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解放前夕上海的事情。人们一觉醒来,发现世界都变了,手里的钱不值钱了,3400美元,可以换取一亿元的法币,相当于1美元换30万元法币。人们懵了,钱发毛了,这种情况叫做通货膨胀。
大上海所有的银行、票号、金店前面,全是密密麻麻的人群,人们等待门店的开门,用手里的厚厚的纸币换取大黄鱼小黄鱼,也就是我们电视电影里看到的金条。因为只有金条才能保证下一秒不会迅速贬值。但是,金店也不敢开门啊,因为他们自顾不暇。
在码头、大企业上班的职工,第一次感觉钱是一个负担了,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每次发工资都会有太多的钞票,人们的口袋已经装不在了,很多人用麻袋扛着钱回家。但是,更多的人悲哀的发现,他们的钱的重量却买不了等分量的卫生纸,更不要说去买米买面了。
上海的大小银行前,挤满了排队的人们,他们抱着一线希望,或许银行会开门,或许可以换取黄金。这里,我们要小小普及一下通货膨胀的概念,说白了就是银行发行的,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进而引起了货币贬值和物价大幅度攀升。这种情况,在明朝的初期就曾经出现过,当时幸亏与食盐挂钩才避免国家财政的崩溃。
由于钱不值钱了,因此各种奇葩的大面值支票诞生了,甚至出现了银行开出来的,价值160亿元法币的支票。由于钱不值钱,印刷钱用的纸甚至短缺。相关报道说,广东有一个造纸厂,接受了印刷钞票的任务,但是原材料紧缺。由于不得不干,竟买进800箱票面100-2000元的钞票,制作成纸浆后,当作印刷新钱币的原料。
当时企业发工资,会派很多可靠的工人去银行取钱,用麻袋来装,然后运回单位。每个工人能领到厚厚的纸钞。这些钞票必须迅速用来都买大米和白面,因为晚一天,都有可能涨价了,买不起了。但是,这期间,很多精明的上海人在使劲购买房屋,因为房是保值的,相对于飘忽不定的纸币,房子更让人心安。但是,这时候的房价也是最高的,一些为生活所迫的人,正在借着最高房价出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