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地理中,我们常说的一般只有“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但是在实际的考试中,“锋”这一概念的深入挖掘早已成为常态。
什么是锋呢?课本上给出的定义是“锋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如果进行一定的外延,我们可以认为“锋是两种不同性质流体之间的交界面”。
在理解“锋”的概念内涵之外,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些特殊的锋面类型。
倒暖锋
倒暖锋是在北半球,由北向偏南方向逆行的暖锋;在南半球,由南向偏北方向逆行的暖锋。
倒暖锋在我国主要出现在东北地区,一般出现在寒潮过境之后的两三天之内。出现的现象:东北地区自北向南依次产生降水,同时出现北部气温高于南部气温的反常现象。
东北地区倒暖锋形成条件:寒潮过境东北;千岛群岛附近出现低压中心,形成从鄂霍茨克海向我国东北的水汽输送条件;鄂霍茨克海上空气温较高。
倒暖锋具备一般暖锋的基本特征,但相比之下它有以下明显特点:移动方向反常,自北向南移动;降水区域反常,降水区域集中在锋面附近,但是锋后降水范围大于锋前(因为锋面与地面夹角较大);水汽来源反常,暖湿气流不是来源于我国东部及南部海洋,而是来源于我国东北方的鄂霍茨克海。
缓行冷锋与快行冷锋
缓行冷锋是冷锋的第一种类型,移动速度比较慢,锋面较缓,因此云雨天气主要发生在锋后。
快行冷锋又称急行冷锋,是冷锋的第二种类型,移动速度较快,锋面较陡,因此云雨天气相当一部分发生在锋前。
上图来源于《自然地理学》
我们在描述锋面坡度时,常常用两个数字的比值,前者代表锋面的垂直高度,后者代表锋面的水平长度。缓行冷锋的坡度一般在1/100左右,急行冷锋一般在1/50左右。
露点锋(干线)
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的密度小。露点是指空气因为冷却(降温)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露点温度越高,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就越大。
可以分析,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湿气团会抬升至干气团上空,形成的锋面称为露点锋,也称干线。抬升过程中,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产生降水。
上图来源于2020年山东卷高考
副冷锋
冷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由于变性程度(变为暖气团的程度)不同,可能会有小股冷空气补充南下,因此在主锋后常有副冷锋形成。
判断:图上出现两条大致平行的锋线,主锋两侧温差较大,副冷锋两侧温差较小。
锢囚锋
在锋面气旋中,由于冷气团移动较快,暖气团移动较慢,所以锋面气旋中的冷锋终将追上暖锋,最后冷锋与暖锋相叠,将地面的暖空气全部举升至空中,便形成锢囚锋。所谓锢囚,是指暖气团被锢囚在高空。
上图代表了锋面气旋从产生到最终消亡的全过程,D过程开始出现锢囚锋,当暖空气完全被囚锢到高空之后,由于地面气温差异减小,气压差异减小,气团驱动力逐渐消失,锋面气旋也最终消亡。
这里再给出平面图,供大家进一步加深理解。
河口锋
河口锋指河口地区不同性质水体之间形成的较为明显的界面,在这一界面附近,往往存在一种或多种水体特征(盐度、温度、密度、透明度等)的最大差异。
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锋面来回摆动的锋。在我国,典型的有江淮准静止锋、云贵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等。
不同地形由于热力条件的差异,会造成局部气压的差异,形成局地环流,如山谷风、峡谷风、焚风、布拉风、冰川风,属于地方性风。
附:两张“风”的思维导图
一、山谷风
在山区,由于热力原因引起的白天由谷地吹向山坡,夜间从山坡吹向谷地的风,称为山谷风。
有关山谷风的最典型历史故事,是诸葛亮火烧上方谷。
上方谷入口窄,腹地阔,两边高,中部低。类似于葫芦的地形十分不利于空气流通,谷内起火后气温会骤然升高。
贴近地面的空气因受热而迅速膨胀上升,上层及周围冷空气则收缩下沉,形成强烈对流的山谷风,因此出现了狂风大作的现象。
同时,当大量热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空气中的水汽又因气温降低而凝结成云雾,再加上柴草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烟尘为水汽凝结提供了凝结核,从而加速了水汽的凝结成雨。
二、峡谷风
峡谷风是因经过山区而形成的地方性风。
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山地峡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由于空气质量不可能在这里堆积,于是气流加速前进(流体的连续性原理),从而形成强风。
峡谷效应又被称为狭管效应,峡谷风又被称为穿堂风。
达坂城位于峡谷口,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
高楼峡谷风直接影响了建筑物和居民的安全,为了避免峡谷风危害,城市住宅楼的建设应注意住宅楼的走向避免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三、焚风
沿着背风山坡向下吹的干热风,称为焚风。焚风在背风坡下沉增温的现象,称为焚风现象。
中纬度地区,山脉相对高度达到100-200米时,就可以产生焚风效应。要是达到800-1000米以上时,焚风现象更为明显。一般焚风持续1-3天,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引起气温迅速上升。
世界著名的焚风区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坡、高加索山、北美落基山东坡、格陵兰西岸、南非好望角、亚洲阿尔泰山等。
焚风创造过3分钟内气温上升17℃的记录。
四、布拉风
从山地或高原经低矮狭隘通道向下倾泻的寒冷而干燥的暴风,称为布拉风。
该词源于古希腊语Boreas(寒冷的东北风)。这种风像瀑布一样从高山滚落下来,极冷极快,我国天山南侧和长白山地区有发生。黑海和好望角地区也有发生。
亚得里亚海,布拉风从山上滚下来
布拉风的形成条件:迎风坡有利于冷空气堆积;适合的气压梯度;背风坡陡峻且相对高度不大,使爬越山顶的气流下沉绝热增温不多(多了就不冷了)。
五、冰川风
沿着高山冰川表面向下吹的风,称为冰川风。
由于冰川表面气温与周围同高度气温相比要低得多,近冰川面的空气密度较大,冷而重的空气团沿着冰雪表面向下坡方向流动,形成冰川风。风速可达3米到10米每秒(7级风左右),厚度可达到2000米。
夏季晴朗的白天,冰川表面与周围温差对比最大,冰川风最强盛。
我国青藏高原、天山、祁连山都有此风的存在,其中珠峰北坡冰川风很强势,北登上造成很大威胁。
六、台风
台风(Typhoon),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
台风是一个深厚的低气压系统,
它的中心气压很低,低层有显著向中心辐合的气流,顶部气流主要向外辐散。
台风的结构,从中心向外依次分为:台风眼区、云墙区、螺旋雨带区。
七、干热风
干热风,又称“火风”、“热风”、“干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其风速在2米/秒或以上,气温在30摄氏度或以上,相对湿度在30%或以下。
干热风一般出现在5月初至6月中旬的少雨、高温天气,此时正值华北、西北及黄淮地区,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时期,植物蒸腾急速增大,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甚至枯萎死亡。
八、龙卷风
龙卷风我们通过一高考试题来进行解读。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图8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1)读图8,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8分)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分)
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
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
(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
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