法定节假日总数来说大家大差不差,中、美、法、新加坡都是11天英国少一点只有10天,稍微多一些的是日韩,韩国有15天、日本有16天;但只有中国才有调休这个特有的模式,其他国家不怎么搞调休,他们假期在哪天就放哪天,代价就是放假时间给出碎片化基本上连不到一起。
调休制度现在可以说是骂声一片,那么当初提出这个制度是故意使坏吗?倒也不是,由于调休制度的预期是利用带薪年假延长假期的方式取代长假,可惜当年的人可能没有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带薪年假可能只是一个量子概念。
如上所述我们的公共假期有11天,在全国190个国家里排80多,客观上来说也算中上游水平,但要说带薪年假那就幽默了,工作满一年5天、满10年10天、20年15天,反向领先世界,可谓遥遥领先;关键是绝大多数人连这5天年假都没有掌控权,要么不能休、要么不让你休,导致很多人休年假的动机都不是为了休息,而是因为有事情要处理又不想扣工资,所以被迫休一两天年假,更不要说很多灵活的职业和岗位干脆就默认没有带薪年假。所以指望大家用带薪年假来延长公共假期约等于在做梦。
这时候有人就要说了,怎么调休这么有执行力,普及带薪年假就这么难吗?再不济普及个双休也行啊。
因为说到底,休息的反生产的,但是调休,既保证了生产力又保证了假期经济。韩国社会学家张庆燮提出一个概念叫“压缩的现代性”,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在时间与空间维度被高度压缩,处于不同阶段的历史文化因素在同一个社会中共存的现象。东亚三国就是经典的“压缩性现代社会”,就是通过压缩时间和空间来换取经济发展从而提前进入先进国家的行列。
压缩的现代性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极大地节约了社会生产成本,同时也打造出了超前的工业规模、完善的基础设施、体面的生活服务;但坏处也非常明显,用几十年走完几百年的路,就让原本在几百年里逐一出现的社会矛盾在短短几十年里接踵而至。
结果就是整个社会都倾向于追求功利、注重效率和指标,只关注结果而非过程,所以住房是压缩的,高人口密度换来了高生产效率而且节约了土地,但也导致普通人的个人空间严重不足;教育是压缩的,学习的目的从获取知识变成了获得文凭,用来证明在竞争和内卷中获得的胜利,但也因为边际效应的存在导致学历快速贬值;工作是压缩的,“加班、超时劳动”成为普遍现象,“钱有没有给够”赋予了劳动法的灵活解读的空间,但也造成了就业市场混乱不堪、社会岗位供不应求、失业率连年飙升;婚育是压缩的,为了实现人的利益最大化,18岁之前禁止与异性接触,18岁之后尽早恋爱结婚,搭子型亲密关系充斥着婚恋市场,人被异化成了生产工具生育从选择变成了负担。
所以现如今,东亚三国都在面对压缩性现代性的代价,比如:社会退缩、被迫迁徙、普遍延迟、否认婚姻、老龄化、少子化问题愈发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只能不断优化调整,日韩的方案是降低就业压力、控制工作时长、争取4天工作制度等等,而作为东亚老大哥我们并没有照搬二弟三弟的思路,而是选择了调休这种特色方案,不仅达到了同样的效果而且并未降低产能,在压缩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以毒攻毒,也是这就是中国式假期调休越休越累的原因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