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是我国开国十大元帅之首,是人民军队缔造者之一,天下无人不知,先后担任了中国红军总司令、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为新中国成立,做出连巨大贡献。
图|朱总司令
朱总司令都感情生活比较坎坷,唯一儿子儿时并没有享受到太多的父爱,1974年朱琦去世时举行的葬礼,也因为大家的隐瞒,导致朱德不知,并未参加。当朱德在病房得知此事后,哽咽道:我唯一的儿子,受过高等教育,可惜了。
图|朱德与家人合照
身为朱总司令的唯一之子,朱琦的一生平凡而坎坷,并没有受到任何的特殊对待。三岁生母去世,之后跟着继母在乡下艰难长大,21岁被国民党抓壮丁,最后在周公的帮助下,辗转回到多年未见的父亲身边,随即奔赴抗日前线,在战斗负伤左腿落下终生残疾。后建国后铁道部缺人,遵父命从最基层做起,慢慢做到火车司机,一干就是半辈子,最后在“五七干校”学习过程中因精神和身体双重压力下患上性脏病,于58岁突发心脏病去世…
结识萧菊芳
朱德最早的婚姻是受父母包办,但是很快就被当时接受过教育的朱德拒绝,23岁时,他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成为一名军人,在这时候,结识连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妻子,她的名字叫萧菊芳,萧菊芳是当时极为罕见的有知识的新女性。
图|萧菊芳
当时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仅招收云南考生,虽然朱德成绩很好,但是因为不是云南籍考生,并没有入学资格,最终落榜,而此时的他已经没有退路,不仅没有返乡路费,还被病魔缠身,最终病倒在昆明景星街萧菊芳父亲萧庆夫开设的客栈里,病倒之后,朱德别说住宿费了,就连看病的钱都掏不出来,异常窘迫。
萧菊芳父亲萧庆夫是一位忠厚长者,见朱德虽是个贫苦的农家子弟,但为人老实忠厚,兼具人民与才华,又非常有上进心,千里迢迢跑来昆明报考军校,负有远大抱负,非常欣赏他,不仅没有收取他的住所费,还专门请医生为他看病抓药。
直至晚年,他向儿孙们回忆往事时,还唱道:“没有萧家,就没有我的后来!”
经过萧家一段精心照料,朱德身体很快康复,病愈后的一段时间,朱德就在萧家帮忙做事、记帐,也是在此时结识萧菊芳。
不久,他前往云南临安府蒙自县当兵,新兵训练期间,朱德的文化、才干出众,被部队所看中,所以推荐他去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这次,朱德吸取了第一次落榜教训,把自己的籍贯填为云南临安府蒙自县,最终被录取。
1911年8月,朱德从讲武堂特别班毕业后,参加了重九起义,作为区队长率部攻打云南总督衙门,并活捉了当时总督,因为人作战英勇,很快升为连长。1912年,被晋升为讲武堂的少校教官。
图|朱总司令
此时的朱德,相貌堂堂,前途不可限量,有很多媒人上门提亲,但是,接受过新时代思想教育的朱德,想找的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结婚,加上一直以来对萧家抱有感激之情,所以拒绝无所上门说媒之人后,特地上萧家向萧菊芳求婚。
当时的萧菊芳在新学堂昆明师范学习,是当时极为罕见的有知识的新女性,与萧菊芳单见面之后,一别数年,见她性格开朗,温文尔雅,聪明睿智,与自己理念相同,本来就有心迎娶她的朱德,更是坚定了要娶她作为自己妻子的念头,而萧菊芳对正是年轻有前途、有思想、有抱负对朱德也非常有好感。
912年秋天,26岁的朱德在昆明迎娶了萧菊芳。
结婚后,萧菊芳留校任教,而朱德因为工作原因,并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妻子,分多聚少。直到萧菊芳怀孕了,萧菊芳才决定辞去昆明师范学堂的教职,追随来到朱德身边,此时两人才有机会生活在一起,二人在泸州租下一所非常朴素的小宅,度过了一段简单而幸福的日子。
朱琦出生
萧菊芳的肚子里,怀的就是朱德唯一的儿子朱琦,1916年9月,朱琦出生。朱琦的到来,为这个小家庭增添了许多欢乐的气氛。对于朱琦,朱德也是异常疼惜,并且还给他取了一个小名,叫“保柱”,也是希望着战争能够早日结束,人民都能够过上平静富裕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朱琦出生数月后,患了类似赤痢的症状,当时的医疗条件并不好,在朱琦三岁时,生母萧菊芳病逝。
朱德后为亡妻写下了一首悼亡诗:
草草姻缘结乱年,不堪回首失婵娟。
枪林弹雨生涯里,是否忧惊避九泉?
萧菊芳的去世,并不允许朱德长期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那个时候他军务缠身,一边要关心军中事务,一边要照顾年幼的孩子,这时许多人劝朱德再婚,想到自己并没有时间照顾朱琦,在战友的劝说撮合之下,与第二任妻子陈玉珍结婚。陈玉珍,四川南溪人,也受过新式教育,并参加过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1916年的革命活动,也是一位新时代女性,对于朱琦来说,陈玉珍是一位称职的母亲,即便是在乡下,条件不怎么好,也是尽行尽力抚养培养朱琦长大。
少年维艰
此时的朱德受到川东军阀杨森邀请到重庆做客,之后更是因为革命在全球各地奔波,十五年都没有回来,也未从得知儿子消息。
1937年,国民党招兵买马,此时的朱琦21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所以被抓壮丁,编入了滇军部队,当时滇军领袖是朱德的好友、同样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的龙云。
而朱德,还不知道十五年未曾谋面的唯一儿子已经是国民党的部下。
父子重逢
不久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二次合作,国防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周公、朱德等人代表组织参加会议。
当朱德到达西安时,听到老同学龙云的飞机,刚好也降落在此加油,便去见龙云。龙云与朱德二人均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虽属不同阵营,但那时候正是合作抗日时期,加上老同学相见,所以依旧谈笑甚欢,他们从学校时光谈到抗日,谈话间,朱德从龙云口中得知一个令他欣喜的消息,那就是他的儿子朱琦,现在在龙云的部队当兵。
听到这个消息,朱德欣喜之意,溢于言表,要知道此时,他与唯一的儿子朱琦,已经分别十五年,不过虽然思子心切,但当时抗战刚刚爆发,加上所属不同阵营,朱德当时并没有与朱琦见面,而是更多的投入到抗日战争之中。
周公得知此事后,深知十五年未见父子之情是多么深刻不易,很快就派人到滇军队伍中找到了朱琦,并且交给了朱琦一封信。得知多年未见的父亲给自己来信,朱琦也非常感动,不仅是因为得知父亲的当时的情况,更是因为知道父亲多年以来都思念自己。
之后,周公亲自派人将朱琦接至朱德身边,虽然两人多年未见,但都一眼认出对方,紧紧抱在一起,久久不能平复激动的心情。
随后,朱琦在朱德安排之下进入党校学习,深知父亲良苦用心的朱琦,非常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为了不辜负父亲对自己的期望,学习异常刻苦,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清楚的认识到共产党是一只人民的部队,是大势所趋,毅然加入共产党。
党校毕业后,朱琦参加了抗日战争,要知道战争是残酷的,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所以当时很多人劝说朱德不要将自己儿子送入战场。朱德一生正直无私,强调以身作则,对自己的儿子并没有任何优待。
抗日战争中,朱琦并没有因为是朱总司令的儿子而骄傲,反而英勇无畏,但在战争过程中,被子弹击中左腿,落下终身残疾,导致不能正常走路,这也意味着,朱琦将不能再上战场,之后被被分配到抗大七分校的校部,当队列科的科长。
总司令父亲与火车司机儿子
建国后,听说铁道部需要人,已是团级干部的朱琦就申请去石家庄铁路局当工人,朱德认为他没学过开火车,应该从头学起,临别之前,还多次嘱咐朱琦,不要告诉别人你是谁的儿子,不要想着要什么特殊对待,要用心工作。
就这样,30多岁的朱琦由练习生当起,后来当火车司炉,后当副司机,再由副司机转为司机,几年后,朱琦被调往天津铁路局,从此之后,朱琦在天津定居,二人因为工作和分割两地原因,更是难以相见。
其中父子相见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
50年代初,北戴河建立了避暑区,在北京与北戴河的往返过程中,火车常在天津铁路局换车头。
一次,朱琦从北戴河准备下车休息片刻,就接到上头通知,要求到车厢接见首长。
过去的火车司机
因为首长的身份都是保密的,所以朱琦也不知道接见的首长是谁,接到通知后,他急忙赶到会客室,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当时的火车使用燃煤锅炉来烧蒸汽,朱琦的全身上下都是碳黑,刚坐下不久,会客室的门开了,此时进来的正是朱德元帅,原来,今天乘车的首长就是他父亲。
朱琦离世
1969年的时候,朱琦进入“五七干校”学习。也就是在这时候朱琦患上了心脏病,其主要因为战场上受的旧伤,加上过重的体力劳动。心脏病一直以来都是医学难题,是人类的头号健康杀手,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案,只能以调养为主,但是过重的体力劳动及精神压力导致朱琦当时的身体状况并不好。
1974年6月,朱琦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58岁。朱琦虽不像其父那么伟大,但也继承了朱德良好的品质,从始至终都是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帮助他人。
朱琦病逝时,他孩子都不在家,都当兵去了。此时有着88岁高龄的朱德身体状况也不好,为了照顾到朱德的情绪不易有太大的波动,影响身体,亲朋都一致决定隐瞒朱琦病逝的真相,并且在同月20日举行了葬礼,这个葬礼朱德当时并未知晓,所以也没有参加。
直到后来朱德因为身体不适住院,住院期间非常想念朱琦,时常打电话给朱琦,这才隐瞒不下去,朱德得知真相后,消沉了很久,一度哽咽说道“朱琦是我唯一的儿子,上过党校,接受过高等的教育,但是年纪轻轻就走了,太可惜了。”
朱琦的严父
朱德对于家里的孩子,无论儿女,喜爱程度,都是严格要求的,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素质文化教育都非常上心。
图|朱总司令合照
女儿朱敏在1953年之前都是在苏联留学进修,当时朱敏每次回家,朱德总会关心她的学习情况。由于长期在外国生活,朱敏中文并不好,在读一些中文书籍的时候比较困难,此时的朱德就会戴上老花镜,让朱敏坐在他身边,一字一句辅导女儿学习。
他用手一行一行地指着,教女儿读《新民主主义论》和《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他一边读一边讲解,一字一句分析解释,还会问朱敏是否理解其中意思。有时,朱德发现朱敏理解不深,就重新讲解。
图|朱总司令与家人
朱琦共有四儿一女,在很小的时候朱德就把他们接到身边教导,当孙子们开始上学时,朱德就给他们讲开国大典,教育他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稍大一些的时候,朱德又严肃地教育他们要认真学习马列著作。他多次教导子孙们:“不懂得马列主义,不懂得哲学,什么工作也做不好。”
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不仅如此,对于自己那些想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亲戚,更是毫不留情面。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有很多亲戚请求朱德将他们安排到北京工作,但这都被朱德严厉拒绝了,朱德一生都是严于律己,即便有再大的权力也不搞特殊化。
朱德曾经有个侄孙,参军复员之后,请求朱德将自己调到北京,朱德说:“回原籍安置是政府政策,我更要带头执行,不能有半点特殊。”
1976年7月,朱德病重,7月4日,朱德靠着仅存的力气喊了女儿朱敏的名字,朱敏立刻俯下身,她看着朱德说:“爸爸,您不用说了,我明白您的意思,永远听党的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革命进行到底。”
这位新中国开国元勋,人民心中的总司令,在去世的时候竟然没有找到一件像样的衣服为他送行,孙子朱和平说:“爷爷为党和国家辛苦操劳了一辈子,一定要让他穿一身新衣服走!”
于是,朱德的秘书连夜给朱德定制了一身内衣,而外面套着的依然是那一套陪伴他多年的中山装。
朱总司令为了全民族的解放,一生转战南北,为了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在生活中更是艰苦朴素,他是第一元帅,却从未领取过元帅工资,他是开国元勋,却从不搞特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影响了身边的人。知行合一,才德全尽,既有坚韧不屈的革命意志,又具“立功、立德、立言”,是真正的“战神”“伟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