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我们哦!!
江都区古建民居众多,在全区大部分乡镇均占有重大比例。9月以来,时值秋高气爽的“四普黄金期”,江都区普查办采用“室内+室外”的方式组织普查队员进行古建筑专题学习,扎实推进扬州市江都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在室内,江都区普查办全体人员通过系列文件、相关公众号、《中国建筑史》、《江都城乡建设志》等多种路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特征、布局构造、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等基本常识,并把学到的建筑学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四普”实践中应用,助力“四普”实地调查工作顺利推进。
(组织全区各镇和相关部门普查员专题学习古建筑知识)
在室外,普查队员通过实地调查,在邵伯镇,现场勘察明末清初扬州传统民居董恂读书处的建筑风格,了解“前店后宅”格局形成的原因,揭开隐藏在背后的故事。在真武镇,普查队员根据门前遗存门市房紧临盐邵河的特点和建筑占地面积、规模大小,推测主人周氏身份及其当年从事职业,在实践中掌握了历史调查的科学方法。在大桥镇,普查队员通过观察关帝庙大殿的柱头特点、梁架材质以及轩廊样式,证实了关帝庙始建于宋代魏王生祠,现存大殿一进为清代所建。
(普查队员辨别建筑梁架结构)
(普查队员实地调查大桥镇文物点)
截至目前,江都区普查队员已经完成仙女、邵伯、小纪、真武等镇三普点复查和新发现文物录入工作。在对各镇传统民居古建进行“四普”信息录入中,通过开展古建筑专题研究学习,深入探索研究瓦件、柱础、影壁等基本构件的历史特征,了解传统建筑“天人合一”和“藏风聚气”的民俗文化,为地方特色文创产品的研发制作积累素材。下一步,江都区普查队员继续在“四普”实地调查阶段开展系列专题学习活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供稿|文博管理科
审核|潘元松
审签|蔡 俊
发布|许 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