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六十年京剧见闻》
转自:梨園雜志
最近夏威夷大学的三十五名学生,在美国檀香山肯尼迪剧院,首次用英语演出了京剧《凤还巢》。该剧由伊丽莎白·威克曼翻译和导演,中国京剧名演员杨秋玲等三人专程去美,进行辅导,演出后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中国京剧在外国用英语演出,早有先例。一九三二年熊式一到英国后,就把京剧《红鬃烈马》编译成《宝贝的河流夫人》一书,书名译成中文而名《宝钏夫人》。此书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在伦敦由Methneu书局出版,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在伦敦国民小剧场上演,一时风靡英伦,座无虚席。由于场地太小不能满足观众,后又迁到莎佛埃大剧院去演出,先后演出了六场,场场客满,美国纽约百老汇布斯剧院慕名邀往,他们又请梅兰芳博士代制全剧服装,由北京寄到美国,因而演出更加生色。继之又在爱尔兰、瑞士、荷兰、比利时等国轮流上演,所到之处无不轰动,这是中国京剧用英语演出之嚆矢。
中剧西演(1935年):《王宝钏》王允赏雪之一幕
熊译宝钏夫人根据京剧王宝钏与薛平贵的故事分成五幕:(一)王丞相和家人赏,王宝钏慧眼识英雄,(二)王宝钏抛彩球招亲,薛平贵接球缔良缘,(三)薛平贵投军,王夫人寒窑探女,(四)西凉国平贵得志,回窑戏宝钏,(五)夫妻团圆。虽只五幕实际已把京剧“王八出”的情节包括殆尽。
译本中唯一的特点,就是那位代战公主后来被天使引渡成仙,而没有出现象京剧《大登殿》那样“说什么她为正来你为偏,你我结发在她先……”一个昭阳院,一个掌兵权,使两个妻子平分秋色的场面,而让宝钏与平贵夫妻团圆做为结局。有人说熊式一大概也反对多妻制的,其实这和当时历史条件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恋爱自由,朝秦暮楚之风甚盛,英国人比较保守,对世风日下,朝野颇多微词,王宝钏富贵不能移其志,苦守丈夫十八年之久,在欧洲是找不出来的。所以此剧一出,在英国不胫而走。据说当年此剧在外国演出,外国老太婆们看了痛哭流涕的很多,可见中国戏感人至深。不过演出时笑话也闹了不少,演王允的就因为戴上“髯口”讲话不习惯而把胡子放在嘴唇下面。
中剧西演(1935年):《王宝钏》郭婉莹饰王银钏
《宝钏夫人》一九三五年改用《王宝钏》剧名,在国内也演出过,那时上海有个“万国艺术剧院”,是戏剧家宋春舫和英人弗里茨夫人所创办,以“促进中外艺术交流”为宗旨,于一九三五年秋,假座上海卡尔登戏院(今长江剧场),用英语演出了这个剧本。扮演王允的是方伯奋(《文汇报》在沪创刊之初的董事之一),扮演薛平贵的是凌宪扬(曾任沪江大学校长,国共和谈时国民党代表之一),扮演主角王宝钏的人,是二十年代海上名媛唐瑛。这次因为是用英语演出京剧的第一遭,所以引起观众极大兴趣。薛平贵身穿箭衣,头戴软罗帽,王允也戴上“髯口”,王宝钏的扮相则与京剧大致相似,唐瑛不但英语流利,而且也很会做戏,只是他们的台步都走不好,虽然也有锣鼓和管弦乐的配合,但是只有对白而无唱段,因而看了令人有不伦不类之感。不过他们那次演出也有所创新,例如京剧旧本“花园”一场,原有仙人指引为平贵带路,被删除了,改为宝钏和平贵早已播下爱情种子,二人相约绣楼抛球,突出了王宝钏的性格,这在半个世纪前是很有价值的改革。
中剧西演(1935年):《王宝钏》唐瑛饰王宝钏
提起唐瑛想起一件事,不久前报载美国总统里根,对华裔做出卓越贡献的人,首次颁发“青云奖”,获奖者只有二人,一是美国电脑业权威,十大富翁之一的王安,另一人为现在耶鲁大学任教,闻名国际艺坛的著名舞台设计家李名觉,他即是唐瑛的独生子。虽然他母亲用英语演《王宝钏》时,他还在襁褓之中,但是正因为有此渊源,童年时他在上海就经常出入剧场,爱上戏剧。一九四九年他由香港去美国,入南加州大学学习舞台设计,六十年代,已崭露头角,闻名于百老汇,这也是艺坛中的一段佳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