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纹,又称海涛纹,波涛纹等,主要描绘水流波涛,是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蕴含深厚的美学价值也体现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水纹一般表达的有四个含义:“富、贵、寿、喜”。
水波纹描绘的水,或细流潺潺,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宁静;或波涛汹涌,有气势磅礴,不可触犯的威严。既可以做主体纹样,也用作边饰和底纹,还可以和其他组成落花流水纹,海水游鱼纹、海水江崖纹(明清龙袍官服常用)。
新石器时期,彩陶中已出现水纹,原始民祈求风调雨顺,恐惧干旱洪灾,此时水纹是器皿上的主体纹饰,古人企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减少水灾的发生。
商代以后水纹逐渐退居边饰或作为底纹。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战国时期的漆器中水纹常作为底纹出现或装饰在四周。
秦汉时期,水纹更加写实生动,有了表现浪花形态的浪花型和入字型水纹。
魏晋时期随着佛教传入万字纹开始流行,延绵不绝的流水与万字结合组成了“万字流水纹”,寓意着吉祥富贵如流水般连绵无尽。
唐代山水画兴起,水纹开始有了表达情绪的功能,画家常借柔美绵长的水纹表达细腻的情愫、波澜壮阔的水表达内心的澎湃,此时的水纹常与水生动物组合,如鱼水纹、双鲤戏波纹等,寓意如鱼得水。
宋元时期水纹开始大量应用,宋代以后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水成为主要表现对象,有着财富、吉祥、降火等寓意。
宋 吉州窑彩绘海涛纹罐
明清时期出现了以山水画为题材的山水纹样,水纹逐渐朝着制式化方向发展,热衷描绘立体状的水。出现了形似鱼鳞的鳞片状水纹和圆弧类水纹、立水纹等形态。清朝,多出现在龙袍、官服的袖口、下摆,是身份的象征。江崖海水纹在官服中代表了“山川昌茂”、“国土永固”、“万代江山”,是皇权的象征,代表了帝王统治山河的权利。
落花流水纹最早产生于宋代,是宋人以李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为创意灵感设计而成,纹样由梅花、桃花、荷花等与水波浪花组合而成。
水纹素材(图源于自《波纹集》部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