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辛亥革命113周年,10月10日,由辛亥革命纪念馆主办的“难老难能——张难先事迹特展”在二号特展厅正式对外开放。
该展为辛亥革命纪念馆所举办的第七个辛亥人物系列展览。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也是张难先诞辰150周年,展览选择与黄埔军校有深厚结缘的辛亥元老——张难先作为主人公,意义不言而喻。
展览由“首义先驱 辛亥耆宿”“刷新思想 继续革命”“治理有方 匡扶济世”“老骥伏枥 鞠躬尽瘁”四部分构成,展现张难先无科名习气、无官僚习气、无党人习气的“难能”一生。
展览现场
张难先是湖北革命力量发展、壮大的参与者、见证者,他是科学补习所、日知会的创建者之一,与刘静庵、殷子衡等9人一同经历“湖北丙午党狱案”,在武昌起义爆发的翌日赶到武汉,为保卫革命政权努力奋斗。直至1940年代,年近70岁的张难先先后编纂《丙午湖北党狱汇纪》《湖北革命知之录》,为后世留下珍贵的辛亥革命史料。
1924年,他受李济深之邀南下广东投身到大革命运动,先后到肇庆、梧州、海南任职,积极开展地方工作,起到稳定革命后方的重要作用。他担任西江陆海军讲武堂教官期间,为黄埔军校输送引荐了许多学生。其家族也与黄埔军校结下深厚情缘。
展览现场
20世纪20年代末,张难先开始转为做地方治理工作,他先后在浙江和湖北取得斐然成绩。1930年12月至1931年12月,张难先担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其言行作风吸引众多报刊进行报道。尤其是著名记者邹韬奋在《生活》杂志发表的《张难先的难能》一文,给予张难先高度的肯定。
1932年,张难先做了一件“不耻小官”的大事,他以曾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的身份地位给沔阳县长范一侠当秘书,为的是给家乡受灾受难的人民做实事。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省政府西迁至恩施,被称为“湖北三怪”的张难先、石瑛、严立三合力与陈诚斗争,维持省政府正常运转。
解放战争爆发后,1949年5月,解放军逼近武汉,为保证武汉免受战火侵袭,张难先联合一众人组织武汉市民临时救济委员会,有力保证“真空”时期武汉的稳定,促使武汉实现和平解放。9月2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张难先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并发言。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张难先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并且出席开国大典。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第四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南军政委员会,张难先担任副主席。1968年,张难先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94岁。
张难先曾外孙林際平
张难先曾外孙林際平先生在展览现场回忆起自己与曾祖父的点点滴滴。他对记者说,张难先最主要的一个品质就是非常艰苦朴素。举个例子,当时湖北和平解放,张难先积极做了很多贡献,我们家也分到一个独立的花园洋房,原来里面的东西包括餐具、家具都很好地保存下来。后来要调任北京的时候,中南的行政部门说可以用火车帮我们把所有的家具运到北京。但张难先拒绝了,“这是属于国家的财产,我到北京另外再安排。”公家的东西一点都不能动,一点都不能拿。
林際平说,他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我的教育也很严。以前我们家对面就是小学,等到对面铃响了,我才冲出门。他为了这事狠狠骂我,说这样很不好,以后必须提前到学校去。又比如吃饭时,我很小的时候,虽然知道老人先动筷的规矩。但是,老人才刚拿起筷子,我就已经往桌上最肥的肉夹去。他也不说话,拿筷子啪就打我的筷子一下,我就知道这是不对的,以后我知道老幼有序,要讲中国的规矩。这都是很微小的事情,但是我印象非常深。
采写:南都记者 许晓蕾 实习生 戴银欢 通讯员 黄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