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刚生完二胎的朋友小芮问我:都说现在流行二胎随母姓,这事儿到底可取不?
关于这个问题,还真的值得聊聊。
随着女性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社会地位提升,在家中的话语权,也水涨船高。
于是,一场名为“二胎随母姓”的风潮,刮向了江南海北。
根据相关数据表明,自从二胎开放后,从新生儿姓氏选取比例来看,父姓与母姓的比例为1:12。
也就是说,这种冠姓方式,一般出现在二胎家庭。
一方面,它保留了传统的冠姓规则,满足了男方根深蒂固的姓氏延续的观念。
另一方面,它强调了女性在家庭中的价值和贡献,彰显平等的同时,还能给女方多一份的香火传承,
看起来,皆大欢喜,其乐融融。
但事实上,这种方式真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稳妥吗?
或许,当我们不断吆喝、呐喊它的公平性的时候,在其背后,早已有3个弊端悄悄潜伏。
到底是什么呢?咱们接下来一探究竟。
01.第一个弊端:集体思维下的区别对待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
二胎家庭,夫妻俩采取了姓氏分配的方式,老大随父姓,老二随母姓。
刚开始,还一片和气。
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问题出现了。
比如,家里不知不觉间出现了两个阵营,老大和爷爷奶奶走得亲近,老二被外公外婆格外偏爱。
哪怕孩子父母不断重申“一碗水端平”的重要性,可这种情况却仍然愈演愈烈。
到最后,两个阵营之间的攀比、对立、竞争更是此起彼伏,搅合的一家人都身心俱疲。
其实,像这种情况,在二胎随母姓的家庭中,并不罕见。
受到传统文化影响,姓氏作为家族纽带,以及血脉传承的证据,在人类发展与凝聚力方面,有着牢不可破的影响力。
简单来说,同一姓氏之间,更容易获取到归属感,也更容易融入与接纳。
这是一种镌刻在骨血里的无意识选择,很难打破。
哪怕很多人明知两个孩子身上流淌的是同一血脉,但是仍旧会在集体思维的催动下,靠近和自己有相同符号的那一方。
慢慢地,区别对待也就应运而生了。
但对于无辜的孩子来说,这种简单粗暴,没有任何理由和原因的区别对待,不仅毫无道理可言,而且更显残忍扎心。
更可怕的是,它会将孩子间的竞争关系,无限放大,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会从内向外,打破家庭原有的凝聚力。
而这一切,仅仅就是因为姓氏的不同。
02.第二个弊端:出现认知偏差
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12岁以前的孩子认知片面,无法辩证的看待问题。
这也就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埋下了伏笔。
一般来说,亲人间的区别对待和资源倾斜,孩子能够明显的感受到这其中的细微差异,但因缺乏全面系统的思考能力,往往就会得到“失真”的结论。
比如,随母姓的孩子,会下意识的认为自己跟妈妈这一方更为亲近,而随父姓的孩子,也会不自觉的向爸爸那一方靠拢。
这些认知偏差,会渐渐导致一个家庭,呈现割裂状,也不利于孩子对身份的整合,更会成为孩子塑造健全自我路上的绊脚石。
03.第三个弊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虽说现在“随母姓”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提及。
但从现实角度来考量,目前“随父姓”仍然是家族传承的主流。
一旦孩子随母姓,那么不单单家庭里的人,会无意识的区别对待,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而且周围人群的声音,也会对孩子带来更深层次的伤害。
就比如有一些好事者,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当着孩子面胡说八道、造谣诋毁,以姓氏不同作为他们攻击孩子的缺口,满足自己的猜疑心。
久而久之,就会给孩子的内心带来一系列的创伤。
更可怕的是,当这些嚼舌根的话日益流行,那么孩子在集体生活中,也很容易受到影响,比如被嘲讽、排挤和孤立等等。
所以说,比起以后可能会给孩子生活带来的困扰与麻烦,倒不如让事情保持原有的样貌。
其实,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提升,不少人都过度夸大了“冠姓权”的重要性。
就好像,只有二胎随母姓,才能彰显一个家庭的平等、体现对女性的尊重、正视女性的贡献。
但事实上,真正内心强大、独立自主的新时代女性,绝不需要去依靠这些“形式主义”来证明自己的地位。
有些东西,可能蕴含在生活点滴之中,只有用一生,才能得到最真实的答案。
我们,共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