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创造了“宫爆鸡丁”这道菜肴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今贵州毕节织金县)牛场镇人。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中进士,并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不久,因母亲去世,返乡丁忧,恰逢遵义的杨隆喜造反,丁宝桢倾尽家财,招募了八百壮士保卫家乡。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丁宝桢丁忧期满,恰逢苗民教徒叛乱,蜂拥而起。时任贵州巡抚蒋霨远,上奏朝廷,申请让丁宝桢部留在平乱军中,皇帝同意并特别下令,授予丁宝桢编修一职。此后,丁宝桢增加在民间的招募,士兵总数达到四千人,并先后收复平越、独山等诸多城池。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丁宝桢任岳州知府后,遣散了之前招募的军队。但由于亏欠的饷银非常多,丁宝桢把五百两银子放在桌案上,对大家说:“我和各位在一起共事很久了,现在府库的钱粮短缺,你们空着手回家,怎么办?”大家流着泪说:“您不惜捐献所有家产,解救国难,我们还怎么敢有另外的要求?”于是众人纷纷离开。丁宝桢成功化解了无饷可发的危机。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丁宝桢任长沙知府。
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丁宝桢升任山东按察使。当时,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在鲁、豫两地统帅军队作战,僧格林沁自觉地位高贵,十分倨傲,见省级以下官员不设座位,丁宝桢投递名帖求见,说低级武官丁某投书王爷,给予座位就觐见,不给座位就不见,身边的侍从人员都大惊失色,僧格林沁佩服丁宝桢的强硬不屈,为丁宝桢改变仪容,礼敬有加。山东巡抚阎敬铭听说这件事后,大为称奇,丁宝桢到任的那一天,阎敬铭亲自在郊外迎接,从此,无论大小事务,阎敬铭都先咨询丁宝桢之后,再实行。僧格林沁命令丁宝桢,平叛河北农民起义首领宋景诗发起的叛乱。不久,丁宝桢因擅自招抚降兵被弹劾,部议降三级处理。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丁宝桢升任山东布政使。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僧格林沁战死于曹州,丁宝桢被弹劾,协战不力,恩降四品顶戴留任。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给事中孙楫、御史朱镇,又搜罗了其他的罪名来弹劾丁宝桢,此事转呈到曾国藩手中,曾国藩向皇帝禀告说,丁宝桢无罪。山东巡抚阎敬铭向来欣赏丁宝桢的才能,到这时就请求退休,举荐丁宝桢来代替自己,于是,朝廷就任命丁宝桢做山东巡抚。当时,捻军的部队直逼边防海岸线,李鸿章建议朝廷在胶莱河修筑防御工事,丁宝桢也参与其中。
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东捻军逃到潍河,东路军副将王心安刚刚筑成营垒,但堤墙尚未完成,捻军长驱直入渡过了潍河,丁宝桢将这件事禀告给皇帝。皇帝大怒,将李鸿章交付兵部审议,丁宝桢被处以革职留任的处分。这之前,东路军镇守潍河,本是安徽将领潘鼎新驻防地段,安徽军刚刚南移,而北路就立即失利。皇帝下令将副将王心安斩首,丁宝桢上书直言辩驳,皇帝就宽宥了王心安,而斥责李鸿章,丁宝桢又屡次上书揭发,皇帝于是越发斥责李鸿章为人刻薄善妒、放纵寇敌。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西捻军奔赴定州,京畿附近大为震动。丁宝桢听到军情示警,立即快马奔驰到东昌,率领一千骑兵,三千精锐步兵,带着五天粮食,日夜兼程,援助北方,捻军于是向南溃逃。这场战役,朝廷派遣禁军到京城外防备捻军,统领士兵的各位将领都受到责备,而皇帝只因为丁宝桢这一支军队,突然出现在敌人之前,转战雄、任、深、祁、高、肃各州间,收复饶阳,功劳最大,多次降下圣旨,对丁宝桢褒扬嘉奖,加太子太保衔。
在山东任上,丁宝桢最为知名之事,便是斩杀御前大太监安德海了。安德海先后侍奉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多年,咸丰皇帝死后,成为慈禧太后心腹,颇受宠信。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安德海违反祖制、擅出宫禁,在未携带任何公文的情况下,出宫游玩并借机敛财。八月二日,安德海至泰安境内,丁宝桢派骑兵将其逮捕,随后押往济南。丁宝桢立即密奏朝廷,痛斥安德海种种不法行径。八月六日,得旨,安德海就地正法。诛杀安德海,一方面显示了丁宝桢的果断刚直和神勇,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能审时度势的智慧。之所以智慧,是因为他知道,恨胡作非为的安德海大有人在,慈安太后,恭亲王奕忻,包括同治皇帝等等,都对其恨之入骨,都欲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所以,他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才痛下杀手的。
即使如此,丁宝桢还是找了个借口:“宦竖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就是说,这个安德海是假货,慈禧那么英明,是不可能放正宗的小安子违规出宫的。这就是智慧。至于曝尸三日,是为了洗清安德海同慈禧有奸情的谣言等等,这就统统为臆测之言了,这只能说明,在得到宫中一众人明确的支持之后,丁宝桢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疾恶如仇进行到底了。
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丁宝桢受到光绪皇帝的接见,被授头品顶戴、太子少保,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代替吴棠署理四川总督一职。成都将军恒训再次核查堤防工程,又挑剔指责到盐运祸害商贾民众,流弊很大,拒绝责难,进行争辩。皇帝担心丁宝桢被流言困惑,亲自下令告诉丁宝桢,不要改变当初的想法。不久,就正式授予他实职,丁宝桢也更加的自我勉励,更加注重储存粮食,严厉进行督责搜捕。
丁宝桢刚刚到任履职时,城内每月都发生盗窃抢劫案件,在他上任后,几乎把匪徒诛杀干净,宣称路不拾遗。当时,四川吏治腐败、财政赤字巨大,慈禧特为丁宝桢写了一幅字:“国之宝桢”,足见朝廷对丁宝桢寄予了厚望。丁宝桢督川十年,他体恤民情,实心办事,深受民众爱戴。在此期间,他编纂的《四川盐法志》,既总结了四川盐井生产技术,又有大量精美的木刻插图。
丁宝桢又在杜甫草堂增加了黄庭坚塑像,以配享杜甫。他认为,出于苏轼门下而与苏轼齐名的北宋诗坛健将、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公开标榜作诗应学杜甫,提倡“无意于文”和“脱胎换骨”诗论,追求奇丽硬涩的风格;曾经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贬谪到蜀中,任涪州别驾,一生宦途很不得意,符合“心迹相同”的原则,所以,他又援引前例,塑黄庭坚像配享杜甫。原来在工部祠旁的陆游神龛,移至祠内杜甫祀像的正西,添置的黄庭坚神龛,置于杜甫像正东。后来,清人钱保唐为工部祠撰书了“荒江结屋公千古,异代升堂宋两贤”楹联,启迪游人瞻仰凭吊唐、宋两代的大诗人。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丁宝桢在四川总督任上去世,享年六十六岁。由于朝廷发放的俸禄被丁宝桢多数用于救济贫困百姓,让这位封疆大吏病危时,竟然债台高筑。身边的随从随员们聚集在一起,拿出钱帮助办理丧事,扶柩回乡才能够成行。
丁宝桢死后,山东父老联名具奏朝廷,请求将他的灵柩运回山东安葬。朝廷下旨:“准葬山东,予山东、四川、贵州建祠。”并追赠其太子太保,谥号文诚。其子丁体常等,遵从父亲之遗命,为了不扰民,由水路扶丧。次年秋,灵柩回归济南。士绅百姓“郊野祭吊,军民悼哭”。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九月二十五日,丁宝桢安葬于历城的丁家林地元配谌夫人墓的东侧(现济南历城区全福立交桥东)。
补记丁宝桢轶事:
误服媚药:丁宝桢在咸丰年间,曾任职翰林院,一日,上奏谈军事,咸丰皇帝览奏大喜,召见于圆明园。丁宝桢早早入园静候,见房间一隅放着玻璃盘,内有果子十数枚。丁宝桢正觉得口渴,便吃了一枚,觉得甘香异常,又吃两三枚,突然感觉腹中发热,阳具暴长,尴尬万分。此时咸丰皇帝已升殿,即将召见,丁宝桢立即扑地抱腹喊痛,谎称痧症骤发,由此得以出园。后来,与他有交情的一位内务府官员告诉他:“此媚药之最烈者,禁中蓄媚药数十种,以此为第一。即奄人服之,亦可骤生人道,与妇人交,药力驰则复其初。此必内监窃出,未及藏庋,而君误食之尔,然亦殆矣!”丁宝桢急忙找医生诊视,困卧十余日始起。
宫保鸡丁:宫爆鸡丁原名叫做宫保鸡丁,这道菜由丁宝桢发明。据传,丁宝桢对烹饪颇有研究,喜欢吃鸡和花生米,尤其喜好辣味。他在四川总督任上时,创制了一道将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下锅爆炒而成的美味佳肴。这道原本丁家的“私房菜”,但后来越传越广,人尽皆知。所谓“宫保”,其实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清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赠“太子太保”。“太子太保”是“宫保”之一,于是,他发明的菜肴由此得名“宫保鸡丁”,也算是对他的纪念了。时过境迁,很多人已不知“宫保”为何物,就想当然地把“宫保鸡丁”写成了“宫爆鸡丁”,虽一字之差,但却改变了纪念丁宝桢的初衷。
(本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