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部队大多都是小米加步枪抗击侵略者,条件可谓艰苦至极。即使是到了建国后的1950年,抗美援朝时期,我们的军队仍然缺吃少穿,打了20来年仗,始终离不开一个“穷”字。
但在1941年成立的新四军第七师,却打破了大家的这种印象。第七师成立时才3000余人,但在随后几年却发展迅速,巅峰时期五年累计上缴的钱粮价值超100万两黄金,每年能养活20个甲种师团。
因此新四军也被毛主席当做是掌上明珠,在军中也有着“印钞机”师的美称。那么第七师是如何做到这样的逆袭的呢?
一、遭国民党背叛,于绝境中求生
1937年,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中国红军的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在南方活跃的红军改编为新四军,由国民党发军饷。
相比起以往小米加步枪的抗战历程,在经济方面有了一些改善,算是过上了一小段舒服日子。
不过后来,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扣押了新四军军长叶挺,还声称新四军为“叛军”,取消了新四军的番号。
原本9000多人的新四军,遭到国民党8万多人的围攻,鏖战了7天之后,仅有2000多人突围出来。
遭遇国民党背叛的新四军,由此陷入了发展的低谷期。新四军除了军长叶挺被扣押外,政治部主任、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坤全部遇害,可谓是群龙无首。
仅剩的2000多人也难以撑起一个军的建制,因此新四军的重建工作可谓是让人犯了难。
既缺领导也缺兵,无奈之下,新四军将附近的游击部队合并进来,重建了七个师,一时间有了数万人规模。新四军虽然说是有七个师,实际上只有第一师的实力最强。第一师下辖三个旅,拥有将近两万人,打仗也一般是第一师上。
到了第七师,组建之初就只有一个旅和一个挺进团,总共1900多人。
另一边的将领方面,毛主席指派了一位管理方面的能人饶漱石担任新四军的政委。这位开国后的上将,到任之后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将这支重新组建的新四军,在短短数年之内,打造成了能文能武的强军。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饶漱石的改革最先针对的就是各级将领,对内实行高压政策,要在短时间内将这个重组的新四军打造成一支能打的军队,必然需要苦练。
对于各位高级将领就是一句话,能干就干,不能干就走人,一时间让新四军素质上了一个台阶。
新四军第七师方面,组建之初的定位本来是深入敌后的一柄“刺刀”,但实际困难其实是比较多的。组建时就1000多人,还是由游击队拼凑而成,第七师的两支主力部队经过3个月才会师,没有经济来源的第七师,连吃喝都成了大问题,战斗力实在有限。
因此饶漱石也修改了第七师的定位,让叶进明和蔡辉去了第七师,依靠着皖江一带土地肥沃、交通发达的特点,搞经济。
二、另辟蹊径搞发展
第七师成立之初可谓是一穷二白,两股主力部队三个月才终于会师。要钱没钱,要武器没武器,实在难以扛起敌后“刺刀”的重任,只能慢慢发展,先解决粮草问题。
在宿松县会师的第七师,走起了八路的老发展路线,在敌后打游击发展根据地。第七师成立的第二年,一路突破了国民党的封锁,打到了鱼米之乡的皖江地区,扎下了根。
饶漱石指派的叶进明和蔡辉到了第七师之后,本以为第七师会穷得叮当响,没想到当时的第七师已经囤下了大批粮食,足够部队吃上好几年。
在皖江地区开辟了根据地的第七师,除了粮食富裕之外,其他的钱和军需物资依旧十分短缺。当时的皖江地区被日伪军控制,第七师只能假扮成农民,偷偷背些粮食出去卖,但收入就十分有限了,根本搞不到武器和医疗物资。
当时部队凑集军费的方法主要有3种。
第一是募捐,但第七师作为一个地方的小部队,基本没有大商人资助,募捐只能从当地老百姓或者大户那里募捐,基本是捐不到什么钱的。
第二则是没收汉奸的财物以及打土豪。但对于汉奸的认定一般都比较严格,需要团部以上才能认定,一般的汉奸也没有多少钱,打土豪也是同样的道理,即使是罪大恶极的土豪,财产田地一般都会分得当地的穷人。对于一个师来说往往是杯水车薪。
第三则是咱们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了。以延安根据地为例,人人种粮食、纺棉花、种菜,还有著名的359旅集体开荒种地等等。
说起开荒种地,第七师所在的皖江地区,确实是国内有名的产粮宝地,土地极为肥沃。第七师也找了不少土地,开始种粮食以及其他赚钱的经济作物等等。
在种地的过程中,第七师还发挥了集体指挥的优势,为当地农民修筑了足足长15华里的黄丝滩江堤,保障了一方农民。
虽然自己种地能够保障吃喝问题,但当时第七师并不缺粮食,在日伪军的管控下,缺的乃是钱、武器以及医疗物资。
如何把粮食卖出去呢?皖江地区由日伪军管控,第七师一来没有将整个地区打下来的实力,二来即使能打下来,也受不住,会遭到日军的大部队围剿。打一下小地方来倒是没问题,但作用又不大。
因此开辟一条地下商业通道成为了第七军发家致富的关键。由于当时战况焦灼,战争年代,粮食这种硬通货也贵,芜湖和上海虽然隔得没多远,但粮价却差了四五倍,因此叶进明也就有了直接把粮食卖到上海的想法。
从芜湖到上海这一路,谁能光明正大地把粮食运过去呢?汪精卫的同好,留学日本归来的汪子东成了最佳人选。
三、日入10根金条是什么水平?
汪子东和汪精卫都是浙江绍兴人,祖辈又有关系,因此在汪子东从日本留学回来后,就在汪精卫手下担任了商业部粮食科的副科长。
汪子东这人虽然是汉奸,但也没有做太过分的事情,属于可以争取的对象,恰好汪子东又是管粮食的,因此叶进明就策划了一系列策反汪子东的计划。
当时恰好汪子东的母亲过世,叶进明就带着人装成来吊唁的宾客,和汪子东见了一面。
叶进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先从国际大势分析起,欧洲战场苏联红军已经准备反攻到德国柏林,日本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现在和新四军合作就是汪子东最好的后路。
被一杆枪抵住脑袋的汪子东也十分配合,连连称是,并约定第二天晚上详细洽谈具体的合作事宜。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叶进明带人在冷风里等了一个多小时,都没等到汪子东现身。
后来汪子东派人送来了一封信,信里称,自己虽然当汉奸,为日本人做事,但也没有做得太过分,只是想在乱世里活下去。如果和新四军合作,万一被日本人发现,自己必然是死路一条。
好在汪子东并没有直接向日本人高密,因此叶进明觉得汪子东这个墙头草,还是有争取的价值的。
第二天叶进明带人在芜湖江面,把汪子东亚运的大米全部劫了,汪公馆的伪军也被新四军找机会抓了不少。汤沟镇接连数日都被新四军骚扰,这让汪子东待在公馆里也坐立不安。
最终见汪子东仍无动作,叶进明直接封锁了镇上的渡口和路口,将汪公馆对外的联系全部切断,困了几天后,汪子东才被迫到第七军主动认错求和。
叶进明也不含糊,直接开了一张军需单,其中包括20吨炸药,迫击炮和机枪各几十样,还有金属材料、医疗用品等。当然也不是让汪子东白拿,叶进明以粮食等作为交换,仅仅是做生意而已。
除了从汪子东那里买到了大量紧缺的物品,叶进明还看上了汪子东的运粮收益。和汪子东谈定,双方合作开设一个粮店,由新四军出人,以汪子东的名义运营。
不过就在双方谈好之后,日本人听到汪子东开店,也想插一脚,躺着赚一波钱。就这样,汪子东、新四军还有日本人三方就一起开启了一家粮店,负责附近众多的粮食生意。
由于日本人只是想躺着拿分红,因此粮店实际上的管理人还是新四军派去的地下党员,由于有了日本人要查账分红,新四军这边想要转移资产,只能偷偷做账。
好在粮店流水较大,每天的盈利就能有10根金条,因此新四军每个月都能不知不觉地拿出25根金条。别说第七师,就是整个新四军都够用了。
不过见识到粮店利润的叶进明,并没有见好就收,而是有了更大的谋划。
四、新四军在日军眼皮底下开了几十家店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尝到了高额利润甜头的叶进明,想到了条件艰苦的其他军队兄弟,想要赚到更多的军费。
借着汪子东这条线,叶进明有了一个全新的商业计划,一步步做大做强。首先是打通芜湖到上海的一整条商业路线。
从芜湖到上海,不管是水路还是陆路运输都较为方便,但一路上却都是由日伪军把手。叶进明和汪子东便商量,以软硬首段双管旗下,拿下一整条运输线路。
汪子东出钱,对各个路口关卡值守人员进行腐蚀,让其成为自己人,若是实在腐蚀不了的,叶进明就派人直接打掉,让日伪军换新人过来。双方配合之下,一整条运输线路都被打通。
不仅仅是芜湖到上海一条线,而后包括南京、镇江、扬州等地,都打造出了物资转运站,逐步连成了一个贸易网。
上海对于粮食的需求就算再多,但人口总归是有限,在粮食市场的供给逐渐饱和后,叶进明又打起了其他货品的主意。
借着汪子东的名义,新四军在汪子东所在的镇上一连开了20多家各类店铺,包括10家米店,盐店20来家,木柴煤炭等等也有10多家。整个镇上,大部分的店铺都由新四军开办。
至于镇上的日伪军,也都心知肚明,带奈何第七师大部队就在不远处。如今已不再是日伪军管理着这个镇子,而是由第七军看管了。
身处其中的汪子东自然也识时务,不敢出什么幺蛾子。随着后续国际局势的越发好转,更是让这个留过学的汉奸,踏踏实实地和新四军合作。
以至于第七师在当时能够一年赚到几十万两黄金,5年时间,仅仅是上交给组织的钱粮价值就超过100万两黄金,平均每年20万两,足以养活20个甲级师。
第七师除了经济方面的贡献外,其实另一方面的贡献也极大。那就是军需以及医用物资方面。
当时国内不管是日本人还是国民党,都在极力打击各种军需、医疗物资的交易,基本上只能够从官方手中买。因此八路军想要补给,除了在战场上缴获之外,绝大部分只能依靠潜伏在地下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采购。
每一批军需或者医疗物资背后,都是众多地下同志冒着生命危险带回来的。第七师在打通了芜湖到上海的关系网后,采购这类管控物资的风险一度小了不少,靠着金钱和汪子东的身份,买到了许多伪造的证件,以及关卡的通行证。
不计其数的炸药、子弹、药品、电台,用敌人的火车、货船,运送到了咱们同志的身边。身在敌后工作的第七师,从最初的敌后“刺刀”,变成了敌后“印钞机”,贡献难以估量。
不过敌后工作也危险重重,期间和敌军打交道可谓是在刀尖上跳舞,还要时刻担心暴露遭到围剿。
1947年,敌人扫荡滨海地区时,不少同志英勇牺牲,但仍然没有放弃为我军采购物资,一直坚持到上海解放,第七师才正式结束再敌后的采购工作。
参考资料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第二分会. 新四军第七师[M]. 2005.
驰骋皖江: 新四军七师与皖中抗日根据地[OL].抗日战争纪念网,2022-09-2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