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沿袭至今。
“重阳”之名,来自于《易经》中的“九”,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故曰“重阳”。
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因此在这一天会进行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活动。
1989年,我国将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使这一传统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式节日。
自此,重阳节又增添了敬老的内涵,登高赏秋、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在这个节日里,让我们一同领略15位文学巨匠的诗词风采,体会跨越千年的重阳情思。
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定风波·重阳》
宋代·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三、《九日》
唐代·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四、《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代·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五、《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代·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六、《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代·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七、《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宋代·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八、《九日蓝田崔氏庄》
唐代·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折桂令·九日》
元朝·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十、《九日送别》
唐代·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十一、《秋登万山寄张五》
唐代·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十二、《九日登高》
唐代·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十三、《南乡子·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宋代·黄庭坚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十四、《采桑子·九日》
清代·纳兰容若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十五、《满庭芳·碧水惊秋》
宋代·秦观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伤怀!
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