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京城这种通衢之地,必定会经济繁荣,就业机会颇多。故此,有事业心之人必会投奔于此,寻找就业机会。在过去,偌大的北京城不仅有光鲜亮丽的职业,还有一种人人都瞧不起的职业——粪夫。你可知道这职业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真相?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所谓"粪夫",简单来说就是清理粪便的人。他们经常在大街小巷的居民区中穿梭,带上可以装粪的篓子,就为了获取居民厕所中的粪便。在经济落后时期,还会有很多人为了争取一点粪便打起来,毕竟几个粪夫都想抢这一家的粪,可不是就有了竞争?所以在康熙年间,粪夫们商讨出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划分疆界。比如说,这条道归他,下一条道归你,这样划分来划分去也就产生了"粪道"。不过这粪道可不是归于每日劳动的粪夫,而是归于粪商。这些领头的粪商会命令粪夫替自己干活,再发一些福利。久而久之,"粪夫"就成了一种职业。
可能会有读者产生疑问:"这粪便也能挨家挨户收?为什么户主不清理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的生产力虽然低下,但是城市之间的管理还是要遵守的,街道之间决不可留有粪便等秽物,故此,粪便需要统一清理出去。而农民种地时,却最爱用粪便给田地中施肥,肥沃的土地才能长出更多的粮食。所以这些粪便也有了更好地去处,那就是卖给农民。可惜一家一户的粪便卖不了几个钱,让城里人主动去找农民去售卖,基本上是一个笑话。就这样,主动替他们清理粪便,又可以拿报酬的"粪夫"产生了。
毕竟粪夫将所有粪便集中在一起,由粪商售卖,产生的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在有利可图之后,这些雇粪夫干活的头头,也就是"粪商",还会主动在街道上设立粪坑,也就是厕所。居民们可以在厕所中方便,也便于粪夫将粪便集中在一起搬运售卖。据记载,这些粪商大多是世代相承,甚至发展到民国时期,已成了资本家、地主。比如:在粪商行业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于德顺。他正是靠粪夫搬运粪便,再集中售卖粪便发家,家中财产丰厚,在阜城门里有诸多房产,在京西有稻田,南苑有旱地……这些,都是他剥削贫苦粪夫赚的钱。
为何说是剥削?这是因为粪夫这个行业诞生时,粪商并不会给粪夫报酬,他们会给这些粪夫每日两顿饭。别看这酬劳低,但是在饥荒吃不饱饭的时候,还是可以救命的。所以粪夫主要的酬劳,就是靠广大户主们给的小费。毕竟粪夫每日勤勤恳恳前来掏粪,帮助不少人家清除污秽,逢年过节这些居民也要意思一下。可惜这种不成文的规定还是激化了粪夫和居民之间的矛盾,因为很多家庭认为:"粪便都可以卖钱了,为何还要另外付给小费?"而这些钱明明是赚到了粪商的手里,粪夫才是被两头剥削的那一个,故此,双方矛盾激化。更何况粪夫的设备简陋,搞得粪水直流,实在是令人讨厌。
随着历史的推进,粪夫搬运粪便的工具由"荆条筐",演变为推车。虽说轻松不少,可惜筐上无盖,推粪走路时,秽物着实是臭气熏天。
当地部门成立后,也做出过相关措施,比如在如民国七年,相关部门拟对全市粪夫发给号衣,劝令粪车、粪桶上加盖等办法,可惜粪夫众多,早已习惯之前的工作方式,并不会遵守,计划失效。自1928年卫生局成立至1933年之间,卫生局也对粪夫颁布了多种要求,但因为规则不当,粪夫不听等种种原因,皆未成功。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全民上下一心的统筹下,粪便管理问题才得以解决。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冯豆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