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间,徐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1.73亿元,跃升为2023年的8900.44亿元,翻了超5145倍。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经济发展历程,是徐州75年奋进之路的有力见证。
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 升级再起新篇
徐州是一座与煤炭资源紧密相连的城市,许多产业曾因煤而兴。改革开放后,依靠丰富的煤、铁资源及区域优势,徐州打造了钢铁、焦化、水泥等传统支柱产业。
徐州作为全省唯一肩负老工业城市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任务的城市,如何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破发展困境?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重大的理论命题,也是重要的实践命题。”徐州坚定推进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有所为有所不为,打好优存量、扩增量、谋变量“组合拳”,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工程机械是徐州的“一号产业”,作为工程机械制造业集群链主企业的徐工集团发挥着“排头兵”的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从2010年起,在千吨级起重机研发制造上,徐工集团就屡创佳绩。以1600吨轮式起重机为起点,“全球第一吊”的纪录七次被打破,最近三年,更是创下了纪录每年一破的历史壮举。
图源:徐州发布
目前,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汇集了营收超过千亿的徐工集团、超过百亿的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以及海伦哲、徐州巴特等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世通重工、东岳机械等创新型中小企业为配套的产业集群。
2022年,徐州对全市产业发展进行全面梳理,提出了培育“343”创新产业集群。如今,“343”创新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市委市政府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的重要抓手,工程机械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安全应急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绿色低碳能源、高端纺织、集成电路与ICT、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集群快速增长,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产业的含金量持续提升。
人才链串起创新链 全面支撑产业链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科技创新的关键。徐州不断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之基——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融合”,聚焦“343”创新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推动人才政策迭代升级、引育举措不断强化、体制改革走深向实、留才环境持续改善。
自2018年起,徐州人才政策不断迭代升级,继《关于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人才高地的意见》《徐州市大学生招引实施办法》《徐州市“555”引才工程实施方案》出台后,2023年11月,徐州重磅发布《深入实施“彭城英才计划” 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若干政策》,即“彭城英才计划20条”。在一系列强有力政策举措下,徐州各地企业及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主动引才,以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为突破口,以“人才链”串起科技创新生态链。
徐州名企名校行2023年春季驻徐高校系列校园招聘活动走进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是徐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深地领域国家科技战略机遇、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等单位成立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近年来,该实验室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人才队伍岗位类型,已招引包括全职院士在内的各类人才150余人。
正全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徐州,用好人才“第一资源”,不断厚植创新创业沃土。对于处在种子期、初创期的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徐州从资金、要素供给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政策支持。“十三五”以来,徐州累计支持成功创业33万人、带动就业近114万人,一大批创业型企业孵化、培育、成长、壮大,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潜力和创新动力。
“海陆空”齐发力 开放之路不断延伸
一直以来,徐州都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重要城市。75年来,徐州的公路、铁路、航空、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城市道路、城市快速路、乡村道路、城际公路等编织成了一张四通八达的立体空间交通网络,承接了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流、物流、信息流。
2023年7月,徐州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与连云港和淮安携手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组合型枢纽城市群。作为国家明确的11个组合型综合交通枢纽之一,连徐淮组合枢纽是“一带一路”双向开放陆海联运的重要窗口,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起到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作用。
在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的心脏地带——徐州观音国际机场的顺丰“徐州航空站点中转场”,装载着数以万计来自徐州及周边地区的包裹正进行着装机作业,这些包裹将在次日凌晨启程,飞往湖北鄂州,并随后转运至全国各地,在短短数小时后,返程的货运飞机将携带着约7000件货物,平安返回徐州。这条专为淮海经济区开通的货运航线已成为推动徐州临空物流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动力。
图源:徐州新闻
如今,徐州各港口枢纽多式联运体系逐步完善,“陆港”“水港”“空港”等节点实现高效联动,2023年共完成集装箱公铁联运46万标箱、内河集装箱25.05万标箱,分别位居全省第一名、第二名;中欧班列开行370列,平均货值增长近50%;稳定运营4条海铁联运班列,海铁联运量达到1.1万标箱,徐连海铁联运实现“周班开行”。
图源:徐州发布
强大的交通建设为对外开放注入了强劲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徐州积极抢抓国家重大战略,主动融入全球化经济大潮,形成了一批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农副产品、纺织产品、建材产品出口基地,产品畅销东南亚、欧盟、美国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外向型经济逐渐成为徐州经济重要支撑和新的增长点。202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172.05亿美元,是1988年的2151倍,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出口比重提升至48.4%。实际使用外资达3.50亿美元,是1985年的636倍。
文/汤心慈
资料来源:徐州发布、江苏统计、人民网江苏、徐州日报、先锋淮海、徐州交通运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