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考研预报名第一天,不少“准研究生”晒出了自己的支付账单。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原来不同省份的考研报名费用不一样,从几十到几百差距还不小!
图片来源:@薯条队长
有同学重新定义“氪金”一词:“虚假的氪金:游戏。真实的氪金:考研考公考证。”
图片来源:@追寻长期价值的夜经济摊主
还有同学刚刚交上报名费,就开始愁上岸后的“荷包”了,毕竟很多前辈都曾感慨:“考研真的很烧钱啊!”
为了应对读研的经济压力,大家纷纷寻求“开源节流”之道。在开支上已经“省”到了极致,只能寄希望于学校能多发点“窝囊费”了。
但是,当满怀期待的同学们去学校官网查询研究生补贴情况时,却遭遇了当头一棒:补贴骤降、学费飙升、宿舍无名额...
不少同学无奈哀叹:“天塌了!上不起学了...”
图片来源:@神奇海螺
当“读研是新时代啃老方式”的话题再次引发网友热议,硕博研究生的“窘迫现状”逐渐具体。
1
研究生上岸了,奖学金却没了?!
国庆假期刚过去,各大高校也陆续开展奖学金的评定工作。
然而,不少研究生新生入学后愕然发现:原本能拿到的奖学金,“飞走了”。
有网友吐槽:“我去年刚考上,啪,没了!”
近年来,多所高校发布通知,取消了硕士研究生新生学业奖学金,或减少覆盖比例。
图片来源:微博
例如,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明确宣布,从2024年招生周期起,将取消硕士研究生新生的(学业)奖学金。
图片来源: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而西北大学在2024年的招生简章中则规定,新生奖学金仅面向推免生发放,且高年级学生的学业奖学金金额和覆盖比例均有所下调。
图片来源:西北大学研究生院
此外,南京农业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也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奖学金的金额。
图片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官网
高校调整奖学金制度,理由诸多,如“缓解经济压力”、“奖学金激励作用有限”、“促进教育公平”以及“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等。
然而,靠着“低保”过日子的研究生听此“噩耗”,哀声一片:本来就瘪的口袋更加空荡荡了!
图片来源:橘子喜欢拍pp
据统计,全国在读研究生数量已超过三百万。那么,他们的收入待遇究竟如何呢?
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校内住宿的学术型博士生、专业型博士生、学术型硕士生和专业型硕士生的就学总费用均值分别为45001元、48641元、31705元和35136元。
在扣除学费、住宿费、基本生活费等必要支出后,学校提供的资助仅占研究生基本就学费用均值的80.6%、70.2%、40.4%和34.1%。
低水平的研究生待遇带来的一个结果:研究生的收支水平严重入不敷出。
大部分研究生每月“吃低保”的同时,还不得不面临着相对较高的生活成本。
雪上加霜的是,不少高校已不再为专业型研究生提供住宿,校外租房成为他们的一项重大开支。
挣扎在温饱线的研究生调侃:“如果身上的贫困能发光,我一定是瓦数最大的那个人行灯牌。”
为了解决自己生计问题,收不抵支的研究生不得不走向“啃老”的道路。
数据显示,大约有六成的博士生和九成的硕士生需要依靠父母的经济支持,人均“啃老”金额约为2万元。
有人分享读博感受:
“如果你把自己当个学生,那你读博期间绝对是学生生涯中最宽裕的时光。但遗憾的是,博士中后期你已经有一定概率,介乎于学生/社会人/丈夫/父亲/房奴的量子态。
如果以一个三十岁左右独立男性的角度看,那点收入压力会很大。所以肺腑之言,没一定的家境不要读博。”
当科研压力遇上经济压力,确实偶尔会emo。“平衡压力、缓和情绪”也成了硕博生的必修课。
图片来源:小红书@医学博士_RnJ
2
硕博研究生的窘迫现状:
“像乞丐一样做研究”?
有网友留言感慨:“读研读博的学生处在一个尴尬的年龄阶段,切身体会读研期间的窘迫,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资助渠道以供安心科研。”
其实,学界关于提高研究生待遇的呼声由来已久。
早在2008年,施一公、王小凡、饶毅等57位海内外科学家就曾联合提议,改善研究生的经济状况。这一建议被采纳后,博士生的津贴普遍从每月300元提高到1000元,“从贫困走向了温饱”。
考虑到物价上涨等因素,施一公等人于2017年再次发声,推动了最近一次的博士生“涨薪”。
然而,随着高等教育扩招和就业形势变化,研究生待遇越发“杯水车薪”。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2022年尖锐地指出:
“我国有40万博士生像乞丐一样在做研究工作,他们每月收入仅3000多元,建议财政拨款使他们每个月收入达到1万元。”
这一言论,在知乎上引发了网友的调侃:面对万元月收入,乞丐是“行行好”,博士生则是“行,行,好!”。
今年上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丁洪提出:大幅提高研究生待遇。
这一提议立即引起了广大在校生的强烈共鸣。
丁教授表示:“以C9高校为例,目前博士研究生每年收入4万-5万元,而2022届的就业人员平均年薪已超过12万元(参照《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学业水平和收入的倒挂,对于学生的职业选择较为不利。”
他还进一步指出:“目前存在一种不利于研究生成长的现象,有些导师把这研究生或博士生当成cheap labor(廉价劳动力)去使用,而不是为了培养学生。如果大幅提高研究生待遇,导师就不能这样做了。”
我国现阶段的研究生资助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学业奖学金、“三助”岗位津贴、国家助学贷款及其他配套政策。
尽管这些资助形式多样,但总体水平仍偏低。
图片来源:软科
特别是助学金,虽然旨在资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研究生的基本生活费用,硕士生不低于每年6000元,博士生不低于每年10000元。
尽管理论上是“不低于”下限,但在大部分经费匮乏的高校和院系里,助学金基本都是以最低线发放,硕士生普遍每年领取10个月的600元月收入,博士生则每年领取10个月的1000元月收入。
尽管如此,每个月听到600元到账的提示声,硕博研究生心中仍不免窃喜,“窝囊费到账了”。
而如果学校发放助学金的日子稍有延迟,“未来的科学家就要饿死在实验室了”。(bushi)
图片来源:小红书@momo
国家奖学金看似能很好改善研究生生活待遇,但毕竟数量有限,仅能惠及极少数“学术大佬”,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基本无缘。
图片来源: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根据2022年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资助课题组”的调查显示,不同类型研究生的总资助(非贷款)平均值与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明显偏低——
学术型博士生、专业型博士生、学术型硕士生和专业型硕士生的总资助(非贷款)均值分别为31185元、28642元、11640元和10634元。相比之下,2022年同期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9万元,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为9028元。
我国博士研究生的待遇甚至低于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而硕士研究生的资助待遇也仅仅比“低保”高出1000-2000元。此外,受学校、地域、专业等因素的影响,在校博士生的补贴差异也相当大。
图片来源:《博士“涨薪”,刻不容缓!》文章评论
研究生生活的窘迫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球高等教育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2022年Nature对研究生的调查中,高达8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为购买食物、支付房租和其他费用而忧心忡忡。更令人震惊的是,有近一半的受访者(45%)表示,生活成本的上升可能会迫使他们放弃研究生课程。
美国一位生物学博士生说:当你买食物都差钱时,很难专注于研究、教学、指导、写论文和申请科研项目基金。
图片来源:Nature
可见,研究生的确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收入窘境,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的倡议也并非空穴来风。
3
提高学生资助补助标准?
高校落实,真的涨了!
当然,令人欣慰的是,情况正在逐步向好发展。国家层面正积极采取行动,帮助学生应对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
就在昨天(10月8日),国新办的发布会上提到:要提高学生资助补助标准,并扩大政策的惠及范围,同时提高专科生、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国家助学贷款额度,推动降低贷款利率。
目前,也有不少高校通过提高“薪酬”待遇,让硕博研究生群体不再为“生存”而焦虑。
如厦门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针对在籍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现“奖学金全覆盖”,为他们的读研生活筑起一道坚实的基本生活保障线。
图片:部分硕士在读期间学业奖学金全覆盖的高校
(来源:软科)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大学调整研究生奖助学金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反响。
通知中明确提到:“调整后,对于一年级研究生,除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外,学校设立一年级研究生助学金,分别为博士9000元/年·人、硕士4000元/年·人。”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这些积极的改变,不仅是对研究生个人价值的认可,更是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深思熟虑。
毕竟,总不能让他们为读书弯了那么久的腰,到头来终于是断了。
参考资料:
[1] 严肃的人口学八卦-涨薪!不愿吃低保的研究生们
[2] 学术志-多院校研究生奖学金停发!!
[3]红辣椒评论-近一半研究生因缺钱想弃学:考研热下需要冷思考
[4]软科-“研究生上岸了,奖学金没了”
[5]学研天地-Nature全球调查:45%的研究生因缺钱想弃
[6]小白学视觉-研究生,涨薪?博士1年7万,硕士3.3万。大家补贴多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