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
本文已获得授权
推门进入空间
又推门出向空间
“遮风挡雨”被多数人认为是判定一个“建筑”是否是一个“好建筑”的关键要素。建筑内的很多功能空间也必须满足这样的标准才能让人们良好舒适地使用空间。
建筑的每一部分都被建筑师精心安排,建筑内部的一切都是可控的。
建筑的屋顶开始被利用。由于会受到户外的诸多干扰,屋顶纵使被安排了功能,但也似乎挣脱了建筑功能的束缚。人们在屋顶的活动也变得更加随机和自由。
01 NOT A HOTEL度假屋/ Snøhetta
02 墨尔本大学学生馆/ KoningEizenberg
03 Aruma Split Garden/ RAD+ar
04 花园之家/ Hayhurst and Co
05 BBT山顶之家/ TAEP/AAP
01
NOT A HOTEL度假屋/Snøhetta
▲俯瞰度假屋
北海道岛的留寿都度假区是人们喜爱的滑雪胜地,在夏季也是利于徒步的开阔景观。
Snøhetta继续保持着自己的设计核心: 从环境里长出来,尽可能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在这里创造了一个1200㎡的度假建筑。
▲建筑与周围雪景
建筑的灵感来源于“天顶”,即天球的最高假想点。Snøhetta用舒展的两边翘起弧线屋顶去体现这一灵感,自然景观顺着建筑弧度汇聚在屋顶低处,然后通过中间的玻璃天窗流入建筑中。
天窗的下面是建筑内部最公共的下沉客厅,天窗与立面玻璃的结合,让围坐在火炉周围的人们感到灵魂沉浸自然雪景之中又身处温暖。
▲下沉客厅
自然从屋顶之上穿窗而入,人们在屋顶之下齐聚交谈,建筑的活力集中在了中心区域。在建筑的底层是健身房和桑拿浴室,上层两端是休息功能和餐饮区域,同时与中心庭院、户外泳池相连。
▲泳池与观景台
人们通过屋顶,与季节、与山顶、与身边的人彼此陪伴,共同享受人与自然的凝聚和集体感。
02
墨尔本大学学生馆/ KoningEizenberg
▲墨尔本大学学生馆
不同学科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使得墨尔本大学有着多元包容的学术和交流氛围,学生们的年轻气息也使学校维持着活力。
▲学生馆选址
墨尔本大学校园与城市紧密相融,多数学生通过城市交通往返学校,KoningEizenberg建立了一个向每名同学都表示欢迎并体现归属感的“学生之家”,与学生共塑校园社区。
▲建筑屋顶
建筑的核心是形状不一的预制混凝土柱子,建筑外部的楼梯缠绕建筑直至建筑的屋顶。
▲建筑的核心结构
楼梯、阳台、屋顶花园全部串通在一起;餐饮、讨论区、娱乐区、阅览区融合在一起,这就像一个放大版的学生宿舍,每个学生自由出入,自由上下。
▲建筑连续楼梯和露台
建筑中的柱子、内部的木地板和木饰面、立面的木屏风都是一种形式语言,粗犷简单的硬线条直率地向人们表达着空间,不同材料的运用又缓和了硬线条带来的生硬和严肃。
▲建筑家具、木饰面、柱子的搭配
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个建筑中找到自己舒适的空间尺寸和空间亮度,与学校和自己的同学产生更紧密更亲切的联系。
▲建筑的空间使用
▲建筑一层平面图
03
Aruma Split Garden/ RAD+ar
▲Aruma Split Garden
在紧凑的土地中,密密麻麻的功能和业态聚集在一起,动静结合十分紧密,但动静转换又太过频繁。屋顶带来了缓和这里嘈杂状态的解决方法。
▲建筑形体思路
Split Garden通过错层,尊重了多个租户的自有空间;又利用屋顶,将自然环境和轻松的活动空间尽可能放大。
▲建筑屋顶组成
在这里,每个店铺可以自由发挥个性,屋顶又给多样的店铺带来了凝聚力。
▲建筑底层入口
▲建筑屋顶景观
屋顶上扬,直至与屋顶平面垂直,然后形成天窗,这给内部的业态带来了更多的自然采光和有形式感的弧形屋顶和通透高窗。
▲内部空间与天窗
屋顶之下的人在体验业态的同时也同样体验了屋顶的宽阔和自由。
▲建筑内部平面图
▲建筑屋顶平面图
04
花园之家/ Hayhurst and Co
▲花园之家屋顶
花园之家不仅仅是家。
▲花园之家全貌
“花园之家”的主人是艺术家Whitaker Malem,这个房子是他的住所、工作室以及画廊。
▲厨房与收藏品架的结合
建筑一个上世纪90年代的单层车间场地上,房子的新主人希望房子有尽可能大的空间和尽可能多的自然采光。
▲利用天窗提供极致采光
建筑的屋顶有三个不同的倾斜角度,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房主想拥有的活动场所,又平衡了周围建筑的外观。
▲建筑设计策略
进入建筑前要穿过一个有天窗的花园,向建筑深处行进,屋顶上的窗户也与内部空间一一对应。
▲建筑形体生成
▲建筑一层平面
一层是专注生活的起居空间,二楼是房主的精神空间。钢材、木材和石材的结合,配上完全刷白的内部天花,空间纯粹明亮。
▲建筑的材料搭配
推门出到屋顶,则是另一番景象。屋顶整齐地排列了种植盘,房主在阶梯花园精心打理植物。
▲45°种植盘
这样层层上升的花园使得每一个植物整齐地阵列,所有植物一目了然,屋顶也显得整洁干净。
▲屋顶种植排列
▲建筑二层平面
05
BBT山顶餐厅/ TAEP/AAP
▲BBT山顶餐厅
屋顶是建筑的至高处,在屋顶上做层层上升的形式使得屋顶有更多活动可能,于此同时也提升了下层的空间形式丰富性。
▲建筑底层灰空间入口
在城市的商业中心,醒目并具有造型感的建筑成为了这一地区的地标。
▲建筑背立面
这是一个由观景露台和免下车餐厅组成的色彩靓丽的“城市装置”。
▲屋顶布局
建筑顶部的退台给人们提供了多种视觉高度,并且划分了每个人对于露台的使用空间。
▲阶梯屋顶
通向一层的旋转楼梯和屋顶一侧的滑梯,这使得建筑上下更为贯通有趣味。
▲建筑动态区域
直到夜晚,配合台阶灯光的运用和巨大的招牌灯箱,底层的餐厅功能依旧不变,顶层的人们从享受日光和观察城景变成了聚会观景或者参与活动,不同的公共行为交替发生。
▲建筑与城市夜晚
▲建筑剖透视图
▲建筑底层平面图
结语
屋顶之下专注行为,屋顶之上放纵活动。
屋顶的利用是人们对更多精神空间有需求的结果,建筑师引导人们充分利用建筑的每一处空间,这些有屋顶的建筑也慢慢被人们包裹。
此刻,建筑和行为颠倒,人们的行为更像是承载建筑的容器。
参考资料:
1.NOT A HOTEL度假屋 : https://www.snohetta.com/projects/not-a-hotel-rusutsu
2. 墨尔本大学学生馆: https://www.kearch.com/uni-melb-student-precinct
3. Aruma Split Garden : https://radarchitecture.net/2024/06/24/aruma-split-garden/
4. 花园之家 : https://hayhurstand.co.uk/projects/garden-house/
5.BBT山顶餐厅: https://www.archdaily.cn/
编辑s
责编李希喆
- End -
内容合作:微信chenran58,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匠山行记
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文章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 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