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的12月1日,在深圳的第一场土地拍卖会上,一块8588平方米的土地被拍卖。
深圳市土地局局长刘佳胜作为这次拍卖会的主持人。
刘佳胜大声宣布了规则“拍卖底价200万,每次加码5万”。
在场的所有人都纷纷举起牌子,但也都不愿意出高价。
每一次的叫价只是以5万的速度上涨,255万的时候没有人举牌子了。
刘佳胜大声喊道:“255万第一次,255万第二次.....”,第三次还未喊出口,一个清脆的声音打断了刘佳胜“四百万”。
众人唏嘘,回头看向叫号的人。
你如果以为400万已经是最高价的话,那你就错了,这时又有一个中年男人大声喊出了525万的高价。
刘佳胜这次也惊呆了,这个价格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拍下这个土地的中年人也被当时的人冠上了“傻大叔”的称号,他的这一拍也被称之为“第一拍”。
时隔34年了,“傻大叔”拍下的土地现在如何了呢?他本人又过得如何呢?
“傻大叔”名叫骆锦星,1935年的12月出生在广东省惠阳一户普通农民家里,与其说是“普通”倒不如贫穷来得更加贴切。
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从降生开始,骆锦星就充分尝到了什么是贫穷,什么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也感受到了什么是战争带来的残酷。
在那个日寇横行的年代,百姓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死神随时都会向他们招手。
日军的轰炸机每天都在头顶飞过,地面上的日军也在不断地烧杀抢掠。
很小的时候骆锦星就知道只有起来反抗才能迎来和平,只有让自己强壮了,才能保护父母,让他们不受到任何的伤害,骆锦星盼望着自己快点长大。
炮火纷飞中锻炼成长
好不容易等到自己15岁了,骆锦星告诉父母:“我要参加解放军。”
父母理解了骆锦星报效祖国的决心,欣然同意了。
骆锦星参加解放军之后跟随抗美援朝部队到了朝鲜,在队伍里,作为通信兵的骆锦星虽然不用在战场上拼杀,可是也经常会冒着敌人的炮火来回送信。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穿梭,他总能第一时间将情报来回传递,死神也一次次地和骆锦星擦肩而过。
正是经历过战火的缘故,骆锦星练就了敢于拼搏的勇气,还有临时应变能力以及超强的思考能力,这也为他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部队胜利凯旋,骆锦星也退役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在邮局找到了一份普通的工作。
骆锦星身上有着军人能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直在心中,所以骆锦星能认真负责做好每一项工作。
骆锦星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邮局上上下下都很喜欢他。
很快,骆锦星就从一个职员一步步晋升到了邮局副局长的位置,此时的骆锦星认为自己能就这样在邮局干一辈子。
没想到,一个调令来到,将骆锦星调去了深圳房管局担任副局长。
骆锦星一下懵了,对于房地产行业他是一窍不通,生怕自己干不好,不愿意去干。
他找到了领导,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担忧,他不愿意去深圳,但领导却给了骆锦星十个月的时间,如果到时候他还想回来就再定夺。
军人的天职带着骆锦星来深圳
骆锦星是军人出身,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
深圳当时情况不容乐观,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点,各方面都非常简陋,管理人才更是稀缺。
领导正是看中了骆锦星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才将他调过去,既来之则安之,骆锦星告诉自己:“不能让党和国家失望。”
刚成立的新中国可以说是百废待兴,工作环境也是极其恶劣,施工的工人都偷偷议论,觉得骆锦星一定待不长。
但他们小看了骆锦星,骆锦星非但很快适应了环境,还能跟着工人们一起上工,一起吃饭,一起住在简陋的工棚里,丝毫没有觉得自己是局长。
他什么脏活累活都干了,就是要从基层开始了解每一栋房子是怎么盖起来的,议论的声音逐渐被高高竖起的大拇指取代了。
骆锦星说:“我是军人,不单单能吃苦,关键是可以打硬仗”。
很快,骆锦星的话就得到了证实。
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骆锦星都可以做到不耻下问,再有不懂的就去图书馆查资料,甚至于一家家去比对材料的价格,一家家亲自上门去买。
本来吩咐一声就可以办的事情,骆锦星都要亲力亲为。
骆锦星不仅仅是局长,还是工人,泥瓦匠,采购员,水泥搬运工.....他彻底融入到了这个行业当中。
正是靠着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骆锦星很快就掌握了这个行业的重心所在,摸透了里面的所有事情,也知道了这个工作的难点在哪里。
什么都弄明白了之后,骆锦星做起事来更加得心应手。
骆锦星开始扎根深圳这个地方,专心盖房子,他暗自发誓一定要让所有人都有房子住。
50万资金必须盖300套房子
这个时候政府给房管局下达了一个任务,要盖起来一座2万平的三百多套的干部宿舍楼。
但是盖房子最主要的就是资金和人力,骆锦星招募了不少年轻有为的人投入进来。
然而资金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当时本就不发达的深圳根本拿不出钱来盖房子,一年的总费用也就三千万。
在骆锦星的强烈要求之下,最终政府只答应给骆锦星50万元资金。
骆锦星找到了计委主任任兆新:“任主任,这点钱根本就不够呀,最少也得两百万。”
任主任却回复骆锦星:“有多少你就先拿着吧,这也是牙缝里挤出来的,其余的你自己想办法吧。”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骆锦星只好和自己的一个香港朋友大倒苦水,没想到朋友却哈哈大笑:“你呀你,就是抱着金饭碗到处要饭吃,没见过你这样的。”
当时的香港比较富裕,也急需要往外扩充事业,骆锦星从朋友这里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并不敢操作,但是如果不这么做就意味着领导交给的任务无法完成。
骆锦星还走访了当地的住房情况,他发现很多已经结婚的当地人,孩子都上学了依然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厨房也设立在走廊之上,这在当时被称为筒子楼,楼下就是一条恶臭的臭水沟,居民每天都在这种环境下生活。
他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
骆锦星找到了一个港商刘天就谈合作,骆锦星出地,港商出钱,骆锦星占有85%的股份,剩下15%是港商所有,这在当时叫补偿贸易。
然而,补偿贸易违背了当时的政策,骆锦星也因为大胆使用这个方法而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多少人都对他指指点点。
但骆锦星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在大胆革新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为了能得到支持,骆锦星甚至找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其中有一条是“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骆锦星就是靠着这一点去说服省委领导,打出了这个“擦边球”。
领导最后表态:“你们先干吧。”
得到了支持之后的骆锦星就更加胆大了。
刘天就当时派遣了两名工程师过来,而骆锦星这边拟定了“补偿协议”,并且负责找施工队。
骆锦星当时并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提出的占比那么苛刻对方还会同意,直到后来他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原来呀,在香港地皮是非常值钱的,朋友说的一点都没错,他骆锦星就是拿着金饭碗要饭吃!
在香港只要有地皮,银行就会给贷款,等于是骆锦星和刘天就虽然是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但是刘天就实际上是分文未出拿了干红。
骆锦星不服气:“怪不得他答应的那么痛快呢,说干就干。”
成立了第一家房地产公司
1980年的1月1日,合同1签订了,1月8日的时候,骆锦星就成立了深圳特区的房地产公司。
其实说是公司,里面就5个人,注册资金就是4部旧单车,就这样5个人带着4部单车创办了第一家房地产公司。
办公地点当时也很简单,就随便租了一个平房,放上了几张桌子,就这样开业了。
本来房管局说要给4万元的开办费,结果又因为没钱一分没给,幸亏在香港人的支持下,这个公司才步履蹒跚的上路了。
刘天就和骆锦星也发生过矛盾,当时并不擅长经商的骆锦星虽然亲自拟定了好几页的合同,表面上让国家的利益最大化,而刘天就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爽快答应了。
骆锦星当时觉得刘天就是爽快的港商,但不知为何总是隐隐觉得不安,事情进展太顺利了。
结果担心着担心着就出事了,刘天就钻了合同的漏洞,提前将房屋的预售款拿出去进了一批电风扇卖,还因此获利很多。
骆锦星知道后和刘天就吵了起来,刘天就也坦然承认了,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事,气得骆锦星拉着刘天就找市长评理。
在市长的说和下二人握手言和,但也重新弄了一个补充条款——房屋销售的款项属于公家的,一切都要入账,只有双方一起签字才能有效使用。
1981年的时候,干部楼建好了,大家也都开始入住。
可是缺少管理人员,骆锦星就创立了中国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还为这栋楼取了一个名字叫“起点”,这也是骆锦星在建筑行业的起点。
“卖国贼”骆锦星
最让骆锦星难忘的应该就是建成了这栋楼之后。
舆论之风是愈演愈烈,甚至把卖国贼的帽子扣在了骆锦星的头上,报纸上也公开抨击骆锦星违反了国家的宪法。
但庆幸的是骆锦星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尤其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支持,对于深圳特殊情况采用的这种方式方法给予了认可,骆锦星的心也暖了。
在开放经济政策全面实施之后,全国各地也都相继掀起了经济发展的热潮,深圳更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骆锦星对未来更是充满了信心,他坚信自己可以将房地产行业做大做强。
第一个补偿贸易成功之后,香港很多房地产商都纷纷来到深圳谈合作,最后补偿贸易也被更名为合作精英,连续建设了多个大厦。
但是骆锦星后来发现,利润想要拿到手就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房子需要盖成了卖出去才能拿到钱,这和政府提出的开发总效益达到19亿相差甚远。
1979年的8月份,政策发生变动,合作经营再次更改为土地使用费,凡是来到深圳的外商都需要独资,只需要支付给政府土地使用费即可。
这种方式引来了德兴、新都大酒店等等的开发商。
当时租赁费对于内地来说已经很高了,可是相比较香港来说相差甚远。
直到1984年的时候,政府和企业才彻底分开,除了协议之外的土地,全部都是有偿使用了。
1987年,随着政策的改变,第一次土地拍卖在深圳举行,这块地位于深圳水库旁边。
由于是第一次举行这种活动,很多人都是抱着看新鲜的态度而来,只有骆锦星看到了未来庞大的商业帝国。
其实当时骆锦星对于这块地整体预算也就是530万,没有想到竞标场出现意外,他竟然用了525万买下这块地。
就当时而言,这次拍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当时的法律并没有允许拍卖土地,这次拍卖也被后人津津乐道,成为了房地产行业的里程碑。
对于骆锦星拍下的这块地也都众说纷纭,评论两极分化特别明显。
有人认为这块地大有作为,有些人认为毫无用处,毕竟这块地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
1988年4月,由于法律的修改,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使用或者转让,这个举措让土地价格翻了一倍。
也就是在这年的7月份,骆锦星开始修建东晓花园高档小区住宅楼。
楼盘刚开业的时候,每平米卖到了1600元,刚开业不到一个小时,楼盘就被抢购一空了。
只是这一个举措就纯收入400万元,而实际上,当时深圳的房产价格已经是2000元一平米。
骆锦星回忆说:“这块地开拍之前刘佳胜就曾经找过我,希望我能参加拍卖,但是他当时应该没有想到能拍出那么高的价格。”
当时刘佳胜的锤子落定之后,闪光灯都聚焦在了骆锦星身上,这是历史性的时刻。
“傻子”骆锦星
时任的市委书记也曾经送给了骆锦星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五个大字“敢为天下先”。
44家的企业参加了拍卖,其中包含9家外企,骆锦星清楚记得自己竞拍牌的号码是11号。
最后只剩下两家企业叫号了,眼看着数字蹭蹭往上涨,从400万、420万、490万,眼看着对手叫到了520万。
骆锦星手心开始冒汗了,心跳也加速了,他最多也就只能拿出530万。
骆锦星叫出了525万,刘佳胜叫了525万三次之后再也没有人叫号,随着刘佳胜的敲锤,骆锦星悬着的心落地了。
当骆锦星签完合同之后,记者就团团围住了他,最多的问题就是:“谈一下感受吧,您觉得这次拍卖的价格是否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