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9中国抑郁症领域白皮书》估算称,中国泛抑郁人数超过9500万,其中学生群体抑郁症发病率高达23.8%。而中科院心理所进行的一项国民健康心理调查则显示,中学生抑郁症的检出率为24.7%,意味着每4个孩子就有1个有抑郁症状。2022年,中科院陆林院士发布一组数据说,2019-2022年,全球新增焦虑症9000万,抑郁症7000万,可以说精神心理类疾病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领域重大且急迫的问题。
焦虑抑郁掩不住的“心苦”
抑郁症的痛苦来自于身体上和精神上两方面。身体上,因为长期失眠早醒、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形体消瘦,出现头晕头痛、心慌胸闷、疲乏无力、恶心便秘等多种躯体不适。精神上,长期抑郁情绪导致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心,情绪低落,甚至悲观厌世。
不断进化的抑郁症药物治疗
上世纪40年代,人们发现可卡因可让人产生愉悦感,并以此为契机,开始了抗抑郁药物的研发,后续随着神经科学和脑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抑郁症的发病机制逐渐被解开。
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发病可能与三种神经递质的紊乱有关,包括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对抑郁的改善和情绪改善起主要作用、去甲肾上腺素(NE)改善患者思维和活动的灵敏度、多巴胺(DA)促进患者的认知、快感和兴趣。如果这些神经递质系统的调节功能失调了,就会让人对高兴等情绪毫无反应,相反会对负面情绪过度反应,认知功能减退,导致深陷负面情绪泥潭。
按照这些思路,抗抑郁的药物研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取得重大进展,MAOI(单胺氧化酶抑制剂)、TCA(三环类)、SSRI(5-HT再摄取抑制剂)、NDRI(NE和DA再摄取抑制剂)、SNRI(5-HT和NE再摄取抑制剂)等多个种类的药物相继问世,这些药物大大地缓解了患者的痛苦。
但是随着临床实践的进展,医学界发现这些抗抑郁药物使用后虽然能改善低落情绪,但患者治疗后残留症状发生比例约为30%~50%,仍存在愉悦感缺失、注意力不集中、认知功能下降等临床症状,影响生活质量,且病程倾向于慢性化,加大治疗难度。
同时打开三把锁的钥匙
目前,随着科学界、医学界以及心理学界的融合发展,关于抑郁和焦虑的治疗方案呈现多元化状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各种手段,比如心理学的认知行为疗法、积极心理学的技巧都帮助患者改变有害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以改善情绪和抑郁症状。临床也发现,生活方式的调整,甚至包括运动和晒太阳对于抑郁也能起到相当程度的改善作用,但是药物治疗仍然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
2022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年会上,若欣林® III期临床的报告像一枚重磅炸弹震惊学界,报告显示临床前作用机制研究证明其为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三重再摄取抑制剂(SNDRI),几乎整合了医学界一直以来探索的三通道抗抑郁的优点。
“三通道”抗抑郁药的优势不仅仅在于激活了“快乐激素”多巴胺(这种在大脑里起犒赏作用的激素会让人表现得活跃、积极,也容易产生动力),还在于强化了三种神经递质的协同效应,从而能够全面、稳定的治疗抑郁症,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阻滞/疲劳症状、快感缺失和认知能力,促进社会功能恢复;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引起嗜睡,不影响性功能、体重和脂代谢。这样的抗抑郁方式不止是消除患者的不快乐,还要使其在生理和心理上有能力感知到并且是稳定地感知到快乐。
想象靶点与药物的关系,就像一把锁和对应的钥匙。而若欣林要做的是用这把钥匙同时打开3把锁,而且每把锁打开的幅度和角度都不同,通过“不均衡抑制3个靶点再摄取”的创新治疗,成功攻克了这把“钥匙”同时应对3把“锁”的难题。为了战胜抑郁,人们寻找快乐钥匙的努力从未停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