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回到翰林院,高兴得一夜没有入睡。首先是感到皇上一年四季并不只是吃喝玩乐,翰林待诏也总算干了一点正事,何况明天就要加封他中书舍人的实职。
梦想将要实现
中书舍人是仅次于中书侍郎,而中书侍郎又仅次于中书令,而中书令就是宰相。中书舍人除主管起草诏令以外,还可以参预机密政事,不仅官职离宰相不远,实际职务也距宰相很近。
他青年时代“愿为辅弼”的梦想终于就要实现了,他即将成为张九龄第二,何况他的文才还在张九龄之上。
至于张九龄的下场,他却顾不上去考虑,便又想到以中书舍人供奉翰林,不像翰林待诏徒有虚名,以后就有了自己的住宅,家人也就可以团圆了。
张九龄
即将天亮时,他才睡了一会儿,就又起来上朝了。当他走到大明宫时,只见一片灯火,好似天上的星星,都降落到长安城里。他以为晚了,谁知还有比他更迟的。
由于玄宗好长时间不上早朝了,朝廷大臣都习惯晚起,今天早上就有好多大臣差点起不来。直到卯时过后人才到齐,皇帝也才坐到御座上。
将军抗旨出师、奸相李林甫训斥
第一件事就是宣读出师诏书,命朔方节度使左武卫大将军王忠嗣出列听诏。
在朝列之中走出一位身着戎装的将领,年约四十多岁,身高七尺有余,仪表堂堂,英姿飒爽,却又举止高雅,气度不凡,使人可以想见他是一位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的帅才。
王忠嗣
他听到诏令后,不仅没有飞扬跋扈之态,反而有满面忧虑之色,高声说道:“臣有下情容禀。”接着便伏俯丹墀,慷慨陈辞:
“臣之家父,为国殉难,死在阵前,臣自幼蒙主上隆恩,养于禁中,赐名忠嗣。国恩家仇,无一日忘却。虽屡有微功,未足以报。
自圣上授臣重任以来,窃思当年提刀跃马,斩将夺旗,乃匹夫之勇,并非报国之上策。臣愿意仿效战国李牧,西汉李广,以持重任安边为务。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以逸待劳,必能稳操胜算。
万里边疆,固可不战而定。否则,征伐频繁,徒劳无功,兴师动众,动摇军心。昔汉武好四夷之功,虽广获珍奇,多斩首级,而国内疲耗,几至危亡。晚年悔叹不已,改弦易辙,息兵重农,方使国家转危为安。
况石堡险固,易守难攻。若草率出师,屯兵坚城之下,必死伤无数,然后事乃可图。臣恐其所得不如所失,故请休兵秣马,伺其隙而取之,方为上计。伏望陛下三思。”
王忠嗣这一番话,让李白听得出了一身汗,又是惭愧,又是后悔,又感到不安。
他真想跑出朝列去,握住王忠嗣的手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抬头看到,玄宗脸上阴云密布,大臣们已面面相觑。
李白行吟图
正在此时,朝廷一品宰相李林甫,出列奏道:“皇上身为天子,天了之事都是皇上的家事。皇上有诏,唯命是从乃为忠。”
然后,他竟然向文武官员们训起话来:“你们看看丹墀下两旁肃立的御马,悄悄站着,一句话不说,天天享受的是三品官的待遇;只要嘶一声,就拉出去,再也别想到这里来了!”
李白听了,不禁暗暗吃惊,原来当今掌权的宰相竟是这等货色!由此可见,贺知章等人都说他是欺上瞒下,种种劣迹看来是真的了。大概玄宗也觉得他讲的这几句话不伦不类,于是打了个哈欠。
李林甫
李白正准备出列把李林甫驳斥一番,刚想转身,却忽然有人将他袍袖拉住,一看是礼部员外郎崔国辅,连连向他示意。
他稍一迟疑,又见朝列中走出一员将领,年纪不过三十几岁,却是趾高气扬,大言不惭地说道:“杀人一万,自伤三千。既然是打仗,哪有不死人!我国现有五千多万人口,死去几万,如九牛去一毛。
臣请求关中援兵子弟三万人,加上陇右,河西三万人,以六万之众,何愁拿不下一个小小的石堡城!恐怕吐着一听见这么多人,早就吓跑了。有人贪生怕死,我河西节度副使董延光可不是怕死的人!只要能为皇上开疆拓地,臣视死如归……”
正当董延光讲得口沫四溅,忘乎所以时,王忠嗣突然插言厉声问道:“五年以前,在青海碛石的战斗中,丧失军队上万,丢盔弃甲,逃回京的,难道没有你董延光吗?”董延光一下就不吭声了,不得不用手抹挡屑上的白沫,退了回去,王忠嗣接着又援古论今,备陈利害,最后语重心长地告诚大家,“初廷连年出兵,今关中丁壮,已征略尽,孤儿寡母,京畿到处都是。臣并非贪生怕死之辈,实在不忍用数万众之性命来换我这一官职,愿皇上也下轮台之诏,杜绝邀功请赏的途径,则社稷幸甚,苍幸甚!”说罢,连连叩头,声震殿廷,直至鲜血流出来,染红了地面。
唐玄宗
玄宗的脸色本来就已露出怒容,可目睹此惨状,也似乎不便发作,挥了挥手,宣布退朝。
李白欲写奏疏劝谏玄宗
李白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翰林院,先抱起酒壶灌了一通,随后颓然地例在床上。
王忠嗣头上磕出的鲜血总是在他眼前浮现。王忠嗣最后一句话:“臣实不忍以数万众性命易一官”,老在他耳际回响。
他后悔当时自己没有冲出朝列为王忠嗣仗义执言,甚至让自己额上的血也和他一样流淌在地上。想来想去,他决定向皇帝上奏。于是他立刻坐起来,拿笔展纸,开始写起来。
当他正写到“臣亦不忍以数万众性命易一官”,突然有人推门进来。一看,是崔国辅。
崔国辅,吴郡人。李白在青年时代初游金陵时和他相识,两人性格相投,又都喜欢写乐府诗。崔国辅作的诗和李白的尤为相近,也是清新而自然。
开元中期,崔国辅做许昌县令,李白还去探望过他。崔国辅入京后,当过集贤殿直学士,后来又调任礼部员外郎。十年京官生涯,一半的时间是闲职,雄心壮志已消磨殆尽,诗笔也好像退尽了。
崔国辅
李白入朝后,他曾多次来访,发现李白锐气不减当年,诗情犹胜昔日,让他特别钦佩,也使他不免担心。今天正好和李白站在一起,李白听了王忠嗣那一席话后,心情感到十分激动,也想要出列奏事。他怕李白言语不当,因此暗中示意。
他下朝之后,脱掉朝服,便匆忙赶到翰林院来,果然不出他所料,李白正给皇上写上书。他赶紧抓住李白的手说:“贤弟你有所不知,且听愚兄慢慢讲来。今天幸好是王忠嗣,要是换了别人,一定会落得周子谅的下场。
李白醉酒图
接着他便讲起了王忠嗣父亲王海滨在开元二年,吐蕃入寇时,怎样为国拥躯;皇上怎样怀念他,诏赠左金吾大将军,并把九岁孤儿收养宫中,赐名忠嗣,让他陪太子一起读书;王忠嗣长大后,如何有胆识,皇上与之谈兵,应对纵横,皆出人意料,于是以良将相期许,另眼相看,忠嗣后来果然屡建奇功,二十八岁就当上将军,三十五岁就当上节度使。总而言之王忠嗣是皇上的心腹将领,眼看着他长大,知道他绝没有二心,因此当廷抗旨,不忍治罪。
崔国辅讲到这儿,压低声音,加重语气说道,“如果今天你要是站出来,刚好就成了替罪羊。即使你不怕血染墀,但这有何用呢?……更何况李林甫和张垍之间又有些扯不清的事,你在任何事上仗义改言,都难免被他们利用。
他们之间勾心斗角,实际上是涉及到太子的废立问题。这些事情,咱们怎敢介入其中……”崔国辅将他进朝十年以来所知朝廷内幕简单地说了一下,这些事令李白瞠目结舌。
最后,李白只好叹一声,将已写了一半的上奏书一撕为二。崔国辅急忙又把它撕得粉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